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走向交际语境的实用文写作教学
——基于2015年-2019年高考作文命题分析

2021-01-11 10:41◎殷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演讲稿语境交际

◎殷 晓

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列为七个必修学习任务群之一。在学习目标与内容中表明:学习多角度观察社会生活,掌握当代社会常用的实用文本,善于学习并运用新的表达方式,提到要掌握一些具体的文书,涉及到演讲、书信、主持、访谈等,作为高中教学的规定性内容体现了它的重要地位。[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亮点之一就是增加了关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表明语文素养,就是要让学生具备适应社会的发展,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语文科的关键能力即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实用文写作正是学生运用语言适应社会的重要体现之一。

一、实用文写作的典型特征

实用文写作作为一种独立的写作类别,早至三千五百多年前的“卜辞”,到一直延续至今并频繁出现在近五年高考作文命题中的书信、演讲稿、倡议书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这与它的典型特征密不可分。本文基于2015年-2019年高考作文部分命题分析(列为下表),将实用文写作特征归纳并提炼为以下三点:交际性与可读性,日常性与真实性,工具性与人文性。

命题试卷2015年全国卷(I)分值60 分适用省份河北、河南、山西、陕西2016年全国卷(I)2017年全国卷(I)2018年全国卷(I)60 分命题内容材料给出一个女儿小陈举报父亲老陈开车时打电话的情境,要求考生给小陈、老陈、或者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态度。读图作文,不同分数的奖惩变化。(漫画读写是一种日常实用读写)要求考生从给出的十二个“中国关键词”中选择两三个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明确文体)材料列出七个分别发生了中国大事件,有意义的时间节点,要求考生写一篇文章给在2035年是18岁的一代人。(明确文体)材料给出不同的人对劳动的不同态度,让学生据此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60 分60 分2019年全国卷(I)60 分2019年全国卷(II)60 分2019年全国卷(III)材料给出五个关于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时代背景和相应的五个写作情境,要求考生选择其一完成相应的演讲稿、慰问信、观后感写作。漫画(图画)作文,毕业前最后一节课,老师说" 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漫画读写是一种日常实用读写)60 分河北、河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福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山东、安徽、湖北、福建、湖南、山西、河北、江西、广东、河南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广东、福建重庆、陕西、海南、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四川、广西、贵州、云南、西藏

(一)交际性与可读性

实用文写作是应生活之需产生的一种书面交际工具,目的是通过文字表达传达出自己的观点、见解,让读者了解或接受。例如,2017年全国卷(I)要求考生从给出的十二个“中国关键词”中选择两三个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解读这个命题可知,考生所作的接受对象是外国青年,以文字为载体促成考生与读者之间的对话,最终的目的是使外国青年读后能增进对中国了解。因此,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到读者的因素,要以外国青年能够读懂的方式来写,例如,如果选择“京剧”,就要解释清楚什么是京剧,与西方人熟悉的歌剧有什么区别和相似之处,有这样一个交流的意识会使学生的文字产生实际效用。还有,2018年全国卷(I)材料列出七个分别发生了中国大事件,有意义的时间节点,需要考生写一篇文章给在2035年是18岁的一代人。要求中有“明确文体”一项,书信可能是最容易联想到并采用的作文形式,可在行文中告诉未来一代中国的成长历程。在所举两例中,材料均提供了交际对象、交际目的,并由此构成相应的交际语境,体现实用文写作的特征之一——交际性与可读性。

(二)日常性与真实性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与周围的人、事、物处于一定的联系之中,实用文写作教学就是在帮助学生适应社会、适应生活、适应日常。

从历年真题中可体现出这一特征。如,2017年全国卷(I)要求考生从给出的十二个“中国关键词”中选择两三个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共享单车、空气污染、美丽乡村等,这些词都是在2017年出现频率极高的字眼,真实地反映了2017年中国的生活常态,贴近实际。还有2019年全国卷(II)作文命题同样是给出在1919年、1949年、1979年、2019年中国发生的真实事件,作为一名中国学生回顾祖国母亲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辉煌历程必有油然而生的自豪感,那么作为当事人置身于特定交际语境当中,自然而然投以真实的态度和情感。加之以演讲稿、观后感、书信等形式向听众或读者宣讲,表达内容与形式上达到彻底的日常化与真实化,也正是实用类写作特征之二的体现。

(三)工具性与人文性

实用文写作的实用之处就是通过沟通交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而具有明确的工具性,但是如何解决就需要符合特定语境的语言艺术,需要人文性作为支撑。如,前几年网上的一句流行语“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成为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作为辞职信,既表明了辞职理由,同时也具备了情感色彩。

回到高考试题中,例如,2019年全国卷(I)材料给出不同的人对劳动的不同态度,让学生据此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其实这是一个十分贴近现实的材料,可能生活中的一些学校就会有这样类似的演讲。分析材料可知,命题要求达到的目的是倡议大家热爱劳动,并身体力行,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演讲语言具有一定的符合特定语境的号召性和感染力,将语言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熔于一炉。

二、实用文写作教学的重要缺失

(一)教材解读缺失,深度挖掘不够

教材选文是教师教的范本,是学生学的“例”。高中语文课本提供了多种形式的实用类文本:古代实用文有《陈情表》《出师表》《谏逐客书》《与妻书》等,白话文有《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讲话》《我有一个梦想》等,包含了演讲稿、书信、奏疏类公文等多种文体,都是很好的范例。但是教师在教学时存在停留于分析各篇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和主旨,而对实用文的文体及其不同分类的不同语境特点缺乏足够的介绍和分析。笔者曾旁听一线课堂,发现有教师在教学实用文时是按照散文、小说的模式,分析人物、事件、主旨等,也有补充背景资料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深入主题,但是在文体教学上有很大缺失,更没有将读与写有机统一。究其原因,不免存在文学类文本更受师生欢迎,似乎文学类作品才更具语文味,加之受高考试题功利化影响,导致实用类文本教学缺乏足够重视,何谈以读促写。

(二)课堂训练匮乏,情境创设不足

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与碰撞主要是以课堂为平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也主要是在这一过程传递与反馈的,因此把握好课堂可最大限度发挥事半功倍的成效。但是在现实中,对实用文教学存在侧重立意、格式、技法,而轻实用的现象。语文教学终究是要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因此,即使教师讲得再充实,学生也有再多关于“听得懂”的反馈,缺乏真操实练还是徒然。这里的“真”既指学生的亲自实践,也指真实情境的模拟。实用文写作是应生活之需产生的一种书面交际工具,是讲究情境的,课堂上缺少语言情景的营造,缺少角色定位以及表达对象的设置,学生不能将自己置身于特定的交际语境当中,怕是会劳而无所得。

追溯缘由,应试压力是不可忽略的一点,致使课堂导向功利化,缺少对现实情景的模拟,脱离交际语境的语言使用也就无从考评。

(三)游离课程标准,评价模式固化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任务群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中指出,学生在阐释自己的观点时要讲究逻辑,理性、有条理地进行表达。[3]实用文写作同样注重基于一定语境,具有逻辑性的表达,这种逻辑性可以表现在鲜明的个性化和情景化,即在特定的交际语境中,从众多同质的情感中关注异质成分或异质表达。然而,挖掘学生的个性化语言表达一直被提及,但也一直难于实现,是对教师更高的要求。

此外,关于实用文写作的评价更多关注于学生的写作格式是否规范、命题任务是否完成。这是一种局限于表面内容和形式的评价维度,脱离对特定交际语境、交际对象思考的评价的有效度值得我们反思。

三、实用文写作教学的实施策略

实用类写作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所涉及的省份越来越多,其重要性一再突出,教师应积极审视实用文写作教学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积极思考这一现状背后所揭示的原因,并且以学生为出发点,通过注重教材示例、创设现实情境、注重课标引领来积极应对。

(一)注重教材示例,有效联动读写

挖掘教材示例,以读促写。上面我们说过高中语文教材是重要的学习资源,古代实用类选文有《陈情表》《出师表》《谏逐客书》《与妻书》,白话文有《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讲话》《我有一个梦想》等,包含了演讲、书信、奏疏类公文等多种文体,教学时应充分挖掘选文蕴含的知识内容。同时也要注重助读系统,完成单元任务,使学生举一隅而以三隅反。在读写过程中,强化学生在交际语境中的主体意识和读者意识,体会实用文语言运用的奥妙。

例如,当下处于试行阶段的统编版高中语文课本下册第五单元的单元学习任务中有这样的安排:联系当下社会生活,以《我们的使命》为题写一篇演讲稿。教材中明确布置相关的学习任务,教师应以此为契机结合单元主题了解编者意图,充分解读任务,创设情境,明确“我们”是每一位青年学生,在座的学生都是演讲的主体,并引导学生联系本单元选文所学,有效联动读写,将阅读最终落实在写作中。

(二)创设现实情境,增强体验感受

高质量的实用文写作依赖于实践经验的积累。课堂练习正是一个重要的巩固契机,这种即时性练习最容易暴露出学生的薄弱点也是及时补救的最佳时点。因此,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个体在面对各种复杂情景时的现有水平,尊重学生独特的学习体验,在课堂上创设情境,使学生亲力亲为感受不同交际语境中的语言使用,增强学生的生活意识和写作的现实性。通过情境练习,也培养学生对不同交际语境的适应性,帮助学生调动符合各种语境的相应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完善实用文写作在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沟通交流等方面所需的综合性品质。

(三)重视课标引领,完善评价体系

语文课程标准是国家对语文学科内容及实施的指导性文件,语文教育者应以此为导向安排教学。首先,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表达与交流在其内涵中处于基础地位,尤其注重语言情景和不同对象,而实用文写作作为语言表达的形式之一更应遵从课标引领。其次,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列为七个必修学习任务群之一,其学习目标与内容表明:学习多角度观察社会生活,掌握当代社会常用的实用文本,善于学习并运用新的表达方式,提到要掌握一些具体的文书,涉及到演讲、书信、主持、访谈等。在教学提示中明确有“社会交往类内容”“新闻传媒类内容”“知识性读物类内容”的阅读与交流任务。[4]课标第六部分实施建议中第一板块的评价建议和第二板块的命题建议均表示要注重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情境和实践活动中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基本能力,让学生在个人体验、社会生活和学科认知等特定情境中完成不同学习任务。[5]以上内容均为实用文写作教学指明一定的方向,对实用文写作教学设计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对实用文写作没有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和进一步的评价指标或参考维度,使一线教师的实用文写作教学缺乏明确的导向性。因此,教师应根据课标,立足学情,结合实际,完善对实用文写作的评价体系,指导学生写作。

从历年高考作文真题可以看出更多的省份在考察实用文写作,但是实用文写作不仅仅是应高考之需,也是现实社会生活的需要,比如便条、启事、演讲稿、建议信等等,对学生的后续发展有很大帮助。也正如叶圣陶先生曾表明:作诗作小说,并不是人人所需要,而实用类写作是学生今后适应社会要经常做的事。指出了实用类文章写作是生活之必需,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基础和必需能力。因此,我们应对实用文教学予以高度的重视、把写作教学指向未来,完成语文科对培养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使命。

猜你喜欢
演讲稿语境交际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情景交际
找准演讲稿的三个靶心
如何写好一篇高考作文演讲稿
交际羊
两块磁的交际
怎样写好演讲稿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消失的演讲稿
跟踪导练(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