摘 要:古诗词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每一首古诗词中都蕴藏着中国的文化底蕴,在中国文明领域中有着不能替代的作用。课程的改革对语文古诗词教学提高了要求,希望帮助学生不断积累古诗词知识,提升学生感悟能力,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文章对初中语文古诗鉴赏教学进行深入研究,以调动学生兴趣、提高鉴赏情趣为目标,结合优化教学环境、创新阅读形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为古诗鉴赏教学提出优化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鉴赏;教学研究
鉴赏古典诗歌是我国中小学生重要的学习任务,古典诗歌中饱含了我国由古到今的文明文化,记录着我国的发展历程,并蕴含着千百年来的人文素养。品鉴古典诗歌,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提升道德修养,积累丰富的诗词知识。但是结合教学现状来看,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些许问题需要改进,才能引导学生学习、学会品鉴诗词,真正领会诗词中的含义。通过研究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古诗词鉴赏教学的优化方法,有助于扩大诗词品鉴效果,深化教育意义。
一、 认识古诗词,了解构造美
中国古典诗歌的美不仅在于其内在的意境和魅力,更在于其修辞的节奏和结构。初中生要想掌握古诗词,就需要了解古诗词,理解古诗词的结构美。只有立足于它的外在,才能更好地感受到古诗词所传递的情感。在古诗词的外部,结构是非常重要的。在诗歌中,其结构有以下几种方式:站起来,即先写结果,然后解释原因。在古诗词的语言中,一句接一句,在结构上,它是自上而下的,整首诗的意思是一样的。然后是交叉合成型,在结构上,它既不是竖立的,也不是继承的句子意义,更不是连贯的,而是在第一句和最后一句之间交错的回声。此外,还有倒装形式,即将对立的意义结合起来,诗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中国古典诗歌包括跳跃和省略。因为古诗词本身的语言是严格限制的,所以它特别精炼。为了突出最精彩的内容,有必要省略,从而实现跳跃结构。除了跳跃之外,还有一种非常鲜明的形式结构,即在古诗词创作过程中,根据其布局前后对比,突出写作主体。
例如,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古诗《观沧海》,就是按照这样的形式开展的。《观沧海》是曹操所著,作为一首四言的乐府诗,它对仗非常工整,用简单的笔墨勾勒出了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所见的大海吞吐日月,包孕万象的壮丽景象,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诗人更多的是借助于诗词表达自己胸怀天下的精神,整首诗的气势磅礴,它就是伴随着事件的发展来写,从看到的景象再到最终得出的深刻感受,整个诗词都让人感觉非常通畅。
二、 古诗词鉴赏教学现存问题分析
古典诗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一直是一项较为艰巨的任务,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多采用较为普遍的模式教学,将教材中的观点灌输给学生。在这种模式的影响下,学生不能有效展开深度阅读,品味古典诗歌中的韵味。长期处于这种模式,还会产生对于古典诗歌的消极情绪,既不利于兴趣的激发,也不利于教学的进步。同时,部分教师在开展古典诗歌教学中,没有明确教学的意义,不能有效落实“品鉴”目标,让学生在掌握生字、了解古文内容、背诵古文全文后,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样古诗词鉴赏成为一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研习古诗词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提升。而学生由于受到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古诗词的品鉴上主观能动性较低,对教师过度依赖,面对考试题的时候无从下手,也不能达到提升审美意识的目标。由此可见,古诗词鉴赏教学现存的问题较多,教师可以从引导学生积累品鉴古诗词的经验、明确诗词意象、联系生活内容、拓展现象思维以及增加课堂互动的角度进行课堂优化,从而充分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性,激发学生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审美观念,提升古诗词鉴赏能力。
三、 古诗词鉴赏教学的优化方法
(一)积累鉴赏经验,推敲诗词内容
“鉴赏”是在全面了解诗词的基础上对诗词内容不断推敲,从而领会其中深意。在教学中,学生要在全面掌握诗词真意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推敲诗词内容,才能有效完成鉴赏目标。鉴赏包含了对诗词中的作者、词汇和作品背景等多种内容,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深度品鉴诗词,积累与诗词相关的生平经验、艺术风格以及思想内容等,从而掌握诗词知识。掌握了知识后,可以指导学生推敲诗词内容。
例如,大部分学生都知道李白一直有着“诗仙”的称呼。李白为人豪迈不羁,自由放荡,看重情义,所做的诗词大多透露着一股不解人间烟火、肆意纵情、乐观积极、看重情义的意味,尤其在《将进酒》《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清平调》等诗词中,鲜明地显示了李白的个人特点。白居易的诗词带有一种清雅脱俗的感觉,诗词风格清新淡雅,却又耐人寻味。李贺的诗词则有多种风格,且奇诡变幻,推敲起来较为困难。而在诗词领域中,还有很多学生都已经学过或见识过的不同种类诗词作品,如《诗经》属于现实主义,是我国现实主义诗词的源头,《楚辞》则属于浪漫主义。
充分地了解诗词的背景、作者,能够为学生的诗词品鉴提供良好的经验来源,在品鉴中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诗词背景、诗人风格等,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对诗词的记忆,在阅读完诗词后就可以推敲诗词真意,领会其中内涵。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学生,可以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品鉴习惯,并积累丰厚的古典诗词知识。
(二)明确诗词意象,提高学生品位
诗词意象主要指在诗词中,由作者通过景物、事物所抒发的情感,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诗人在创作诗词时,都会采用借古讽今、借物寄情的手法,这也是为什么古典诗词被认为抽象的原因。很多情况下,诗词的鉴赏都是从意象着手,意象的结合就是古诗中的意境。《夜雨寄北》《雨霖铃》《观沧海》《望岳》《行路难》都属于意境较为深远的诗词,也都是学生常见的诗词。其中《望岳》深刻地表达了杜甫在泰山游乐时的心境。这是杜甫在24岁时所做的诗句,其中透露着由内而外的豪迈之气,也充分地反映出年轻时的志向与心态。诗词中的“未了”表现出了泰山的连绵不绝,“荡胸”则体现了泰山的山神秀景、壮阔宏大,也象征着杜甫年轻时的胸怀。由此可见,在品鉴古诗词中,需要引导学生品味意象,分析出古诗包含的真意,明确作者的感情与诗词的内涵。在品鉴中,通过明确意象,还能学习古人的表达方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理解抽象的古詩词。
(三)联系生活实际,掌握诗词主题
诗词作品是一门艺术,是诗人从生活中提取的素材,但是其维度与层次又高于生活。古诗词记录着不同时期的诗人心境,透过古诗词能够见识到历史的发展。例如,在盛唐时期,国家昌盛,所以创作的作品大多奢华精致、风格昂扬,许多诗人在创作时都透露出对当前现状的满意,以及对大唐未来的畅想;而在北宋,由于国贫民弱,国景悲凉,所以所创诗词风格大多带有苍凉悲壮的意味。很多诗词都透露着诗人的生活经历、家庭背景、感情气质等,虽然都处于同一时期,但因为个人际遇的不同,也可能导致诗词风格出现很大的差异。在古诗词品鉴中,教师可以充分地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进行古诗词的品鉴教学,从而体会诗词意境与作者的心态。例如,在品鉴杜甫的作品时,学生都了解杜甫是“诗圣”,但是却很少有人了解他的生活背景以及诗词风格。学生在学习中经常接触到杜甫的《绝句》《望月》《月夜忆舍弟》《春望》等诗词,在品鉴中,教师可以联系杜甫的创作背景,以及学生的生活际遇,来增强诗词的真实感,让学生主动去思考诗词,积极品鉴内容,从而提升品鉴教学的效果。
(四)拓展想象思维,品鉴诗中情感
文学上认为,一位作家是否优秀,取决于他的作品是否风格多样,而我国的古典诗词蕴含着多种风格,代表着不同时期历史的发展。很多诗词作者在创作时,都会采用借物寄情的手法,通过描写事物、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学生需要通过想象力,来为抽象的诗词增添色彩,领略诗词中的真意,体会作者的个人情感。例如,在学习李清照的诗词时,学生所见所学的诗词大多有《声声慢》《如梦令》《永遇乐》等。很多学生在初次了解李清照时,第一印象是一位男性诗人,但通过了解,发现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诗人,且有着“一代词宗”的称呼。李清照自身有一个充满文学气息的家庭背景,后经过颠沛流离,李清照开始了人生中的悲惨命运。李清照在前期所创作品较为脱俗,而后随着人生际遇逐渐悲凉,所做诗词风格也愈发幽怨。在《声声慢》中,“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都透露着凄凉伤心的心境,而在《永遇乐》中,因为“元宵佳节”又引发了自己的伤感。所创诗词中也多透露着对国家变故的悲切之情。通过品鉴作品后,学生普遍会感受到悲伤、焦虑、疑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想“将李清照带到当今社会,还会不会创作出伤感悲凉的诗词”。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分析当今我国的繁荣昌盛,并理解李清照的心境,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体会诗词中的情感。
(五)夯实基础知识
在诗歌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首先要传授诗歌的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诗歌知识体系。一方面,它可以更好地应用于未来的诗歌学习,提高学生的诗歌学习能力和兴趣。另一方面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逐步渗透诗歌的基本知识,从诗歌形象、语言、情感、表达技巧和描写技巧等方面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诗歌。因此,经过一定程度的积累,学生可以掌握更全面、更完整的基础知识体系。
例如,在教学《天净沙·秋思》中,学生可以找出这首诗的押韵,并解釋诗中平调、四调和押韵的使用使诗充满韵律美,让学生带着情感阅读诗,感受诗朗朗上口的原因。在以后的学习中,定期安排鉴赏作业,举办诗歌鉴赏比赛。在高质量的培训和复习下,学生的诗歌知识不断巩固,诗歌鉴赏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四、 结语
诗歌鉴赏日益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是因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也基于优美的诗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然而,由于传统的诗歌教学方法陈旧、单一,学生对诗歌学习的兴趣较低,只停留在阅读和背诵上。因此,在诗歌欣赏教学中,语文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还要积极探索诗歌中的意象美,使学生感受到文学美和思想美。总而言之,古诗词鉴赏教学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模式,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深入理解古典诗词,从而达到积累经验、明确意境、联系实际、发挥想象的目的,提升古典诗词品鉴的教学效果,积累诗词知识,培养审美观念,不断体会古典诗词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钟国芬.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J].文理导航,2020(11):18-19.
[2]陈志玲.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优化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8):118.
[3]武俊英.初中语文古诗鉴赏教学策略探究[J].当代教研论丛,2020(10):40,50.
[4]韦晓晨.浅议初中语文古诗鉴赏的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9):137.
作者简介:
张桂香,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城北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