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绘本应用的实践与探究

2021-01-09 09:42曹芳婷
科教导刊 2021年18期
关键词:科学概念教学内容

曹芳婷

摘要科普绘本融合了语言、科学、艺术、健康等多个领域的内容,其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对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和认知水平的提高都有非常显著的作用。文章以教科版四年级上册“我们的身体”单元《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一课为例,从新的视角建构基于科普绘本的课堂教学脉络,重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前概念逐步走向科学概念

关键词 科普绘本 科学概念 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18.039

Practice and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Popular Science Picture Books

——Take the course "food changes in the mouth" as an example

CAO Fangting

(Hangzhou Yuhang District Wuchang Central Primary School, Hangzhou, Zhejiang 310023)

Abstract: Science picture books integrate the contents of language, science, art, health and other fields. Its subtle educational function plays a very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the improvement of cognitive level. Taking the lesson "food changes in mouth" in the first volume of the fourth grade of the teaching sectio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teaching context based on popular science picture books from a new perspective, reorganizes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guides the students to gradually move from the concept to the scientific concept.

Keywords: science picture books; scientific concept; teaching content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课程的组织与教学要兼顾知识、社会、儿童三者的需求,将科学本质、科学思想、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等学习内容镶嵌在儿童喜闻乐见的科学主题中,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累生活经验,增强课程的意义性和趣味性。科普绘本融合了语言、科学、艺术、健康等多个领域的内容,其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对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和认知水平的提高都有非常显著的作用。科普绘本不仅适用于幼儿和低年级学生,而且对中、高年级学生的学习也能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笔者以教科版四年级上册“我们的身体”单元《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一课为例,从新的视角建构基于科普绘本的课堂教学脉络,重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前概念逐步走向科学概念。

理清教学目标,构建教学脉络

科学知识结合科普绘本的课堂是通过“故事”和“科学”两条脉络进行的,因此要从这两条线出发,深入分析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课的核心目标还是应该落在“科学知识”上,因此要以科学知识为主轴、科普绘本为载体展开有关教学。

科学探究。通过故事情节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以故事为知识的载体进行猜想、假设、观察、实验,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与同伴合作交流中反思完善,获得科学的探究方法与技能。

科学态度。为激发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教师将科普绘本中的内容分解为不同的任务,引导学生在任务中驱动、在驱动中探索,不断修正与完善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将自己的情感投入角色中,在故事中得到情感迸发,收获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科普绘本中有趣的故事、形象的知识表达正好能和书本知识互为补充,因此笔者尝试以科普绘本为载体帮助学生提高科学学习兴趣,将生活经验与科学知识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健康意识、科学素养的发展。

教学中,教师应关注科普绘本中的科学元素,把卡通化的知识还原成科学的本质(如图1)。只有让科普绘本真正有效地服务于科学,才能使教学更有深度、更有魅力。

把握教学背景,预设教学情境

1.绘本分析

绘本《牙齿大街的新鲜事》主要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对兄弟哈克和迪克,看起来古灵精怪,实际是两个大坏蛋。他们在牙齿里挖洞建房子,把牙齿破坏得面目全非。他们专门搬运牙齿里的糖果和零食残渣,在牙齿里开展野心勃勃的事业——破坏牙齿。最后,牙齿主人因为牙齿痛吃不了东西,不得不让牙医帮忙请来了牙齿警察,才赶走了哈克和迪克。

2.教材与学情分析

通过学习上一课《食物在体内的旅行》,学生知道了食物在体内“旅行”的第一站是口腔。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口腔的结构与功能。口腔是学生最容易观察到的消化器官。从学生的原有基础来看,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食物在口腔里发生的变化、口腔里的什么物质使食物发生了变化、牙齿的形状是不同的和刷牙是保護牙齿的办法都已有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是不够全面、不够科学、不够深入的。

本课的教学预设学生实现以下发展:建立“牙齿、舌头和唾液共同参与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过程”的概念,将牙齿的形状和功能建立联系,知道如何有效地保护牙齿等。为了突出牙齿的重要性,课堂上安排了观察牙齿、保护牙齿和观察口腔三个活动,与教材相比,弱化了观察口腔的活动,保证了牙齿的形状与功能的研究活动,并结合科普绘本教学强化了保护牙齿的活动。力求通过这样的处理较好地体现出生命科学领域单元教学的特点,提高学生健康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提高教学技巧,重组教学内容

科普绘本是借着故事与图画的形式传达科学知识。教学中需要对服务课堂的科普绘本内容作必要的改动,协调“科学味”和“绘本味”。笔者结合教材中“观察牙齿和保护牙齿”活动环节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1.删内容无关之处

科普绘本是在一个充满童趣的故事中阐述科学的知识和原理。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不可能呈现完整的故事情节,因此可以删减和教学无关的绘本内容,突出科学探究主题。

活动环节:猜一猜

笔者在课的开始结合绘本图用故事的形式引出两位主人公——哈克和迪克。

师:同学们,今天有两位小伙伴将和我们一起学习,他们是哈克和迪克。请大家注意,这是一张放大后的照片。他们兄弟俩的个头其实都很小,即使放大成百上千倍,也就是图上显示的那么丁点儿大。

你们能猜一猜这两位朋友住在我们人体口腔的哪个器官中吗?

有趣的情境创设能让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来,引发他们对口腔的关注,因此,笔者选取了绘本中很典型的一个场景引入。因为是导入环节,不作过多的描述(即“删”)。回答时,学生能提到“牙齿、舌头”等口腔器官,较好地揭示了他们对口腔中器官的了解程度。但有一位同学提到了“口腔上颚”,出乎笔者意料。笔者意识到,部分学生对“器官”这个概念的理解可能比较模糊。借此机会,笔者解释了“器官”的科学定义,即“由多种组织构成的能行使一(特)定功能的结构单位”。

2.改材料不严谨之处

进行知识探究、概念学习时,呈现的材料要科学严谨。科普绘本的图案比较夸张,个别用词可能也不像科学概念那样准确,此时需要适当修改调整。

活动环节:看一看

在学生进行各种猜测之后,笔者故弄玄虚地揭晓了绘本主人公住的地方——“牙齿大街”。笔者提问“你们对牙齿了解多少呢”。有学生回答“牙齿分为大门牙、虎牙和恒牙”,又有学生补充“大牙、乳牙、犬牙、狗牙”等,课堂热闹极了。

这时,笔者出示了牙齿的实物模型图(“改”绘本中夸张的、不完整的牙齿结构图),明确活动任务“想不想看一看你们自己的牙齿?老师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一面镜子和食物,请你们对着镜子观察自己的牙齿,找一找不同的牙齿是什么样子的、长在什么位置,并体验不同牙齿在吃食物中所起的作用”。随后学生开展小组活动。

观察牙齿是本课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笔者在学生观察之前通过提问了解他们对牙齿的认识,充分暴露了学生的前概念,看得出他们对牙齿的了解是有限的:既不科学,也不规范。另一方面,踊跃回答也说明学生对研究牙齿充满了兴趣。正是基于学生的“研究兴趣”和“认识不够”,笔者用一组有层次的问题把学生引导到认真观察牙齿的活动中,如“牙齿的形状一样吗?你觉得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牙齿有不同的形状呢?”

3.增探究不足之处

科学课以探究为核心,科普绘本的故事是平面的,学生能听能说,却无法操作,而科学课堂需要学生动手动脑做起来,所以在知识点上要增加立体的实践活动,以便在教学中更好地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

活动环节:画一画

学生在观察牙齿的同时简单地描画牙齿的数量和形状并记录(如图2),加深对牙齿构造的印象。

纸上得来终觉浅,科学课堂的核心是主动探究,需要增设体验活动,探寻科学的本源。利用记录单提醒学生这次的食物是用于“科学实验”,而不是简单地“品尝”。学生完成得十分认真,基本都能画出“宽而平”“尖尖的”“大且深”这样三种不同形状的牙齿。细致观察、描绘牙齿对启发学生科学认识牙齿的功能作了铺垫。

4.编思维递进之处

科普绘本的故事内容设计不同于课堂探究模式,往往不能满足科学教学的层次性,学生缺乏探索和思考的空间。此时,教师需要通过提问的引领和追问的挖掘来推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活动环节:说一说

亲历探究的过程后,全班共同讨论、分析,得出结论,知道不同位置的牙齿形状不同、数量不同,牙齿的功能与形状有密切的联系。

在学生重新建构“牙齿”这一科学概念之后,绘本的主人公又出场啦——

师:同学们经过认真探究,收获真是不少呀!想知道今天和我们一起的两位小伙伴去哪儿了吗?(出示课件。)你瞧!哈克正挥汗如雨地工作着呢,他想在自己家里挖一个储藏室。而迪克正等在家门口,忽然有一块巧克力落下来,兄弟俩配合默契,“嗨哟!嗨哟”地喊着号子,把战利品搬进了屋(如图3)。为了补充体力,同时也为了庆祝一下,哈克和迪克每人掰了一块巧克力,美美地吃了起来。

(1)你能判断出这对兄弟住在哪一类牙齿中吗?为什么这么判断?

(2)你们猜猜看,接下来他们想干什么?

师:他们想对所有的牙齿都进行改建,出租营利。哈克已经给新的“牙齿大街”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

(3)你们知道他们给“牙齿大街”重新取了什么名字吗?

这部分内容中有关牙齿的专业名词对学生而言较生疏,所以笔者继续用绘本描述:兄弟俩决定把这个贮藏室挖得更深些,这样就可以在里面放更多食物了。几天后,牙神经上面的保护层也被挖开了。这下牙神經可受不了了,它开始拼命向大脑发送求救信号。大脑接到信号,知道有人在牙齿里修建“违章建筑”。

(4)你看懂求救信号了吗?

(让腮帮子肿起来,通过这种方式告诉人们:有人正在口腔里干坏事。)

学生对牙齿非常熟悉,也从小就有要保护牙齿的意识,但是他们并没有从科学的角度认识到牙齿保护不好产生的危害。因此,笔者设置第一个问题的目的在于考查学生的头脑中有没有真正建构出一副“新的牙齿”。臼齿有宽阔的咀嚼面,适用于研磨食物,食物残渣更容易留在牙沟中,导致蛀牙的产生。课堂上,学生在前一个探究活动中完成得较好,所以顺利地解释了这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想利用绘本有趣的情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推测牙齿将朝着什么状态发展。然后,笔者用第三、四个问题吸引学生关注到“龋齿”的问题上来,并且放出了真实的可怕的龋齿图,给学生画面上和思想上的冲击,引发他们自主思考该如何保护好牙齿。这一环节是笔者对故事情节的再次开发,层层递进不同的情境,“编”进科学知识和原理,帮助学生降低建构科学概念的难度。

拓展教学形式,完善教学评价

科学课上,教师一般通过传统的对话、提问、实验操作、作业检查的方式进行评价,加入科普绘本这一载体后,学生可以结合绘本图文结合的特点,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比如让学生结合自己学过的内容,小组合作演一演绘本(突出科学性);也可以对绘本故事的文字内容和图画内容进行续编;还可以让学生利用原有的图画,将文字部分剔除,重新为图画配上有趣的文字;又或者让学生把不够严谨的插画进行改进。在自导自演、自编图文的同时,不僅使学生将学过的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还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环节:演一演

结束上述环节的教学之后,笔者提问:“现在,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牙齿对我们很重要,我们要保护好牙齿”“我们要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要少吃甜食”“如果牙齿有问题了,要及时去做检查”……

这时,笔者再请几位同学演一演“牙齿警察”,示范平时是如何刷牙赶跑牙齿中细菌的,然后播放正确的刷牙方式——“巴氏刷牙法”,予以纠正。

前面一系列的科学知识的绘本式学习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放飞想象,跟随故事中的角色去经历、体验、发现,然后又回到生活经验中,以一种轻松的方式呈现出来。借助生动的科普绘本,学生自发地产生保护牙齿的意识,养成健康生活的习惯。

科普绘本给严谨的科学教学加上了有趣的外套,通过加入绘本,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

审视科普绘本,发掘隐藏问题

在将科普绘本应用于科学课堂时,也应该审视使用科普绘本时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科普绘本与科学教学的结合更融洽。

1.勿“喧宾夺主”

科普绘本的画面相对于科学课本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但这样的创设对教师解读教材及绘本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处理不当就可能变成一节“科普绘本课”。因此,科普绘本教学的再创造需要排除故事中的干扰信息,遴选其中与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有关的素材来进行教学的融合或统整,保障科学本质的渗透。这样,学生不仅能有故事情节的体验,更能在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获取隐含的科学本质。

2.非“照本宣科”

科普绘本兼顾了科学性、艺术性和故事性,但对于知识点的呈现可能是平铺直叙的,没有层层递进的知识脉络或者缺乏探究活动的设计;图片更多的是根据剧情而创作,艳丽夸张,不像教材配图那样科学、严谨。如果教师不是根据教学需要对其进行再创作,那么科普绘本的教学就变成了“阅读”的一种形式,而没有将其真正的价值发挥出来。因此,教师对文本要有所取舍,进行二次创作,在“删、改、增、编”的再创作过程中找到适合学生的学习素材,发展他们的综合能力。

3.忌“囫囵吞枣”

科普绘本是一种新的教学资源。在与科学课堂教学进行结合时,“囫囵吞枣”式的科普绘本扫读并不能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索,唯有通过放大合适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去探究和实验,才能体现出其科学的价值。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能深刻地解读和吃透绘本的核心思想,更要能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找到绘本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契合点和能力发展的思维点,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挖掘故事情节中隐藏的开发价值。

通过本文的研究,笔者进一步加深了对科普绘本教学的认识。希望在未来的科学教学中,能和其他优秀的教师共同探讨,更好地将科普绘本与科学课堂教学相结合,带给学生更多学习的乐趣。

猜你喜欢
科学概念教学内容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结构设计例谈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用科学概念引导学生上好生物课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科学概念”教学赏析
重视科学概念教学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设计问题链 变告诉为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