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智颖 张永胜
摘要高校第二课堂从提出到推广应用历经将近40年的发展,对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在实践中也存在着不足,制约了第二课堂效能的进一步发挥。本研究通过分析高校第二课堂的发展现状和从国家、高校、教师、学生、用人单位五个不同层面对第二课堂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寻找有效的发展策略。研究结果表明第二课堂应该进行战略性的重构策略,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高度有机融合,更好地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以适应新时代的社会发展需要。
关键词 新时代 高校 第二课堂 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9.010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and Re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the Second Classroo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TAN Zhiying, ZHANG Yongsheng
(Business School of Yulin Normal University, Yulin, Guangxi 537000)
AbstractAfter nearly 40 years of development, the second classroo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enriching students’ social practice, but there are also deficiencies in practice, which restricts the further exertion of the efficiency of the second classroom.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second classroo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second classroom development from five different levels: the st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ers,students and employers,so as to find effectiv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cond classroom should carry out strategic reconstruction strategy, highly organically integrate the first classroom and the second classroom, and give better play to the role of the second classroom, so as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Keywordsthe new era;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second classroom; development strategies
1高校第二课堂的发展现状
高校教育模式在传统上是在教学计划内根据教材和教学大纲在课堂传授理论知识。长久以来这种模式已经根植于普罗大众的观念里,被称为“第一课堂”。但自从教育家朱九思、蔡克勇和姚启和在1983年出版的著作《高等学校管理》里提出了高校教育的“第二课堂”的概念后,打破了大众对高校传统教育模式的认知概念,其含义是指在教学计划之外,由学校引导和组织学生所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1]這种课外活动的范围包括校内和校外,但主要在校内。活动的丰富性强,有政治性的、学术性的、知识性的、健身性的、娱乐性的、公益性的以及有酬性的活动等方面。
随着“第二课堂”概念的提出与推广应用,其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也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其中引起反响较大的举措是共青团中央与教育部联合在2016年制定下发的《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中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以高校育人为目标,倡导加强与学校相关部门、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以及社会机构合作。[2]第二课堂的概念自1983年提出至今已将近40年,经历了初步萌芽期、生长发展期、立体式展开期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3]第二课堂在发展过程中也成了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育人载体。虽然第二课堂弥补了第一课堂的不足而对人才的培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第二课堂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组织机制不完善、师资力量有限”等现象,[4]还有出现教师参与度不够、学生参与积极性差的情况。
第二课堂目前遇到的困境约束了第二课堂效能的进一步发挥。如何才能够有效解决第二课堂存在的问题,成了许多学者研究的目标,在他们的研究结果里也提出了不同的建议,比如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必须加强第二课堂改革,着力解决第二课堂课程化、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问题。[5]不管怎样,创新、改革是第二课堂突破瓶颈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2第二课堂的影响因素分析
针对第二课堂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第二课堂从一开始提出的目的和近40年的实践结果,本研究从国家、高校、教师、学生、企业五个不同层面对第二课堂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索产生问题的原因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2.1国家层面的影响分析
教育是强国之本,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精神。[6]这是新时代国家提出对教育建设的要求。立德树人的宗旨就是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为用人单位节省人才培养成本。这种实用型人才就是要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相应的社会实践经验。缺少社会实践的学生就会容易变成唯书本而论的书呆子,融入社会的成本和代价就高。第一课堂的职能是传授专业知识,使学生掌握用于指导实践的理论知识,第二课堂的职能是让学生获取社会实践经验,验证专业知识的应用性和增加学习兴趣。所以,两者是相互作用、合二为一而具有同等性和整体性的特点。但两个课堂是否能够有效衔接,是直接受国家有关政策的影响。
教育政策是由国家负责制定,而政策的内容决定了执行的结果。第二课堂一直以来都是属于教学计划之外的课外活动,所以在国家层面的有关政策措施也是遵循在教学计划之外而制定的。
在本研究的调查里,关于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衔接性在紧密程度方面所持观点的学生人数比例中,一般的占55.34%,比较紧密的占30.15%,非常紧密的占5.73%。以上数据说明了两个课堂的紧密性有待加强,而将第二课堂纳入教学计划是一个有效的解决途径。另外,关于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关系的调查,在第二课堂能够提升学生的各种实践性素质能力的情况下有29.01%学生认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同样重要,表明支持两个课堂的同等重要性;虽然有64.89%学生认为第一课堂为主,第二课堂为辅,但也表明了支持两个课堂的整体性。以上结果反映了两个课堂存在的关联性问题。
2.2高校层面的影响分析
高校是第二课堂的直接载体,也是有关第二课堂政策措施的执行单位,直接影响执行的效果。因此,高校对第二课堂的影响重要性不言而喻。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在受重视方面的差异性影响两者的执行效果。第二课堂既然没有纳入教学计划,高校对其的重视程度自然会有别于教学计划内的第一课堂。两者受高校重视的程度不一样就会导致教学资源的分配也不一样。第一课堂在高校的战略发展规划中的重要性比第二课堂高,所以资源主要用于支持第一课堂的发展是情理之中的事。调查结果也印证了这种状况,52.67%学生认为目前学校对第二课堂的管理和资源投入是一般,29.39%学生认为比较好,只有8.78%学生认为非常好。另外,学生对目前学校第二课堂的教学模式满意度认为是一般的占52.29%,比较满意的占30.15%,非常满意的仅有7.25%。
2.3教师层面的影响分析
教师在第二课堂的角色与第一课堂一样,都是知识的传播者,直接主导课堂的开展,而不同之处就是传播的内容和方式在两者之间有所区别,在内容方面的区别,第二课堂侧重点在社会实践这方面,而第一课堂侧重于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在传播方式方面,第二课堂是属于课外活动为主,甚至是到用人单位上去实践,而第一课堂基本上是通过课堂的方式传授。所以,原则上这两个课堂对教师的素质能力要求是有所区别的,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教师如果拥有的社会实践经验越丰富,对开展第二课堂越有利。但自第二课堂推广应用至今,由于第二课堂是属于教学计划之外,高校对其重视程度和资源方面的投入远不如第一课堂,以致在开展第二课堂过程中出现资源投入不足、师资力量不足、教师参与度不高等问题。调查结果也反映出这一情况,学生认为目前负责第二课堂的教师在专业力量方面是一般的占41.6%,比较强的占47.33%,非常强的只有7.63%;关于教师在参与度方面,47.71%的学生认为是一般,38.55%的学生认为比较强,只有7.25%的学生认为是非常强。以上情况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是高校对第二课堂的教师在激励、教学要求、考核等方面有别于第一课堂。教师主要忙于完成第一课堂的教学任务,加上存在缺乏第二课堂的专业培养能力水平、相关的社会实践经验,以及有效的激励机制,教师参与度不够就在所难免。
2.4学生层面的影响分析
学生希望通过第二课堂丰富社会实践经验来提升未来职业的竞争力。学生在第二课堂的角色是实践经验与知识的接收者,第二課堂实施的成效最终通过他们体现出来。这种成效一方面可以通过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受社会欢迎程度;另一方面通过学生对第二课堂的反馈信息去了解。在本研究的调研对象玉林师范学院商学院目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还算良好。这次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第二课堂的相关内容是否了解方面,有56.49%的学生表示一般了解,29.01%的学生表示比较了解,只有4.96%的学生表示非常了解;关于对第二课堂的重视程度,31.3%的学生表示一般,51.91%的学生表示比较高,只有12.6%的学生表示非常高;关于第二课堂是否有必要开展方面,18.7%的学生表示不必要,64.89%的学生表示有必要,只有15.27%的学生表示非常有必要;在调查根据什么来参加第二课活动的多项选择里,67.94%的学生选择是否有积分,66.03%的学生选择是否感兴趣,57.63%的学生选择是否能学习各种实践经验,11.83%的学生选择其他,在调查“您希望第二课堂能满足您以下哪些需求”的多项选择里,结果见表1。
根据以上数据,只有4.96%的学生表示非常了解第二课堂的相关内容,换而言之就有大部分学生是不完全了解的。关于对第二课堂的重视程度,只有12.6%的学生表示非常高。学生对课堂内容都不了解清楚的,重视程度又差,甚至有18.7%的学生表示不必要开展第二课堂。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如何能学得好?另外,对“根据什么来参加第二课活动”的多项选择里,超过66%的比例是根据积分和兴趣来选择,这种更像应付式完成任务的选择,而只有57.63%的学生是选择能否学习各种实践经验。这反映出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着眼于有助未来职业发展而学习好实践经验。
上述调研从学生层面反映出来的问题,产生原因首先是第二课堂由于不是属于教学计划内,重视程度不足从高校到教师、学生不同层面事实上都存在;其次,是高校对学生的引导不足,毕竟学生还是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对将来职业发展缺乏成熟的考虑;最后,由于第二课堂的活动基本上都是在校内举行的,而且参与的群体也是教师与学生,走出校外的机会少,特别是参与用人单位的活动与实践。大学前三年的第二课堂环境基本都是这样开展的,难免也缺乏新鲜感和吸引力,最终导致学生参与的兴趣与积极性不高。事实上,大学生只有在大学最后一年才基本上离开学校开始实习,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学校要求学生基本上要有6个月的企业实习时间。从表1反映出大部分学生还是希望通过第二课堂来提升自己相应的技能,这一点表明了学生对第二课堂的学习意愿。虽然表1没有完全准确反映出学生应该从第二课堂的实践中所需要提升的各项技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但从学生的选择情况来看,也是反映出学生对第二课堂的真实需求意愿。虽然如此,表1所列的各项技能一是应该考虑与第一课堂的相关专业知识对接;二是有些技能不可能在校内完成,需要到校外,而且是高校必须与用人单位进行深度的校企合作模式才能完成。因为高校只能传递理论知识,而缺乏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知识和获得实战技能的社会性平台。
2.5用人单位的影响分析
企业以及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是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用人单位。以企业为例,校企合作模式是第二课堂开展的实践平台。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可以获得人才的机会,降低培养成本,获得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技术的机会。同时,高校的师生本身也是一个客户群体,企业在合作过程可以向高校推广合适的产品或服务,也是企业品牌推广的一个机遇。企业与高校合作而形成的校企合作模式已经在推广应用了,只不过合作的范围和程度各不相同而已,而且这种合作存在着随机性和松散性,缺乏战略性、紧密性、全面性。另外,国家对于校企合作方面的具体管理措施还存在不足,影响了进一步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
3第二课堂的重构策略建议
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是目前高校教学课堂的两个具有相互补充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课堂自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有关问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本着与时俱进、革故鼎新的精神,在第二课堂发展了近40年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实用性人才,将第二课堂的效能进一步发挥,以符合新时代的发展需要。根据第二课堂的影响分析结果,本文对第二课堂的战略性重构策略提出如下建议:
3.1制定相关支持政策措施
国家应从理论知识与实践的对接,從两个课堂的整体管理到具体实施方面,指导加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高度有机结合外,还要进一步对第二课堂制定相关支持政策措施。因为第二课堂的实施范围分为校内和校外,与第一课堂有所区别,而且在校外主要是涉及高校与企业及其他用人单位的一起合作,只能由国家统筹管理是最合适,所以国家作为最高决策层面,有必要制定相关的支持政策措施激励高校、企业及其他用人单位积极参与校企合作模式。这些政策措施应该既有任务性,也有激励性,双管齐下,才能更好地使第二课堂有效推行。对企业及其他用人单位可以考虑精神与物质激励方法,精神方面给予有关荣誉,物质方面可采用减免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办法。国家和高校应加强对第二课堂的重视和资源投入,为第二课堂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2制定管理实施办法
第二课堂一直以来负责执行的单位只是高校,而且执行的范围也基本上是在高校,而第二课堂重构后,积极开展与用人单位的校企合作模式,虽然主要还是由高校负责,但是实行校企合作的模式,就需要与用人单位一起执行,而且执行的范围也是基本上在校外。国家、高校、用人单位是负责制定第二课堂管理制度的三个主要主体,而且他们发挥的主导性作用和范围也不一样。国家是面向全国范围的高校,所以制定的有关管理制度是具有纲领性的。高校和用人单位是根据国家制定的管理大纲要求,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相应的具体管理办法。另外,还要解决第二课堂重建后与第一课堂的衔接问题。所以,无论是国家,还是高校,甚至是用人单位,都需要制定一系列具有系统性的管理实施办法,才能够使第二课堂得到有效开展。
3.3完善监督管理体系
第二课堂实行重构策略后,需要从上至下建立一套全新的监督管理体系,能够及时监督第二课堂的开展情况,以便各项措施的及时修正。监督第二课堂实施的主体职责重要性依次是国家、高校、用人单位。国家从宏观上建立监督体系,高校和用人单位则从具体实施方面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监督措施,并根据情况变化而作出及时修改。
3.4制定教师在第二课堂的激励措施
高校对教师在第二课堂采取的有效激励措施主要体现在这几方面:一是教师个人社会实践经验。教师从毕业到就业就没有离开过学校的现象具有普遍性,如果教师自身就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不仅一定会影响到第二课堂的开展成效,而且也会影响到第一课堂的授课效果。如果教师在负责开展第二课堂的过程中,同时也能丰富个人的社会实践经验,这样能够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二是在激励方面。如果第二课堂对教师能够在补贴、奖励、职称评定方面与第一课堂采取一样的措施,使教师从经济收入层面受益,激励他们在第二课堂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改变他们在思想上对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差别对待。三是第二课堂能够改变教师长期在第一课堂的单一工作环境,有助于教师开阔思维、调节身心。四是能够帮助教师提升自我价值,使他们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方面获得双丰收。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知识传递规律的电子商务专业第二课堂有效教学与运作改革研究——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0JGA285)
参考文献
[1]朱九思,蔡克勇,姚启和.高等学校管理[M].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3.
[2]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印发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中青联发〔2016〕18号[EB/OL].(2016-11-14)[2021-03-22].http://www.moe.gov.cn/ jyb_xxgk/moe_1777/moe_1779/201703/t20170320_300172.html
[3]黄海鹏.高校“第二课堂”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01):82-83.
[4]黄本生,范舟,罗霞,等.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双创能力的改革探索[J].大学教育,2021(02):184-186.
[5]段立,郑志玲.“第二课堂成绩单”与应用型高校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J].文教资料,2020(26):171-173.
[6]《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