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华
[摘 要]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是当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课题。文章以一节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设计为例,阐释了如何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设计和实施阅读教学,达到发展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核心素养;学习活动观;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16-0001-03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具体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教育部,2018)学习活动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培养文化意识、发展思维能力、形成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以学习活动观为指导,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课题。
一、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与意义
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指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依托不同的语篇,基于自身的认知水平及活动目标,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强调主题意义的引领、课程内容的整合,体现学习认知的层次和活动的本质特征。(张秋会,王蔷,蒋京丽,2019)活动观的提出为如何整合课程内容,改变学习方式,进行深度教学,提升教与学的质量指明了方向。
二、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阅读教学设计与实施
要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教师需要做好教学设计。教师需要对语篇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整合课程内容,并根据活动观的要求设计有层次性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与学生一起开展主题意义的探究,在活动中开展语言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和多元思维,对学生进行品格塑造,融教、学、评于一体。本文以人教版《英语》必修五Unit 5 First Aid阅读课文“First Aid for Burns”为例,探讨基于学习活动观的阅读教学活动。
(一)文本解读
文本是阅读教学最重要的载体,是教学的核心内容。文本解读是落实活动观、实现学科育人的逻辑起点。教师可以从文本的主题、内容、文体结构、语言特点和作者观点(课文意图)五个角度进行深入解读,把握文本的主题意义,梳理语言知识,形成教师深入而独特的见解。(张秋会,王蔷,2016)对于“First Aid for Burns”的内容,教师可以这样解读:
1.主题和内容。本文的主题语境是安全常识和自我保护知识。文章一开始介绍了皮肤对人体的重要性,然后介绍皮肤烧伤的各种起因、三种不同的烧伤程度以及它们所表现出的主要症状和应该采取的急救措施。
2.文体结构。本文为典型的介绍性说明文,文章脉络清楚,各部分有小标题。
3.语言特点。本文按照说明文的特点对皮肤的构造和皮肤烧伤的原因、烧伤程度、症状和救助方法进行客观表述,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文本内容清晰、明了,语言简练、准确,不掺杂作者的情感。在结构上采用“总—分”的形式。
4.课文意图。通过介绍皮肤的结构特点及烧伤的原因、分类和处理方法,体现说明文体的语篇特点,同时使学生明白皮肤对人体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和自我救助意识。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的设计要能展示学生对该阅读课文主题意义的探究过程,体现核心素养四要素的相互渗透、关联融合和协调发展。(张秋会,王蔷,蒋京丽,2019)基于文本分析和具体学情,教师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视频和Pre-reading部分的图片,激活已有的图式;通过跳读课文大标题和小标题,能预测(predicting)文章大意。
2.通过细读,获取关于皮肤构造、皮肤功能、烧伤知识和安全救护的事实性信息,通过梳理语篇,形成结构化的知识。
3.借助小标题和语篇中的语块(如layers of skin、tissue and organs、hot liquids、radiation、mild sunburn、pan、stove、electric shocks、swollen、painful、blister、charred、take off、squeezing out、bandage、get infected等)重组信息,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烧伤的原因、级别、症状以及救助措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横向思维,学习如何用英语表达扭伤、摔伤、划伤和咬伤以及急救方法,树立急救意识,掌握救护知识,能够救护自己或他人,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教学活动要在真实的情境中开展,要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关联,并且直接、简洁、有效;教师要善于利用多种工具和手段,引导学生通过自主与合作的方式,完成对信息的获取与梳理,内化与运用;教师要提出有关理解、应用、分析或者评价等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从低阶向高阶发展。(教育部,2018)基于课标要求,本節课设置了三个阶段的教学活动,即学习理解类活动、应用实践类活动和迁移创新类活动。
【第一阶段】学习理解类活动
学习理解类活动主要包括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等基于语篇的学习活动,例如教师围绕主题语境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铺垫必要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引出要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以解决问题为目的,鼓励学生从语篇中获得新知,通过梳理、概括、整合信息,建立信息间的关联,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感知并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和语篇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取向。(教育部,2018)因此,本节课设计了如下活动:
1.感知与注意。多模态语篇是由语言、图片、表格、视频和音频等各种符号组成的,我们不能只依靠读和听,还需要借助看获取信息。(梅德明,王蔷,2018)教师请学生观看教师本人意外被开水烫伤的视频,创设主题语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师接着问: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 there?以此引发学生的思考。直观、生动的视觉冲击,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下面的阅读活动做好了铺垫。
2.获取与梳理。请学生跳读文章,回答问题:
(1)What is the topic about?
(2)How is the information organized in each paragraph?
(3)How many parts can you divide the text into?What are they?
(4)In the part “First aid treatment”, why is the information numbered?
通过观看视频和跳读文本,学生能获取基本信息和大意,达成第一个目标。
3.概括与整合。为了帮助学生建立信息间的关联,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感知并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和语篇所承载的价值,教师提出问题:How is the information organized in the passage?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并用思维导图梳理、概括、整合信息,形成如下的结构图:
通过如上梳理文本结构信息,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学习能力,建构了说明文类型的语篇结构,达成了第二个教学目标。
【第二阶段】应用实践类活动
应用实践类活动主要包括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等深入语篇的学习活动。在学习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和所形成的新知识结构开展描述、阐释、推理、判断等交流活动,逐步实现对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内化,巩固新的知识结构,促进语言运用的自动化。(教育部,2018)本节课设计了以下两个体悟应用的实践活动:
1.描述、阐释与内化。教师给出皮肤结构图、烧伤情景图,让学生运用所学进行描述。先是借助思维导图的提示“Importance of skins,Causes of burns, Types of burns,First aid treatment”和语篇中的语块,以四人小组的形式进行描述,最后全班交流分享,达到充分内化语言知识和信息的目的。
2.分析与判断。本活动聚焦问题分析、思维判断。教师给出如下描述,请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比较、推理和判断:
(1)When someone is burned, you should place some ice on his wound.
(2)The function of cool water is to prevent and reduce swelling.
(3)It is OK to put wet clothes on the second degree burns.
(4)We shouldnt break the blisters, or they will make the wound infected.
(5)Sometimes, we can put oil or ointment on burns to stop the infection.
(6)We should raise our arms if they get burned.
在此活动中,学生需要在文本中找出与句子描述相关的细节内容,最后才能形成正确的判断和理由。该活动的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进行评判,促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得到发展,在批判的过程中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第三阶段】迁移创新类活动
迁移创新类活动主要包括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超越语篇的学习活动,即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语篇背后的价值取向或者作者态度进行分析与论证,赏析语篇的文体特征与修辞手法,探讨其与主题意义的关联,批判、评价作者的观点,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进而促使学生在新的语境中,基于新的知识结构,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综合运用语言技能,进行多元思维,创造性地解决陌生情境中的新问题,理性表达观点、情感和态度,体现正确的价值观,实现深度学习,促进能力转化为素养。(教育部,2018)本节课设计了如下迁移创新的活动:
1.推理与论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多向思维,从多个视角思考同一问题,突破教材,走向生活,丰富主题内涵和意义。(刘玉红,2018)基于前面所學的救助知识,教师给出扭伤、摔伤、划伤和动物咬伤的画面情境,向学生提出问题:How do you give a treatment about...?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结合生活常识推理和论证,得到正确的救助措施。接着引导学生回到作者写作的意图上,获得顿悟:一个人要健康生活,要珍惜生命,要有责任感,不仅要有安全意识,还要有自我救助和救助他人的意识。从而上升到文本的内涵价值与意义,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2.批判与评价。教师让学生观看两个有关皮肤受伤后进行救助的微视频案例,然后提出疑问:Do you think they have given proper first aid treatment?If not, what should be done?学生自由讨论并给出评价判断的理由。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在此项活动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想象与创造。要求学生根据下面所给的图示及文字提示,以三人小组的形式进行角色扮演,展开对话:①儿子烧伤求助;②妈妈指导儿子如何向医生求助;③医生电话指导如何急救。最后进行小组展示。
该活动是对阅读内容的巩固和深化,让学生在设定的情境中进行合作、探究,运用所学的核心词汇和语言结构,理性地表达自己,达到迁移运用的效果,促进了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形成。
4.作业。为拓展主题知识,帮助学生进一步实现迁移运用、创新表达,教师布置如下作业:
(1)Surf the Internet to get more information about first aid.
(2)If you have the chance to give someone first aid treatment, make a list of that.
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不再是以知识和技能为主的碎片化教学,它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变化:①学生真正参与主题意义探究。②学生对语篇内容进行分析、概括、比较、提炼和评价,实现了对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識的融合和转化。③教学活动有语境、有层次,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说,实现了语言的内化与运用,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多元思维。④运用多媒体手段,把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融合为一体。
当然,实践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思考:①不管是应用还是迁移创新活动中的推理、批判和评价,都要基于对文本信息的获取和语言的内化,因此,在理解活动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②设计的各项活动要紧扣文本的核心主题,以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根本。③理解、应用、创新三个阶段的活动要有梯度,环环相扣,可视学情有所侧重。
[ 参 考 文 献 ]
[1] 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刘玉红.“三义三向”文本分析法:英语教学再思考[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8.
[3] 梅德明,王蔷.改什么?如何教?怎样考?:高中英语新课标解析[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8.
[4] 张秋会,王蔷,蒋京丽.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9(1):1-7.
[5] 张秋会,王蔷.浅析文本解读的五个角度[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6(11):11-16.
(责任编辑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