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文言文阅读简答题复习策略

2021-01-08 03:34梁晶
高考·中 2021年11期
关键词:简答题文言文阅读高考复习

梁晶

摘 要:新高考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为依据命题。在复习备考中,教师必须明确新要求,研究新题型,总结复习新策略。分析原因类小题是文言文简答题考查的重点题型,教师必须帮助学生熟悉命题形式及特点,掌握答题方法和技巧,并通过练习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关键词:新高考;文言文阅读;简答题;高考复习

从2020年起,新高考不再有考纲和考试说明,高考语文科考试内容和形式主要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为依据而设置,无论是题型分布,还是赋分值设置,都与之前的全国卷有明显区别。相比过去的考纲,《课程标准》对考生思维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明显提高。如分析概括文章观点的这一考点,《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要求为“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1],《课程标准》的要求则为“分析和阐明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2]。《课程标准》对知识获取能力群的考查要求更为具体。

在复习备考中,我们必须明确新要求,研究新题型,总结复习新策略,否则将陷入被动局面。

一、梳理高考真题,熟悉命题形式及特点

近年来,文言文阅读简答题大致可分为以下六种题型:

(一)理解语句题,即理解文章中的某处句子或词语的具体意思。例如:2015年北京卷第6题:请具体说明“善”字在以下三种语境中指向的对象。

(二)概括内容题,即根据特定要求(标准),概括文中信息,一般以概括事件、人物特点、事物特点为主。例如:2020年江苏卷第8小题:赵太夫人平居言语中的“识大义”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三)分析原因题,对文中某个事件产生的原因,或人物有某种表现的原因进行归纳和分析。例如:2011年湖南卷第8小题:结合文意,请你谈谈作者对严祺先的文章“欣赏叹诧”的原因。

(四)探究意图题,即探究文章某段内容的创作意图等。例如:2021年新高考全国Ⅰ卷第14小题: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

(五)感悟评价题,即对文中某事表达自己的感悟体会,或对某人、某事进行评价。例如:2016年北京卷第14小题:本文讲述了管子运用谋略的故事,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请結合文章内容说一说。

(六)分析思路手法题,即对文章的行文思路或所使用的艺术手法进行分析。例如:2019年北京卷第11题:文章第三段对伯阳父的说法进行了批驳,请具体说明该段是如何逐层展开批驳的。

其中,分析原因题常见的题干表述有:

1.某事发生的原因/依据是什么。例如:2017年北京卷第2题第(6)小题:第三段末句“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这是作者借柳宗元的话做出的判断。请用自己的话具体说明作者做出这个判断的直接依据。

2.请简要概括某人做某事的原因。例如:2011年湖南卷第8小题:结合文意,请你谈谈作者对严祺先的文章“欣赏叹诧”的原因。

3.某人为什么会说/做……例如:2014年浙江卷第24小题:孔子为什么说微生高不直?对孔子这种评价,你怎么看?

考生只有熟悉各类题型的常见的命题形式,才能快速定位考点,明确作答要求。

二、训练典型例题,总结答题方法及技巧

(一)仔细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考生需要仔细审清题干中对答题的要求:是仅要求概括,还是需要结合文本说明;是对单个文本的考查,还是对多个文本的比较。考点不同,审题的关键点也不同。分析原因小题需要审清四个要点:题目涉及哪些事件;事件涉及哪些人物;需要分析的是原因,还是结果;概括之后是否需要分析。

案例:2020年新高考全国Ⅰ卷第14题。孙奇逢等为什么倡议凑集金钱救助左光斗?救助成功没有?请简要说明。

本题涉及的事件是救助左光斗,涉及的人物有孙奇逢、左光斗等,两问分别要求分析救助原因和救助结果,答题时需要结合文章进行简要说明。

(二)速读全文,找准信息区间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要求考生有知识获取能力,包括信息搜索能力和信息整理能力[3]。高考选取的文言文阅读文本多在600—700字之间,如果考生能够快速锁定文本信息区间,将大大提升做题效率。

近五年的高考全国卷选文都是名臣名将的人物传记,这充分体现了“落实高考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高考核心目标。[4]中国古代人物传记一般呈“纺锤形”结构——头尾细,中间粗。开头部分主要是介绍传主的基本信息,一般包括传主的姓名、字号、籍贯、科举情况、祖上的简单情况等,这个部分基本没有答题信息。中间部分是主体部分,一般按照时间顺序,分成几个事件来介绍传主的生平和事迹,同时穿插作者对传主的评价,这个部分是重点信息区间。结尾部分交代人物或事件的结局,这个部分一般没有答题信息。考生应浏览全文,梳理传主的人生经历和文本的行文思路。

案例: 2020年新高考全国Ⅰ卷《左光斗传》(节选)。

全文可以分为七个部分:1.左光斗的字、籍贯、科举情况;2.担任御史,惩治凶暴官员,捕获假官;3.出京管理屯田,兴修农田水利;4.抵抗宦官刘朝索取田庄的命令;5.参与弹劾魏忠贤,被诬陷下狱;6.营救未果,狱中被迫害致死,家族受到牵累;7.死后追赠。考生可以迅速找到考题的相关信息区间在第六部分,即从“容城孙奇逢者”到“年五十一”这一段文字。

(三)理解文意,做好答题准备

文言文阅读的归纳、概括和分析,都以理解文言文文意为基础。教师要帮助学生夯实文言文基础,熟记古文名篇,熟记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培养语感,反复练习,学以致用。

案例:2020年新高考全国Ⅰ卷第14题。

跟本题作答相关的原文为:

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倡议醵金,诸生争应之。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时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

“容城”和“定兴”都是地名。“畿辅”表示京城附近的地区,《张衡传》中“游于三辅”中的“三辅”与此意义相近;“倡议醵金”意为倡议凑钱。“输”意为缴纳钱款,“谋代输,缓其狱”即谋划代替左光斗缴纳钱款,以换取案件暂缓。本段大意是:容城人孙奇逢,是一个节义侠气之士,和定兴人鹿正一起,认为左光斗为官时对京城附近地区的人民有恩德,倡议(为他们)凑齐钱款,人们争相响应。共捐得数千两银子,商量要代他们缴纳罚金,来缓解他们的讼事。但左光斗已经与杨涟在同一天被狱卒杀害,当时是天启五年七月二十六日,左光斗享年五十一岁。

(四)抓住词句,分析事件因果

考生找到信息区间后,要仔细阅读文本,抓住关键词句,分析出人物之间的关系及事件的因果关系。

案例一:2020年新高考全国Ⅰ卷第14题。

先找到原文中的两个关键句。“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倡議醵金。”“以”意为因为,本句点明救助左光斗的原因。“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而”表转折,“为……所毙”是被动句式,意为被……杀死,本句分析救助左光斗的结果。

案例二:2014年广东卷第14题。

题干:契丹人为什么对刘敞表示叹服?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本题涉及原文: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夸示险远。敞质译人曰:“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 ”译相顾骇愧曰:“实然。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顺州山中有异兽,如马而食虎豹,契丹不能识,问敞。敞曰:“此所谓驳也。”为说其音声形状,且诵《山海经》《管子》书晓之,契丹益叹服。使还,求知扬州。

文中有一个关键句:“契丹益叹服”。“益”意为更加,该句表明让契丹人叹服的不只一件事。根据原文,契丹人带领刘敞前行,刘敞质问契丹翻译官行路情况;契丹人不认识顺州山里面的怪异野兽,刘敞不仅描述了怪兽,还背诵了《山海经》和《管子》中的相关内容。一部分考生没有关注到“益”这个词,只概括出第二个原因,造成答题疏漏。

原因有单一原因和综合原因,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等,考生要多角度、多维度思考。有时事件的因果关系不明显,需要考生发掘文本中相关语句的隐含信息,以全面、准确地进行概括和分析。

(五)遵照要求,形成规范答案

新高考强调考查考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语文学科的实践操作能力主要表现为应用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5]在作答时,考生应学会概述和分析,做到分条作答,语言简明。值得注意的是,文言文的问答题考查要求略低于现代文,可以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也可以文中原句的译句来答题。

案例一:2020年新高考全国Ⅰ卷第14题。

学生根据之前的信息和分析可得出答案:1.救助原因:左光斗对京都附近地区的百姓有恩德。2.救助结果:没有成功,因为在救助过程中左光斗已经被害。

案例二:2014年广东卷第14题:

题干表述为“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这就要求考生先对刘敞的特点加以概括,然后再用具体事例来说明这个特点。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答案:刘敞学识渊博。一是对契丹路况了如指掌;二是能认识怪兽,并引经据典进行解说。

三、精心设计习题,巩固与提升解题能力

练习是达成教学目的和检测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是巩固与提升考生解题能力的重要一环,在高考备考复习中占有重要地位。面对新高考,广大教师需要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精心设计习题,做到学生精练,教师精讲。

下面是笔者设计的两道练习题。

案例一:2017年全国卷丙卷文言文阅读《宋史·许将传》(原文略)

【提问】宋神宗为何对许将出使契丹一事表示赞赏?请结合原文简要说明。(3分)

【参考答案】许将出使契丹,不卑不亢,保全了国家尊严。一是练习射箭,许将先射中。二是拒绝了契丹重新划分边界的要求。

案例二:2021年新高考乙卷文言文阅读《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原文略)

【提问】唐太宗为什么要颁布诏令,规定判决死刑犯要多次回奏?(3分)

【参考答案】一是死刑极为重大,不可不慎;二是官员断案,难免出错,造成冤案。

我们在新高考背景下复习文言文阅读简答题,需要制订合理的复习策略,训练考生以加强积累,理解文意为基础,以快速读文,找到区间为保障,以抓住词句,分析联系为关键,以训练思维,准确表达为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4][5]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1.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新时代普通高中语文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案例研究”(XJKX20B328)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简答题文言文阅读高考复习
浅析高考化学简答题的应答策略
高中英语阅读技巧培养——简答题(阅读表达题)
因“体”而读整体观照
畅游文言王国,感受古文神韵
高考生物简答题的常见解题错因及应对策略
高考复习英语作文讲评策略和模式
2017高三地理复习策略之我见
突破区域地理软肋,提升高考复习动能
化整为散,条分缕析
例析提升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实效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