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成东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教育教学对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方面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教师从实际出发,结合高中生的认知水平构建分化作业的方式,这也成为每个高中数学教师所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则以高中数学学科为切入点,对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方法展开深入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研读作业;诊断作业
传统的作业设计以教材为中心,以题海式为战术,让学生通过机械地完成作业来巩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这样一来,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对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也产生不利影响。对此,教师作为作业设计的主要实施者,首先从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构建作业场景,并将作业以分化的形式为导向,真正达到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巩固学生已有认知,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设计研读作业,发展自主意识
首先,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而随着信息化方式的逐步渗透,教师也可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为学生布置研读作业,通过研读作业的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及时预习,使学生在阅读教材,思考导学案问题时,初步对所学知识产生一定的理解与认识,还能够真正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发展他们的自主意识,从而使他们逐渐形成自主学习习惯。
以“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为例,为了使学生对不等式的性质以及解法形成初步理解,在课前,教师借助信息化手段将导学案上传到云平台。这样一来,学生能够下载,并初步学习。其中,导学案涉及到学生自主研读的作业,如:不等式的意義;不等式基本性质的应用,让学生通过课前研读的方式总结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完成基本的应用练习题。这一过程既是学生自主意识发挥的过程,还是延伸学生对不等式理解的过程,此外,学生完成研读作业的过程中,还能够认识到不理解的知识点,便于课上进行补充,以便完善知识结构。因此,在课前,通过研读作业的设计,既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翁,还能够使学生初步理解所学知识,以便针对性强化知识体系,从而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二、设计诊断作业,便于查漏补缺
在教学结束后,为了诊断学生对知识所掌握的情况,教师可设计诊断性作业,通过自我学习以及小组的探索,能够及时查漏补缺,暴露学生自身的思维障碍以及认知偏差,这样一来,既能够使教师及时针对性地讲解有关知识,还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从而更新数学知识体系,并全面提升数学认知水平。
以“指数函数”为例,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指数函数模型后,为了诊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则设计了诊断作业,如:指数函数图象经过某一点,求特殊点情况下的函数值。于是,在课堂中,教师组织学生以两人为一组展开探究活动,最后学生能够梳理做题的步骤以及思考的过程,而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存在一小部分学生由于对指数函数还未建立清晰的认识,则难以有效解决问题,这样便能够做到查漏补缺。随后,教师能够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深化对指数函数的认识、理解。由此可见,通过诊断性作业的设计,能够使学生体会到一般到特殊的过程,进而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强化作业,提升数学素养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深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达到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教师可设计一定的强化作业,这样不仅能够使课堂教学得以有效延伸,还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意识,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此外,学生在进行强化作业的同时,也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迁移到具体的问题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本质与内涵,以此促进数学素养得以提升。
以“函数的单调性”为例,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强化他们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设计一些强化作业,包含基础性作业以及提高性作业,这种分层作业的方式考虑到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认知发展情况。如:基础性作业,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函数的图象找出函数的单调区间,这也是大多数学生能够根据问题的提出而进行解决的。此外,提高性作业,则要求学生找出复合函数的单调区间,这种类型的问题运用到复合函数单调性的判断,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很多学生只能找出内层函数的区间,忽视复合函数中外层函数成立的条件。通过这种强化作业的不同方式,帮助学生深化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此同时,也使得每个学生在头脑中完善数学知识架构,从而充分完成数学素养的提升。
综上所述,作业贯穿到教学的整个环节,需要教师不仅仅重视课堂知识的讲解,还需要重视对作业设计方法的优化。通过设计研读作业、诊断作业、强化作业等不同的方式,不仅帮助学生抓住数学知识的本质,还能够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此外,通过不同作业设计的方式,也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帮助学生完成数学知识体系的自我构建。
参考文献:
[1]施仁青.有的放矢,巩固提高——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途径[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8(11):67-67.
[2]任莉.高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策略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20(1):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