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可比性与公司违规行为

2021-01-14 05:21唐雪松
财经论丛 2021年1期
关键词:稽查管理层违规

雷 啸,唐雪松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一、引 言

随着资本市场全面改革的深入,我国资本市场运行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促进并加快了与资本市场改革相伴的法治化进程。为了支撑资本市场进一步的重大改革,金融监督机构加大了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戒力度。然而,我国证券市场违规现象仍然屡屡发生,仅2019年上半年,证监会网站共发布67份行政处罚决定书及8份市场禁入决定书,涉及27家公司和181名公司高管,累计处罚金额达9.85亿元。因此,在我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期,如何有效抑制公司违规行为,改善资本市场环境,为资本市场进入“快车道”进行保驾护航,便成为了实务界和学术界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般而言,公司违规行为的出现可以通过舞弊三角理论解释。首先从舞弊压力方面分析,如果上市公司处于竞争激烈的行业中,在公司绩效考核压力的情况下会让管理层产生舞弊压力,促使管理层铤而走险做出违规行为,增加公司的违规风险[1]。其次从舞弊借口方面分析,当管理层认为自身努力无法获得相应回报时,管理层便会以此为舞弊借口,为了自利目的做出对公司不利的行为,加大公司违规风险。Erickson等(2006)[2]的研究检验了相比同行业异常薪酬的管理层容易产生道德风险问题,从而加剧了公司的代理冲突,增加了公司违规倾向。最后从舞弊机会方面分析,Khanna等(2015)[3]指出,公司违规行为的产生不仅与管理层自身舞弊压力和舞弊借口息息相关,还与公司本身存在的舞弊机会有着密切联系。舞弊机会的产生通常来源于公司治理机制的不完善。Jiang and Kim(2015)[4]认为,较好的法治环境能够通过法律的威慑作用震慑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规范的法律还能够降低管理层的舞弊空间,从而降低公司的违规风险。此外还有文献从证监会逐步实行融资融券制度出发,利用“准自然实验”方法实证了融资融券制度能够提高投资者挖掘上市公司负面信息的积极性,从而降低了上市公司的信息风险,抑制了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5]。综上所述,从降低信息风险出发,降低公司违规行为风险是一种可行的方式。那么作为能够优化会计信息质量,降低会计信息不对称风险的会计信息可比性特征能否抑制公司违规行为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文献探讨会计信息可比性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

会计信息可比性是会计信息质量优化的一项重要特征[6],基于会计决策有用观,在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可比性的环境下,企业能够获得更为有用的会计信息,提高企业的决策能力,提升公司价值[7],进而缓解管理层的绩效考核压力,降低管理层的舞弊压力,抑制公司的违规行为。在目前主要研究中,外部投资者通过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可比性比较自身企业与同行业企业之间的差异,分析自身企业与其他企业的相对经营状况,更进一步知晓管理层的尽职程度和经营逻辑,有助于强化投资者对管理层的监督效率,抑制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从舞弊机会来看,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能够提供跨公司传递的会计信息,从而提高了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8],加大了管理层信息操纵行为与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违规成本。尽管会计信息可比性是一项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属性,但是由于其衡量方法等问题,导致了会计信息可比性研究较为滞后。因此,我们从会计信息可比性出发,研究会计信息可比性能否对公司违规行为产生治理效应,以及在不同类型的利益相关者的治理效果是否不同等问题。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利用2007~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会计信息可比性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会计信息可比性的提高有助于增强公司的治理效用,抑制上市公司的违规倾向,提升公司违规行为稽查概率。此外,根据实际控制人产权性质进行分类,相较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实际控制人对财务报告关注度较高,积极运用获得的会计信息对企业管理层进行评价和考核,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能够有利于民营企业投资者更好地利用会计信息。因此,在民营企业中会计信息可比性对公司违规行为倾向的抑制作用和对违规稽查概率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根据外部分析师关注度高低进行分类后发现,在分析师关注度较高的企业,会计信息可比性对公司违规行为的治理效应比分析师关注度较低的企业更显著。进一步,本文还探究了会计信息可比性对公司违规行为的作用机制,发现会计信息可比性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抑制了上市公司的违规风险。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如下:第一,与现有文献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及时性方面研究不同,本文从会计信息可比性出发,探究了会计信息可比性如何通过降低企业信息不对称风险抑制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为监管者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相关会计法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二,丰富了公司违规的影响因素研究,目前文献着重于研究外部环境、公司结构特征等的影响,对会计信息可比性方面的研究则较少有人关注,本研究有助于人们从会计信息可比性方面寻找公司违规行为的原因。第三,本文进一步研究了会计信息可比性影响公司违规行为的内在机制,有助于企业提升会计信息建设的效果。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会计信息可比性与公司违规行为

上市公司发生违规行为的根源主要来自于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如果管理层的利益与实现企业价值的目标相互矛盾时,出于对自身利益的攫取,管理层会选择趋利避害的做法,通过损害投资者的收益谋求对自身有利的机会主义行为,这就加剧了企业的代理冲突,提升了企业违规行为的风险,不利于企业长期良性的发展。事实上,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发生违规行为都是在预期违规收益和违规成本之间进行选择,在相同的违规机会下,违规收益越大,管理层的违规倾向就会更显著。因此,我们参考Correia(2009)[9]和孟庆斌等(2019)[10]对公司违规成本与收益进行模型假设分析如下:

a=b-c

(1)

模型(1)为公司违规净收益模型,其中a为公司的违规收益净值,b为公司违规收益所获得的总收益,c为公司因违规所产生的违规成本。只有当a>0时,管理层才会考虑违规行动。根据公司违规模型,其中b=EA+SL,EA是公司通过违规行为获得的额外利益,SL则是公司通过违规能够避免由于经营不当所遭受的损失。同时,假设违规成本c=P×F,其中P为公司违规时被相关部门稽查的概率,F则表示违规公告披露后公司遭受的损失,包括监督机构罚金、名誉损失、股价影响等,因此公司违规净收益模型经过变化后如下:

a=EA+SL-P*F

(2)

对于公司违规总收益(b)来说,一方面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减少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获取和加工成本,有利于投资者及时有效地掌握企业的运营信息[11]。投资者通过对同类企业相似经济业务的比较,还能分析出不同企业的经营差异,能够准确识别管理层的努力情况,有利于投资者对企业经营所产生的问题进行汇因,挤压了管理层实施机会主义行为的空间,强化了对管理层的监督,降低了管理层通过违规行为所获得的额外收益(EA)。胥朝阳和刘睿智(2014)还指出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可比性能够降低信息不确定性风险,缓解企业的代理问题,同时还为投资者提供了包括同类企业相关经济业务的会计信息比较分析数据,使得投资者能够站在行业发展的高度审视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12]。通过比较行业内其他企业会计信息,投资者不仅能够在企业经营中找到基准点和坐标系,还能够透过其他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推测自身企业隐瞒的负面信息[13],减少了由于管理层违规行为和经营不当所遭受的损失收益(SL)。因此,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可比性可以减少公司的违规收益(b)。

对于稽查概率(P)来说,会计信息可比性产生的“信息外溢效应”不仅会被投资者所利用,同时会计信息的“外溢效应”也会被监管机构察觉。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可比性不仅降低了监管机构获取和处理企业会计信息的成本,而且还将企业置于相类似企业的网络中,有助于监管机构及时快捷地发现企业经营的异常,相比较之下企业在网络中发生的违规行为就会变得十分明显。因此,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可比性降低了监督机构获取和处理企业会计信息的成本,提高了监管机构的监督效率,从而提高了企业违规行为被发现的概率(P)。

由此可见,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可比性能够降低企业会计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成本,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使用会计信息提供便利,提升了投资者对管理层的监督效率,进而加大了管理层违规行为被曝光的概率[14],从成本函数分析,加大了管理层实施机会主义的成本,从而有利于抑制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另一方面,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增加了会计信息的溢出效应,有利于监督机构快速锁定行业中异常公司的异常行为,方便了监督机构对同行业公司的监督,提升了监督机构的监管效率,进而提升了监督机构的稽查概率,同样从成本函数来看增大了管理层违规成本,抑制了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综上,通过对公司违规行为的成本收益分析,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能够降低公司违规倾向,提升公司被稽查的概率。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H1和H2。

H1:会计信息可比性越高时公司违规倾向越低。

H2:会计信息可比性越高时越能提高公司违规被查处的概率。

(二)会计信息可比性、产权性质与公司违规行为

会计信息可比性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会因为不同类型报表使用者对会计信息使用的侧重点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治理效果。在我国特殊的经济制度情况下,产权性质各异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内部制度结构和绩效目标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从实际控制人来看,国有企业的所有者较之民营企业具有“所有者缺失”的先天缺陷[15],其他中小投资者无力对管理层进行有效监督,致使管理层有机会通过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为自身谋取不当利益。此外,相比民营企业,国有企业承担了政府机构的多重任务目标,比如经济发展、就业、社会稳定等,由此造成了国有企业的负担较为沉重[16],有些社会目标如果仅仅从会计利润决策分析,甚至可能会有损公司利益,违反股东价值最大化的会计目标[17]。与此同时,黎文靖和池勤伟(2015)[18]的研究指出,在国有企业高管的“限薪令”影响下,国有企业管理层为了补偿自身的努力成果,会转而有动机通过隐性方式寻求相应激励。但是这一类隐性激励由于没有有效的监督,往往会激发国有企业管理层的道德风险行为,提高公司违规风险。

在国有企业中,管理层不仅有动机通过机会主义行为获取自身利益,另一方面外部监管机构对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有选择性的执法,也同样弱化了对国有企业管理层的监督作用。由于大多数国有企业本身带有政治级别,这使得部分监管机构碍于政治关系无法做到与民营企业一视同仁,影响到对国有企业管理层进行有效监管,从而降低了国有企业被稽查概率。基于上述分析,从公司违规成本与收益进行分析,较之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管理层能通过违规获取更多的自身收益,而且由于稽查概率较低,国有企业管理层的违规机会就会更大,而国有企业的实际控制人对于会计信息的重视程度远不如民营企业实际控制人的重视程度,会计信息可比性无法在国有企业中发挥较大的治理作用。因此,本文提出假设H3。

H3:较之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可比性在民营企业中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更为显著。

(三)会计信息可比性、分析师关注和公司违规行为

在资本市场中,企业会计信息不仅会被投资者重视,还会受到分析师的普遍关注。在会计信息与投资者之间,分析师起到了信息中介的作用,分析师拥有充裕的时间和专业的背景,同时依靠各个投资机构的庞大数据资源,能够迅速且准确地对公司违规行为进行判断和识别。特别是分析师还能通过对上市公司实际经营地点进行实地考察,有机会接触到上市公司管理层和员工,并利用机构资源访问到上市公司的供应商和客户等信息,全面提升了企业的信息质量[19],产生了信息的外溢效应。关注企业的分析师越多,企业管理层违规行为被曝光的可能性就越高,从而有利于震慑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20]。同时分析师关注越多,对企业发生违规行为后所带来的声誉惩罚存在“放大效应”,会进一步增大管理层的违规成本,降低管理层的违规收益,从而抑制管理层的违规倾向[21]。在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可比性的情况下,会计信息能够通过分析师的高关注度降低投资者与管理层信息不对称程度,产生对管理层违规动机的震慑作用,抑制公司违规行为的发生。

因此,在分析师关注较高的企业中,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可比性能够通过分析师为投资者提供更为充足的会计信息,有助于降低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对上市公司管理层进行有效监督,抑制上市公司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假设H4。

H4:相比分析师关注较少的公司,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在分析师关注较高的公司中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更显著。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2007~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按照以下惯例对样本进行了筛选:(1)为了计算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可比性,需要利用16个季度股市交易记录,故剔除了交易不满16个季度的公司;(2)由于ST、*ST和PT的会计信息是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特殊披露的,故剔除了ST、*ST和PT公司;(3)剔除了金融保险类公司;(4)剔除了财务数据不全的公司。上市公司交易数据和违规数据均来自CSMAR数据库,最终获得了有效样本数16344个,并对所有的连续变量进行了1%和99%的Winsorize处理。

(二)实证设计

1.被解释变量

公司违规变量。传统的Probit模型或者Logit模型只能在监管机构稽查出公司违规行为才适用,但现实中并非完全如此,由于各类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如果公司发生违规行为,监管机构也有可能稽查失败或者未稽查,这些情况的存在说明了公司违规行为并不能被完整且及时地披露出来。作为研究者而言,从已被确认的公司违规中只能观测到部分公司违规且被稽查出来的事实,这就是公司违规的部分可观测性。为了对公司违规进行更科学的研究,我们需要利用部分可观测Bivariate Probit模型的思想[22]将公司违规(Z)分拆成违规倾向概率(Fraud)和违规稽查概率(Detect),并以潜变量进行表示,构建以下模型:

(3)

(4)

P(Zi,t=1)=P(Fraudi,t×Detecti,t=1)=P(Detecti,t=1|Fraudi,t=1)

×P(Fraudi,t=1)=Φ(XFi,FtβFi,Ft,XDi,DtβDi,Dt,ρ)

(5)

P(Zi,t=0)=P(Fraudi,t×Detecti,t=0)=P(Detecti,t=0|Fraudi,t=1)

×P(Fraudi,t=1)+P(Fraudi,t=0)=1-Φ(XFi,FtβFi,Ft,XDi,DtβDi,Dt,ρ)

(6)

其中,Φ表示二元标准正态累积分布函数,ρ为残差项的相关系数。综合模型(5)、(6),就可以得到Zi,t的似然函数,并对似然函数同时取对数可以得到以下模型:

L(βFi,Ft,βDi,Dt,ρ)=∑log(P(Zi,t=1))+∑log(P(Zi,t=0))=∑{Zi,tlog[Φ(XFi,FtβFi,Ft,

XDi,DtβDi,Dt,ρ)]+1-Zi,tlog[1-Φ(XFi,FtβFi,Ft,XDi,DtβDi,Dt,ρ)]}

(7)

为了能够有效地区分公司违规倾向概率和违规被稽查概率,必须满足XFi,Ft和XDi,Dt包含的控制变量不完全相同且解释变量的数据在样本内存在足够的变化。参考陆瑶(2012)的做法[23],本文采用同行业托宾Q的中值代替行业固定效应和公司固定效应对模型进行控制。

2.解释变量

会计信息可比性(COMPACCT)。参考DeFranco等(2011)[7]加入股票收益虚拟变量(Negit)和股票收益的交叉项(Returnit*Negit)。并对会计信息可比性进行估计,先利用公司连续16个季度数据估计如下模型:

Earningsi,t=β0+β1Returni,t+β2Returni,t*Negi,t+β3Negi,t+εi,t

(8)

其中,Earningsi,t等于季度经理人除以期初股票价值,Returni,t等于季度股票的收益率,Negi,t为季度股票收益率正负的虚拟变量,若季度股票收益率为负则取值为1,否则为0。并对每个公司i和t期间估计出对应参数,然后分别用i、j公司的回归系数预测盈余。

(9)

(10)

最后定义i、j公司信息可比性模型:

(11)

我们将计算出的会计信息可比性按照从大到小排序,前4个平均值作为该公司的会计信息可比性衡量变量(COMPACCTi,t),该指标越大则该公司的会计信息可比性质量越高。

3.控制变量

参考以往公司违规行为文献[1][24],公司治理机制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从而对公司违规倾向产生影响;另一方面,监管机构等利益相关者更加关注上市公司的业绩和市场表现,从而判断是否要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进行稽查。因此我们针对公司的违规倾向和违规稽查的影响因素,分别选择公司治理变量对公司违规倾向进行控制,同时选择公司业绩指标对公司稽查进行控制。变量说明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定义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是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从描述性统计PanelA中我们可以看出公司违规且被稽查出(Z)的平均值为0.076,说明在全样本中有7.6%的公司被违规公告,违规倾向(Fraud)和违规被稽查(Detect)均值分别为0.168和0.139,均大于公司违规且被稽查出的均值。在分样本PanelB中,无违规样本中会计信息可比性要高于违规样本,初步验证了本文的结论。

表2 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

(二)实证结果分析

1.会计信息可比性与公司违规

表3为会计信息可比性对公司违规影响的回归结果。分别利用Probit模型和Logit模型对公司违规被稽查(Z)进行回归,第一列和第二列系数分别为-3.524和-6.785,均在1%条件下显著,说明会计信息可比性能够降低公司违规风险。第三列和第四列是基于Bivariate Probit模型对公司违规进行回归,回归结果表明会计信息可比性(COMPACCT)对公司违规倾向(Fraud)系数为负且在1%条件下显著,会计信息可比性(COMPACCT)对公司稽查概率(Detect)系数显著为正,说明会计信息可比性能够降低公司的违规倾向同时提高公司被稽查的概率,这就验证了本文假设H1和H2。

表3 会计信息可比性与公司违规

2.会计信息可比性、产权性质与公司违规

为了验证假设H2,按照企业的产权性质将样本分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表4结果显示在民营企业中会计信息可比性(COMPACCT)对公司违规倾向(Fraud)和公司稽查概率(Detect)的回归系数在1%条件下显著,而在国有企业中会计信息可比性(COMPACCT)对公司违规倾向(Fraud)和公司稽查概率(Detect)的回归系数不显著。说明会计信息可比性在民营企业中对公司违规倾向的抑制作用和对公司稽查风险的提升作用都比国有企业更为显著,由此验证了本文假设H3。

表4 产权性质的影响

3.会计信息可比性、分析师关注与公司违规

为了检验分析师关注的影响机制,将分析师关注人数按行业年度中位数进行划分,高于中位数为分析师关注度较高的样本组,低于或者等于中位数为分析师关注度较低的样本组。表5的结果显示,在分析师关注度较高的情况下,会计信息可比性(COMPACCT)对公司违规倾向(Fraud)和公司稽查概率(Detect)的影响比分析师关注度较低情况下更为显著,这就说明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可比性能够通过分析师较高的关注度对企业违规行为产生更加明显的抑制作用,验证了本文假设H4。

表5 分析师关注的影响

(三)稳健性检验

为了验证本文结论的可靠性,进行如下稳健性检验(限于篇幅,文章未列出稳健性检验结果,作者备索):(1)PSM(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匹配检验。因为本文采用的是全样本的部分可观测Bivariate Probit模型进行预测,全样本中包含了显性违规和隐性违规,因此需要在显性违规中与未违规匹配的相应样本进行回归检验,参考滕飞等(2016)[1]的做法,对于公司违规倾向和公司违规稽查的控制变量按照是否违规进行了PSM匹配,再对全部回归进行检验。(2)变更估计模型。由于因变量为虚拟变量,除了原回归采用的Bivariate Probit模型外,参考Roodman(2011)[25]的方法,选择条件混合估计进行回归,由于条件混合估计必须至少有两个变量同时回归,因此只检验公司违规倾向和公司稽查回归结论。(3)Heckman两步法回归。为了缓解本文的内生性问题,针对公司违规倾向和公司稽查概率不同的控制变量分别采用Heckman两步法回归得到不同的逆比尔斯值(IMS)回归。(4)变更会计信息可比性衡量方式。为了提高本文会计信息可比性衡量的可信度,参考Francis等(2014)[26]重新计算会计信息可比性,并对模型进行回归。

五、进一步研究

通过前文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分析,可以了解到会计信息可比性能够提升公司会计信息质量,降低投资者与公司信息不对称风险,以此来降低公司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在进一步研究中,将探究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内在作用机制。由于会计信息可比性的信息外溢效应能够降低投资者与管理层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因此认为会计信息可比性是通过降低企业的信息风险来震慑管理层的机会主义动机,从而抑制企业的违规行为。我们将公司信息不对称风险作为中介变量,对会计信息可比性和企业违规行为的影响进行中介效应检验。参考温忠麟和叶宝娟(2014)[27]的方法,构建以下中介效应回归模型:

(12)

Infoi,t=βF1COMPACCTi,t+βFi,FtXFi,Ft+μi,t

(13)

(14)

按照中介效应的检验方法,如果模型(13)中β1显著不为零,说明会计信息可比性会对信息不对称风险产生影响,否则若β1不显著为零,则无中介效应。模型(14)中β2的系数不为零且β1的系数绝对值较之模型(12)中β1的系数绝对值小,则初步验证了信息不对称风险的中介效应。

对于信息风险的衡量,由于信息风险主要来源于信息不对称程度,而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越高,分析师预测的离散程度就会越高,因此分析师预测的离散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与信息风险相关,因此本文借鉴Huang and Hilary(2018)[28]的做法,以分析师对企业每股盈余预测的分歧值(Info)和偏差(Info2)作为衡量企业信息风险的指标:

(15)

(16)

其中,AEPS是企业实际每股盈余,FEPS是分析师对企业当年预测每股盈余,若预测分歧度(Info)和预测偏差(Info2)越大,说明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信息风险越大。

表6 PanelA结果显示,会计信息可比性(COMPACCT)对信息风险(Info)的系数显著为负,且会计信息可比性在信息风险的控制下,对企业违规呈现显著关系且绝对值小于原模型系数,这就初步验证了信息不对称风险在会计信息可比性和企业违规中的中介作用。表6 PanelA中Sobel检验的Z统计量显著为负,同时Bootstrap检验中置信区间为负且不包括零,说明信息不对称中介效应成立。同理,表6 PanelB中会计信息可比性对预测偏差(Info2)系数显著为负,对企业违规系数显著且绝对值小于原模型系数,同时Sobel中介效应检验和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也符合预期。

表6 会计信息可比性作用机制

续表

六、结论与启示

本文主要研究了会计信息可比性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作用,发现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能够显著抑制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通过部分可观测的Bivariate Probit估计方法发现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能够抑制公司的违规倾向,提高公司被稽查的概率。进一步对财务报表的使用者进行不同分类,一方面对企业实际控制人按照产权性质分类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由于在国有企业中,企业目标和绩效考核制度的复杂性,实际控制人对单纯的会计信息使用动力不足,这就致使较之民营企业,在国有企业中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能够产生的治理作用并不显著。另一方面按照分析师追踪人数高低进行分类,实证结果发现在分析师关注度较高的企业中,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能够更为显著地抑制上市公司的违规倾向,同时提升上市公司被稽查概率。会计信息可比性主要是通过改善会计信息质量,降低信息不对称的路径抑制公司违规行为。

本文的启示在于:第一,会计信息可比性能够较好地改善会计信息质量,降低投资者获取和处理会计信息的成本,降低投资者与管理层信息不对称风险,缓解企业的代理问题,为会计政策制定者提供理论依据,防范资本市场的违规风险。第二,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有部分的局限性,应当积极引入民营资本,拓展混合制改革试点企业,利用民营性质控制人对会计信息的重视程度,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对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的监督效率,降低公司违规行为概率。第三,规范分析师行业,建立健全分析师制度,协助投资者起到监督管理层作用,提升对上市公司的监督治理效应,使资本市场能够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稽查管理层违规
违规借调的多重“算计”
核安全文化对管理层的要求
违规动火作业致9死18伤
深化税务稽查体制机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违规试放存放 爆炸5死1伤
优化税务稽查职能定位的思考
浅析云南省非税收入稽查机制
驾照
试析税务稽查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光明乳业管理层激励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