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旖苒
摘要体育院校课程思政改革是坚持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体育强国及健康中国建设在体育院校的实践。南京体育学院在这一实践探索中形成独具体育特色的南体模式,彰显鲜明的价值引领,即明确价值判断:拼搏塑造人生;引导价值认同:责任促进发展;树立文化自信:创新助力改革。在哲学审视视角下,体育院校課程思政改革呈现出发展的科学性与逻辑性,即本体论: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辩证论:坚持体教融合,促进体育事业教育事业协同发展;发展论:坚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体育强国及健康中国建设。
关键词 体育院校 课程思政改革 价值引领 哲学审视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5.026
Value Guidance and Philosophical Examin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 in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ke Nanjing Sport Institute as an example
SUN Yiran
(School of Sports and Health, Nanjing Sport Institute, Nanjing, Jiangsu 210014)
Abstract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 in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he practice of adhering to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of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deepening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and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strong sports country and a healthy China in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is practical exploration, Nanjing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has formed a southern sports model with unique sports characteristics, highlighting the distinct value guidance, that is, clarifying the value judgment: striving to shape life; Guiding value identification: responsibility promotes development; Building cultural confidence: innovation helps refor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hilosophy,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 in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ws the scientificity and logic of development, that is, Ontology: adhere to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of people-oriented; Dialectical Theory: adhere to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Development Theory:adhere to deepening education reform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power and healthy China.
Keywordssports colleg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 value guidance; philosophical examination
自2017年12月以来,教育部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要以课程思政为目标,大力推动教学改革,[1]各类高校积极投入到建设课程思政的探索中。2020年8月,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中强调,要加强学校体育工作,[2]9月,在“十四五”规划编制座谈会上,围绕教育文化等领域,再次强调,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培养学生优良品德,提高学生家国情怀、文化自信、实践能力等。[3]这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为体育院校课程思政改革指明了工作方向。
南京体育学院校长杨国庆以新时代背景下“南体模式”的新发展为实例,探讨体育院校践行体教融合的新机遇新挑战新思考,提出了南京体育学院特色发展的灵魂、目标、驱动、追求,即“学训融合、育人夺标、创新求进、服务社会”,这也是探索体教融合的新路径。[4]该研究也为体育院校及其他高校的课程思政改革提供了价值启示。南京体育学院在课程思政改革的探索与实施中,彰显出明确的价值引领,是对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教学改革时代要求、体育强国及健康中国战略的坚持与深化,同时也丰富发展了南体校训,坚守了南体创业者的信念。
1明确价值判断:拼搏塑造人生
教育是分专业的,但教育所引导的价值判断及其精神意蕴是不分专业的。教育元素,包括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案、教学设计、德育目标等,不仅要有针对本专业的教学设计,而且要蕴含适用于社会主流价值观所倡导的文化,我们要培养的是适应现代化发展趋势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体育人。
不同類型课程具有不同的思维方法、学科规律、教学目标,思政课程改革过程中,各学科教师要能在设置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目标之余,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注重德育目标的成效。即教师在传授知识理论、实验技能、训练技能的同时,也要注重诠释自我探索、自我挑战与自我超越的意义,让学生在体育院校的氛围中切身感受团结、拼搏、坚持的意义与魅力。例如在体育训练中运用优秀运动员训练事迹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展示坚持与自我超越;例如赛事管理课程在传授管理理论的同时,也强调公平竞争的原则。
南京体育学院校训中的“严”即严以律己,就是要求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拼搏,锐意进取。课程思政的探索以“严”为价值导向,激励学生在努力学习的基础上磨炼意志品质、陶冶高尚情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引导价值认同:责任促进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比较抽象的概念,但体育中所蕴含及呈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及行为往往更生动具体,更具感召力,更能得到大家的认同。南京体育学院的冠军大道,是极具特色的思政课堂,校园中的师生走在冠军之路上,一步一个脚印,生动形象展现着感受冠军荣光、追随冠军之路,引导价值认同;2020年10月在南体举办的“女排精神体育文化展”也吸引着社会各界人士及广大师生,很多专业课老师也将展览引入课堂,带领学生边看边学,引导大家争做“女排精神”的传递者、践行者。这种体育精神的引领,蕴含着自立自强、团结协作、集体荣誉等价值观念,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的努力负责、对学校的培养负责、对社会和国家的期许负责。
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南京体育学院加入具有特色的课程“冠军之道”,将“艰苦创业、乐于奉献、团结拼搏、勇攀高峰”的南体精神引入课堂实践,是传播体育理念、传承体育精神的创新举措,在校园内、课堂上、实践中明确价值定位,形成体育人的价值实践及价值认同。
在具体课程设置中,也可大力践行课程思政,例如人体解剖学课程中,可设立“感恩社会、敬畏生命、心系责任”的德育目标,通过社会人士的故事引入,让学生感受大爱与奉献,这同时也是敬业、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南京体育学院校训中的“实”是一种责任,体育人最注重身体力行,注重练就真才实学,以扎实过硬的本领、真抓实干的态度去谋事创业。校训中的“朴”即引导学生艰苦朴素,自律自强,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课程思政所引导的价值认同要以“朴”为核心,引导学生注重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强化社会责任感,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优秀人才。
3树立文化自信:创新助力改革
王登峰司长强调:“学校体育还应立足于增强学生的理想信念,在致力于增长学生知识见识的同时,在学习生活实践中注重加强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综合素质的学生。”[5]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学校大力推进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而“每一种课程定义都隐含着某种意识形态以及对教育的某种信仰。[6]”体育院校要以改革创新的方式,将青年个人价值与平台建设与课程建设与专业建设甚至与体育强国建设联系起来,端正教育信仰,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发扬爱国奉献、自强拼搏、锐意进取、公平竞争、团结协作体育精神,以此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南体校训中的“和”,即和以待人,要求学生要有容人之量、要有助人之德、要有成人之美。这种“和”的智慧既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也是对中华文化的自信,更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持与践行。
体育院校课程思政改革是坚持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表现,是体教融合的辩证发展,是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在青年一代中的积淀与实践。在哲学审视视角下,呈现出发展的科学性与逻辑性。
3.1本体论: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首先,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中华民族有深厚的文化传承与价值引领,教育理念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与悠久的历史积淀。纵观中国教育发展历程,贯穿其中的教育理念虽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侧重,但重道德、重和谐是始终如一的,展现出国家对受教育者民族凝聚力、社会责任感培育的重视。
其次,立德树人的评估效果是检验学校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标准。教育是一个过程,一种教学设计能否达到预期德育目标,展现的方式不局限于课堂或考试本身,甚至会体现在四年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习积极性、社会实践形式、职业规划等都展现着德育的成效。教育教学在这种实践与认识中不断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相互革新。教育者要在全面考量的基础上评价立德树人成效。
最后,人才培养效果是课程思政建设评价的首要标准。体育院校培养的运动员能否赛出成绩,赛出品德,能否在团队合作中化小我为大我,重视集体荣誉;体育院校培养的科研型人才能否心系社会、刻苦钻研、自信自强;体育院校培养的服务型人才能否在工作岗位中响应健康中国的精神指引,做承担体育强国梦的有力青年,这些都是人才培养效果的综合考量。南京体育学院建党100周年活动,社会各界校友积极响应学校号召,运动员们讲述自己的入党故事,治疗师们讲述自己在工作中的经历与思想的升华,新闻工作者讲述自己在各大赛事中体会到的祖国带来荣耀,这展现出课程思政的优良成效。
3.2辩证论:坚持体教融合,促进体育事业教育事业协同发展。
辩证论体现的是如何培养人的问题。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立场运用于立德树人的过程中,即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具体运用于体育课程思政中,主要展现为体教融合,即体育事业教育事业协同发展。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要能从这种学习过程中得到启发,即教师所预期的德育目标,如对科学精神的坚守、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等。例如体能训练课程中,教师传授训练理论与专业技能,指导学生强化训练效果、加强团队协调,也要引导学生学会在配合中接纳他人、学会沟通。体育院校培养优秀的运动队,培养优秀的体育事业从业人员,要能在体教融合中探索新路径。
南京体育学院办学65年,贯彻落实新时代党和国家关于教育、体育事业发展的部署要求,传承体育文脉,创新教育方式,在实践与认识中不断更新理念、总结经验,“新南体”奋斗目标逐步明朗,包括教育教学目标,即积极推进学科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国一流省一流专业及课程建设、参与大型公益教育行动等;也包括体育事业目标,即落实“科技兴体”战略,大力开展科技攻关,积极服务体育事业发展,培养一批优秀的运动员和竞技体育科研服务人员。这种学训研“三位一体”融合育人新模式,即南体模式。这种模式是育人方式的新实践,也是对推动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新探索。
3.3发展论:坚持深化教育改革,推动体育强国及健康中国建设
首先,现代化建设呼唤新型综合性人才,教育改革要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科技等建设为发展的動力,深化教育改革举措,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
其次,体育课程思政改革是在长期发展实践中孕育的,是与时俱进的。“十四五”规划对体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发展期望,作为高等体育院校,肩负培养优秀运动员和体育事业工作者的重担,要能以“十四五”规划为指南,调整工作布局和工作方法,担当起在体育强国建设中应承担的历史使命。[7]南京体育学院以“小马扎”党史宣讲团作为课程思政的一种实践创新形式,以党史学习为指引,借助世界冠军之路、女排群雕、标识牌等符号,赋予这些符号以时代的召唤,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广泛宣讲活动,将校园特色文化融入党史学习教育,引领青年大学生和运动员从百年党史和学校丰厚的体育文化中汲取力量,用优秀文化增加精神补给。
最后,健康中国2030纲要规划的出台加之疫情防控期间人民群众对运动促进健康的需求,社会需要运动健康服务型人才,体育院校要改革创新,顺势而为,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成果。南京体育学院运动干预与健康促进学术团队,致力于以科学研究为基础在体育学教学中挖掘出能转化为社会服务的实验依据及科学数据,让运动健康广泛的服务于社会大众。他们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戒毒管理与干预,制定科学的运动干预戒毒工作方案,研发运动戒毒的智慧系统;对受试者开展可控的干预实验,运动戒毒试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他们依据运动体医结合策略开展运动干预糖尿病试验,与国内外糖尿病专家广泛合作交流,为糖尿病改善与防治提供运动干预研究,以期为全民健康做出贡献。这是践行健康中国战略探索的有效一步。
当前,课程思政改革正在以全员参与、全面覆盖、与时俱进的形式进行,但具体成效如何,还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实践过程,我们还需要基于其价值引领与哲学审视在这种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与成效评估机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7,16(06):33.
[2]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J].体育博览,2020(11):14-15.
[3]习近平.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23(002).
[4]杨国庆.论新时代“南体模式”新发展——关于高等体育院校体教融合实践的探索与思考[J].体育学研究,2020,34(04):1-10.
[5]王登峰.完善学校体育制度体系和治理机制[J].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2020,3(02):96-102.
[6]张莉莉.高校课程理论发展趋势分析——评《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2020(06):117.
[7]毛莉虹.为建成体育强国贡献高等体育院校力量[N].中国体育报, 2021-01-1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