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进 童城 张宪林 孙玥 杨晓慧
摘 要:以安徽农业大学与安徽石台县西黄山茶叶实业有限公司共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育基地为例,结合农业高校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积极依托安徽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石台富硒农业试验站校企合作科研平台,深入探索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及人才培养改革的新模式。
关键词:校企合作;食品专业;实践教育基地
中图分类号 G642. 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24-0137-03
The Exploration of the Practice Education Base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pecialty Built by School and Enterprise
——Taking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LIANG Jin1 et al.
(1College of Tea and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nhui Agriculture University, Hefei 230036,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takes the practical education base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jointly built by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nd Anhui Shitai County xihuangshan Tea Industry Co., Ltd. as an example, analyzes the current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mbined with the training requirements of new engineering talents, actively reli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off campus prac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base, and deeply explores the new mode of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 and talent training reform.
Key words: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Food specialty; Practice education base
近年來,为应对我国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工科教育改革方向,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助力高等教育的改革创新和高水平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1]。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以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为依托,积极探索有效提升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改革新模式,已成为高校食品类专业重点关注和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2]。作为教育部、科技部首批的安徽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成立于2012年,主要以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特色产业基地等科研平台为载体,以合作共建为主线,构建政产学研紧密结合、教科推多位一体、运行顺畅高效、富有安徽特色的新型农业推广模式[3]。高校新农院自成立以来,逐渐形成公益性推广服务的农村科技服务新格局,也为高校社会化服务功能的发展提供了新模式[4]。依托高校新农院科研平台优势,结合高校专业实践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求,积极开展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将有效整合校内外资源,提高农业院校实践教学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5]。
安徽农业大学与安徽石台县西黄山茶叶实业有限公司共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育基地——安农大石台富硒农业试验站基地平台,始终将“新工科”建设的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该合作实践教育建设基地,推动食品领域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学校与社会密切合作,促进食品学科领域大学生在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中学习与锻炼,进而提高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食品领域高技能人才。该实践教育基地合作模式也有望为农业高校食品类工科专业的转型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价值。
1 安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现状及校企实践教育基地共建背景
安徽农业大学食品专业是在1986年的农产品加工工程专业和1989年的园产品加工与贮藏专业基础上,于1994年整合而成的,1996年正式从专科转为本科招生,2012年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成为省级特色建设专业,2003年获批硕士授权点,2010年获批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授权点,目前已经形成从本科到硕士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然而,随着当前学校加快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需求,以及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等新要求,全面提升专业办学活力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专业建设的社会贡献度和成效显著度刻不容缓。因此,全面加强校企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将有效促进该校一流专业建设实施和提升办学特色,全面提升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育教学水平。
安徽农业大学基于学生培养与实践、基地共建与产业服务等办学理念,积极开展实践教育教学改革。为此,学校积极与企业合作共建相关实践教学基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此理念下,该合作共建依托安徽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石台富硒农业试验站承建单位安徽石台县西黄山茶叶实业有限公司,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基地建设。该试验站位于安徽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园区、国家森林与康养基地、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的核心区,由安徽农业大学与石台县人民政府合作共建,2019年5月26日签约揭牌并开始运行,根据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技术服务、创业孵化“四能统一”的功能定位,通过构建“四体融合”的服务模式,主要基于石台独特天然富硒资源,围绕石台县富硒农产品开发、新业态中的技术需求,开展技术研发、培训、示范和指导,为石台县富硒农业发展升级、提升安徽省富硒农业产业发展能力和水平、助推脱贫攻坚与当前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与科技支撑。该试验站也是安徽农业大学服务地方现代农业的重要平台,是安徽农业大学新型大学推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安徽农业大学已与安徽石台县西黄山茶叶实业有限公司开展技术培训和人才合作对接,具备良好的开展校企合作基地建设基础和实施条件,尤其针对富硒农产品及食品开发领域,已开展密切交流与合作。该合作共建实践教育基地也是基于前期良好的合作基础上,拟开展产业服务和人才培养等校企合作相关工作。该基地合作共建与有效实施,也将有利于高校食品专业人才培养,同时更有利于服务地方富硒产业的科技支撑。
2 依托校外特色试验站开展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探索
2.1 建设校企合作实践创新平台 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是大学生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也是培养学生综合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对于农业高校食品工科专业尤为重要。校企实践平台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以及促进团队合作意识的重要手段,建设校企合作实践创新平台尤为必要。传统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往往从实践教学需求出发,着重从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平台、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创新。而本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更注重以学生中心,产业为导向,围绕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目标,并依托校外特色试验站科研平台优势和地方资源特色和产业技术需求,开展食品专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实践。石台富硒资源丰富,富硒农产品未来产业需求广阔。该基地主要依托安徽石台县西黄山茶叶实业有限公司,结合安徽农业大学试验站富硒产业技术需求,开展校企合作实践平台建设,建设富硒农产品及食品技术研发、富硒产品检测分析等实验室,同时也为食品专业大学生和专业教师提供产品研发、检测分析等实践创新服务。因此,该合作教育基地把安农大校外科研平台资源与食品专业人才培养需求有效结合,面向社会需求,立足市场导向,突出专业特色,注重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成效,进而增强食品专业大学生人才培养的实践创新能力。
2.2 建设校企合作技术服务推广平台 安徽农业大学与石台县共建富硒农业试验站,其主要职能是依托学校科研优势围绕石台富硒产业需求,开展富硒技术服务推广和产业化应用实践。该基地紧紧围绕安徽石台县富硒农业产业技术需求,积极创建校企合作技能工作室等技术服务推广平台,组建以指导教师为核心的大学生技术服务推广团队。比如,食品专业大学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围绕硒茶、硒米等地方富硒农特产品组建科研团队开展新产品研发攻关,已开发即食型富硒茶米饼、富硒茶糖果等特色食品新产品,并积极对接企业转让应用,以期提升富硒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同时,该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育基地,充分发挥试验站专家的技术创新指导和大学生服务产业实践锻炼优势相结合,帮助试验站相关企业解决专业技术、技能性难题,组织技术创新,起到传、帮、带等重要作用,提升大学生实践创新服务能力。通过校企合作技术服务推广平台的示范引领作用,有效提升师生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食品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复合人才。
2.3 建設富硒产业科普教学平台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抗氧化、防癌等重要的生物学功效。然而,富硒知识相关科普宣传尤为重要。校企合作共建富硒农业试验站积极开展富硒产业科普宣传活动,通过食品专业大学生科普馆讲解、大学生“三下乡”等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和走访调研,积极提升大学生科普教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升专业实践应用能力。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建设不仅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还能充分发挥实践基地的科普宣传,通过“产-学-研-推”一体化运行,使大学生专业知识与科普教学推广宣传结合起来,促进实践教学能力提升。依托安徽石台县富硒农业试验站的富硒产业特色,结合食品专业领域的实践教学培养要求,组织大学生围绕试验站相关富硒农产品及食品企业,积极开展富硒产业科普宣传教育,将行业所需的专业技能科普教育融入大学生实践教学中,促进校企合作食品专业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
2.4 健全基地的管理机制与保障措施 安徽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根据安徽各地特色产业,结合学校专业结构设置,由校县合作共建特色产业试验站,并为大学生提供稳定的实习实践基地。为保障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育基地的有效管理与实施,前期安徽农业大学与石台县共同成立校县富硒农业产业联盟理事会,指导石台富硒农业试验站运行。安徽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与安徽石台县西黄山茶叶实业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实习协议书,规范实践平台的教学运行、学生管理、安全保障等规章制度,并由校企双方主要领导担任实践基地的负责人,进而有效保障基地建设任务与实施进展,确保基地合作共建内容的有效落实与合理运行。此外,该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指导教师队伍主要由安徽农业大学专业教师和合作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共同组成,师资力量能够满足基地实践基地的教学需求和规范指导。
3 结语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实践性较强且多学科交叉的应用学科。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是培养工程实践能力较强的食品专业人才的重要载体,尤其是培养适合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所需求的食品专业本科人才已势在必行。以安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依托该校合作共建安徽西黄山茶叶实业有限公司石台富硒农业试验站基地平台为载体,以校企双方“双赢”为目标,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原则,通过该合作实践教育建设基地,推动食品领域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学校与社会密切合作,促进该校食品学科领域大学生在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中学习与锻炼,进而提高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实践能力,促进该校新工科及新农科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晓锋.新工科背景下本科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以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为例[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20(37):10-14.
[2]刘家祥,蒋玉娥.基于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建设路径研究[J].景德镇学院学报,2020(1):74-79.
[3]张承祥.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的核心目标及其理据[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2-3.
[4]程术希.高校新农院社会化服务功能的实践与探索——以浙江大学为例[J].新农村,2019:15-16.
[5]武德传,刘广金,马中文.依托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提升农业高校实践教学水平的探索——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J].农业灾害研究,2015,5(7):67-68.
(责编:徐世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