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航思
摘 要:教学评一致性强调处理好教、学、评的关系,达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目的,教师作为学习行为的设计者应该明确活动是学习的基本形式,整个教学活动应聚焦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上。本文以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Unit 3 Reading and Thinking为例,以教学评一致性为理论指导,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依据,从读前关注课本、读中感知文化和读后探究真知三个方面阐述在教学实践中如何体现教学评的一致性。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高中英语阅读;学习活动观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提出,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评三个方面,教师应处理好教、学、评的关系,达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目的。同时,活动是学习的基本形式,是学习者学习和尝试运用语言理解与表达意义,培养文化意识,发展多元思维,形成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1]。另外,阅读素养是人们获取信息、理解信息、反思信息、选择信息、评价信息的能力,只有具备这样的阅读素养,人们才能很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2]。从教学评一致性出发,学生以课堂活动为形式,以文本为依据,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提升语言技能、发展学科素养的目标。
本文以人教版(2019)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必修第二册第三单元Reading and Thinking(Stronger Together: How We Have Been Changed by The Internet)为例,详析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把握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方向、如何引导学生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如何组织学生完成评价活动,以此实现在英语学习活动的基础上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
一、读前关注课本
上课伊始,学生观看一段导入视频,该视频介绍21世纪人们生活因为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而发生的变化,互联网的发展和运用给当代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巨大变化,进而引出本单元话题——Internet。师生可进行以下互动交流:
1.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line?
2.How can you use the Internet to learn English?
文章标题是阅读的关键,其有助于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主题语境和文章标题猜测标题意思,同时根据标题进行提问。
T: 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meaning of the title?
T: According to the title,predict what questions will be answered。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视频和问题进入学习主题,学生探究问题主动参与活动,师生交流以此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节课导入以因特网的主题语境为载体,以学生活动为形式,激发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引导学生在阅读之前关注课本,发展学科素养,促进教学评一致性的有效实施。
二、读中感知文化
该记叙性文本讲述了英国伯明翰一位名叫简的英语教师因为突发疾病辞职失业在家。在家期间,她借助互联网度过孤单无聊的时光,并得到网友的支持与帮助。简受到帮助以后,主动帮助像她一样需要帮助的人。文章的五个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地点、人物,以及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首先,让学生第一遍快速阅读文章,提出以下问题:
1. What did Jan do for herself?
2. How did her life change?
3. What did Jan do for others?
4. How did others’life change?
通过小组讨论,在寻找答案的同时获取文章的主要内容。
其次,在学生分组讨论得出初步答案以后,引导学生将四个问题分成两类,并且就两大类问题的答案画出思维导图,在生生互评和师生互评中产生能够提高学生思维层次和语言意识的有效反馈。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寻找有关the Internet的语言,整理归类。此环节旨在提升寻找特定信息的能力、分辩问题特征的能力、分析语言特点的能力和归纳整合的能力。
文中有关主人公生活工作的描写源于真实生活,教师用以下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剖析人物特点,在循循善诱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分析并学习人物品格:
1. Why did Jan want to help others through the Internet?
2. How did she offer help to the people through the Internet?
3. What can we learn from her?
通過学习活动,学生实现对文本的感知与注意,教师从单一的授课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将教学评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深入感知文本承载的文化。
三、读后探究真知
在分析文本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布置新的项目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文本内容和逻辑框架进行归纳整合,整合的过程即知识输入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用一个单词提炼每段文章的大意:
Para.1: Influence
Para.2: Reason
Para.3: Experience
Para.4: Goal
Para.5: Improvement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组员分享自己认为最适合的单词,组内商量推选出最优化的方案。此环节通过学习活动梳理了文章的明线,即故事发展的主线。同时,学生进一步深化上一步思维导图,梳理文章深层次地输入,即互联网只是改变生活的一种手段,人自身的品质才是改变生活的关键因素。
在语言转化为能力的基础上,学生应进行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超越语篇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针对语篇背后的价值取向。
首先,让学生根据上面呈现的思维导图复述文章,实现文章基本内容的输出。
其次,组织学生开展一次讨论互联网优缺点的小型辩论赛,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分享通过本课习得的语言知识和思维品质。
通过辩论的形式,将课堂交给学生,体现英语学习活动观在教学实践中的落实。
最后,教师提出两个超越文本的问题,引导学生从理解到应用,从分析到评价,同时引导学生的思维由低阶向高阶稳步发展。
1.How does the Internet change our life?
2.Have you ever helped others to use the Internet? How?
通过以上两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超越语篇的深度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能力向素养的转化。
三个环节紧紧相扣,体现学习活动中评价的主体地位,促进评价结果与后继决策的统一性。
结束语
教学评一致性打破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基于《课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经验,通过解决文本问题从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确保评价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为目的,让学生全面发展和进步。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学评的一致性有助于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在教学评一致性的指导下,学生探寻阅读技巧,培养阅读思维;品味鉴赏文本,形成文化意识;从宽度上将阅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深度上将阅读由信息迁移到思维;从广度上将阅读由思维深入到文化。当然,教学评一致性的英语学习活动要求教师为整体活动进行把关,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和合理性,如何切实开展好形成性评价,还值得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陳则航.英语阅读教学与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
[3]冷品优.指向文化意识培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9(1).
[4]梅德明,王蔷.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5]张献臣.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必修第二册(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