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悦 曾征
摘要在这个全民理财的时代,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给理财产品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大学生群体面对日益复杂的理财产品,往往无法正确辨别,误入歧途的学生仍不在少数。理财教育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应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之中,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消费观、价值观。本文以湖南某地方二本院校为例,剖析大学生理财观,分析现行大学生理财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此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高校教育 大学生理财 理财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9.062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llege Students’ Financial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Finance
——Take a college in Hunan as an example
LIN Yue, ZENG Zhe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Xiangnan University, Chenzhou, Hunan 423000)
AbstractIn this era of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finance not only provides new ideas for financial products, but also brings new risks. Facing the increasingly complex financial products, college students are often unable to distinguish correctly, and there are still not a few students who go astray. As a product of the new era, financial education should be integrated into the talent training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help college students establish a scientific outlook on consumption and values. Taking two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a place in Huna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cept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financi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based on this.
Keywordsinternat finance; college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financial education; financial education
1湖南某高校大学生理财现状分析
调查采取问卷形式进行,随机选取湖南某高校600名在校生为调查对象,研究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大学生理财教育现状。累计发放问卷600份,回收问卷584份,回收率97.3%。其中,有效问卷529份,有效率88.2%。其中经管类专业学生和非经管类专业学生各占50%。
1.1资金情况
在每月资金结余上,4%学生有500元以上结余,27%学生有500元及500元以下的資金剩余,54%学生选择“收支均衡,基本无结余”,还有15%学生选择每个月“有欠款”。
日常消费方式选择上,11%学生平时最常使用“现金”,36%学生使用“支付宝或微信支付”,50%学生选择“蚂蚁花呗或京东白条”,3%学生选择了“信用卡”。
在对资金规划情况上,14%学生会对每月资金进行“详细规划”,35%学生会“大致规划”,而剩下51%的学生选择“没有规划”。
1.2对理财的认识
对理财的认知情况中,由于专业背景不同,学生的选择出现了较大不同。经管类学生中,有87%的学生认为“存款”是一种理财方式,全体学生选择了“股票”“债券”和“基金”。非经管类学生中,选择“存款”的占34%,选择“股票”的占89%,“债券”占31%,选择“基金”的占73%。综合来看,各种理财方式中,学生普遍认同“股票”是理财。
对待理财的态度,58%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34%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剩下的8%的学生认为理财“可有可无”。
1.3理财情况
在对现有资金存放情况进行调查时,26%的学生选择将资金存放于“银行卡”,放在“支付宝余额宝或微信财付通”的大学生占90%,5%的学生将资金用于“股票或债券”金融产品,5%的学生选择其他平台。
理财时主要关注“收益”的学生占65%,关注重点在“风险”上的学生占23%,注重“收益和风险平衡”的学生占12%。
1.4理财教育情况
在对是否接受过金融、财务等相关理财教育的调查中,59%的学生选择“是”,41%的学生选择“否”。其中,经管专业学生全体选择“是”。
在选择接受理财理论教育途径中,全体经管类学生选择了“专业基础课或选修课”,选择“专题讲座”的学生占7%,13%的学生参加过“校级选修课”,8%的学生参与过“相关主题班会”,其他渠道占15%。非经管类专业学生选择“校级选修课”的占19%,5%的学生选择了“专题讲座”,6%的学生选择“相关主题班会”,其他渠道占8%。
实践训练情况上,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有过理财实践的只占43%,连半数都未到。而非经管类专业的学生从未有过理财经验的约占89%。
在是否愿意接受理财教育的选择上,72%的学生表示“愿意接受”。这些学生中,83%的学生想要以“选修课”形式接受理财教育,49%的学生选择了“专题讲座”,27%的学生选择其他方式,如主题班会等。
对“希望接受哪些方面的理财教育”进行调查时,93%的学生选择了“个人理财”,38%的学生选择了“家庭理财”,73%的学生选择了“创业理财”,17%的学生选择“公司理财”。
2大学生理财存在的问题
2.1不理智消费
“先消费后还钱”的消费方式让更多人能买得起、用得起。[1]但也带来了一个问题,消费后是否真的还得起?便捷、实惠的网络购物方式已成学生的主要消费途径,铺天盖地的宣传、网络直播带货、攀比从众心理,让某些自制力差的在校生陷入“买买买”的陷阱里。甚少有学生会真正对每月的资金进行预先消费规划并严格执行,“月光族”这个词不再为职场人专有,也渐渐成了部分学生的代名詞。既然每月资金缺乏规划,任意消费、过度消费、盲目消费的现象也就时常发生。学生发现资金所剩无几甚至是不足,自然就不会去理财。无财可理的现象也就成了在校大学生甚少参与理财的重要原因之一。除此之外,据了解,每年都有部分学生因资金问题最终深陷不良校园贷,退学、自杀等现象依然存在。由此可见,消费观、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在高校教育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2.2理财认知度低
目前在校大学生普遍存在财商素养不高的问题,尤其是非经管类学生,由于理财知识储备不足,他们容易陷入一个误区,认为“理财=股票投资”。于是有部分学生认为理财是有钱人的行为,自己资金并不多,所以理财与自身无关,自然也就不会参与。而股票是众所周知的难赚钱,在校生由于经验缺乏,更加敬而远之。许多学生将资金放置在“余额宝”或“零钱通”来获取收益,他们将“余额宝”或“零钱通”当成是一种闲置资金保存方式,但并不知道这属于基金理财。还有的学生认为理财就是将自己的现有资金投出去来博取收益,但殊不知这只是理财的一种常见形态。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基于自身金融财经知识通过投资理财的方式获取一定的收益这当然是优势与本事,但绝大多数的学生不具备这种能力。那么学生对自己现有资金的规划设计其实也是一种理财手段,但有资金规划意识的学生占比不高。
2.3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调查显示,多数学生只注重收益而忽视风险,这就可能使学生无视风险去追求更多的回报,比如真实案例中有在校生将结余的资金存放在宣称高收益的理财APP上,最终该平台跑路,不仅收益全无,连本金都赔了。一些非法网络理财产品以各种途径方式侵入校园,学生被这些极具诱惑的字眼所蒙骗最终将自己的结余资金投到该类平台。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较晚,监管体系仍在不断完善之中,加之在校大学生社会经验少,常常会忽视互联网理财活动中可能出现的个人信息泄露、征信滥用、资产损失等风险。[2]因为想要获得高收益而将目光全部集中在理财APP所表达的预期收益当中,没有对自身实际情况做充分判断,也未精准评估自身可承受风险,不了解各种金融产品的本质及营运方式与自身的匹配程度,容易盲目跟风,陷入各类经济陷阱。
2.4理财教育缺失
调查显示,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基本都开设了“财务管理”“金融学”等专业基础课,部分专业还开设了“投资学”“公司理财”等专业选修课,因此学生具有一定的金融财务管理知识。而非经管类专业没有相关专业课,如需了解相关知识只能依靠课外学习、讲座或者校级选修课。据了解,虽每学期皆有一至两门理财类选修课供学生可选,但碍于人数限制,并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而理财类相关讲座一般来说针对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开展较多,也大都从专业的投资理财角度来分析和探讨,从个人资金规划上讲的占比不高,势必就会造成非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兴趣不高且听不懂的局面。现如今我国的教育体系中理财教育的比例仍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应加大理财教育的普及程度,尤其针对非经管类学生。[3]
2.5理财教育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各高校理财教育多以教授金融、财务知识为主,且从宏观的角度来讲授概念与理论知识。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但在实际应用中却发现专业知识难以直接应用于实践。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金融产品有了大量创新,原有的知识体系并未紧跟时代及时更新,指导性不足。[4]缺乏实战经验,或是造成学生害怕损失不敢轻易参与理财,又或是盲目进行投资最终损失惨重。
3理财教育问题的对策
3.1培养理智消费观
大学生消费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与本人的成长环境、社会、学校等主体都有关联。在大学期间可通过校级选修课、消费观念知识讲座、主题班会、主题团日、案例分析等形式帮助学生培养理智消费观。同时与家庭多沟通联系,家校联动共同促进学生理智消费习惯的养成。
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各高校各专业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将“立德树人”有机融入课程教学。教师可通过课程思政将理智消费教育融入平时课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平时可举办辩论赛、知识竞赛,让学生积极讨论各种不理智消费造成的问题,从学生角度深入剖析不良消费观带来的后果,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消费观念的改变。
当今大学生信息来源主要通过网络,受网络影响比较大,各高校可利用官网或者官方自媒体账号以微课、短视频、典型案例等形式宣传科学消费观。
3.2重视风险教育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大众不仅需要网络安全教育同时应该也要有互联网金融理财风险教育。高校可与当地公安机关、网信部门等联系,定期邀请相关部门专业人员开展专题讲座,用真实案例来给学生预警,普及网络信息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更好地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与金融诈骗。
班主任、辅导员可利用主题班会、黑板报等形式以贴近学生群体的“刷单”“兼职”“校园贷”等经济陷阱案例让学生更深入了解网络诈骗防范措施。
3.3大力普及理财教育
调查显示,多数学生愿意接受理财教育并且更倾向于系统地学习理财知识。教务部门可在校级选修课中增加理财类选修课的比例,有针对性的开设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例如开设“互联网金融”,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目前互联网金融产品类型与风险。学生对于学习个人理财的需求较高,可开设“个人理财”课程,帮助学生在走入社会后更好地进行资金的规划。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副主任高建教授曾总结创业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资金问题,针对大四或者在大学期间想要创业的学生可开设《创业理财》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在创业阶段做好资金规划,提高创业成功率。
经常开设各类理财讲座,邀请银行、证券、基金等一线互联网金融公司专家来校普及前沿金融理财知识,让学生能深入了解互联网金融理财的意义、方式和注意事项。
3.4增设实践平台
高校可提供各种实践活動来丰富学生们的理财经验。高校资助中心可不仅提供校内勤工俭学岗位,定期发布校外兼职途径,让学生在工作中理解赚钱不易,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可鼓励学生创建理财社团,经管类教师可联合法学院教师作为指导老师,积极吸纳各专业学生,进行共同学习共同实践。高校可与银行或者证券从业机构合作,组织开展各类投资理财比赛,比如模拟证券投资大赛、投资理财大赛等,可以分为专业组与非专业组,专业组限经济管理类、金融类等相关专业学生参加,非专业组则以其他类别专业为主,鼓励更多的学生参赛让学生在真实交易中熟悉投资以及各类投资产品、体会投资中风险与收益的关系。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投资,并且有利于学生增长投资理财实践经验。
4结论
现阶段我国的理财教育普及力度仍不够,俗话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大学生理财教育能够帮助他们养成理智消费、适度消费的习惯一定程度上减少超前消费现象,同时能够帮助在校大学生合理制定每个月的消费计划,从而实现个人经济目标。理财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减少校园贷的发生,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助力。对于日后步入社会也有积极影响,比如因为有了每月甚至更详细的消费开支计划在面对经济压力的时候也能从容不迫,因为制定了相应的理财投资计划还能通过理财投资获取一定数额的回报。
基金项目:2018年湘南学院科学研究项目“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大学生理财教育的研究——以湘南学院为例”
参考文献
[1]刘钰.基于网贷视域下加强重庆市大学生财产风险教育[J].高教学刊,2017(16):47-48+51.
[2]周炜,邵敬辉,李咏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理财素质教育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6(23):102-103.
[3]何苗,王东.美国青少年理财教育研究及启示[J].数码设计,2017,6(05):99-103.
[4]李杨.互联网金融视域下大学生理财教育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09):275-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