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的交互效应研究*

2021-01-07 04:052
海峡科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教龄讲授专业课

2

(1.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2.福建省统计信息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1)

1 概述

2016年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思政课程要不断改进并加强,并且其他课程要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换言之,就是从原来的“一花独放”变成“百花齐放”,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全覆盖。所谓“一花独放”,是指只在思政课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百花齐放”则是在各类课程中都融入思政元素,实现大学生素质教育“春满园”。

尽管大学生的素质水平已经基本稳定,但是可以通过环境和教育而发展和变化[1]。“课程思政”就是发挥高校全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形成全员、全过程、全课程的育人格局,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2]。

截至2020年10月11日,在中国知网以“课程思政”作为关键词,检索到5717篇文章,仅2020年就发表了3251篇,可见近年来学术界对“课程思政”的高度关注和激烈探讨。目前,关于“课程思政”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一是关于 “课程思政”价值内涵的研究,有学者认为高校应将“课程思政”与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3];二是关于“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关系的探析,有学者构建了育人体系的框架,提出既要确保思政课的核心地位,也要让专业课教师、校内外专家以及辅导员参与到育人工作[4];三是有关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探索与实践,有学者从保险学课程出发,指出教师要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改革教学方法,并提高自身的思想教育素质和能力,强调了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中的重要性[5];四是有关高校实施“课程思政”的路径研究,有学者建议教育部门要建立监督评价体系,不让“课程思政”成为一种形式主义[6]。

然而,关于高校课程思政实施情况还未见深入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师生对课程思政的看法,以及根据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实施情况,提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建议,对于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策略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 高校“课程思政”实施情况调查与结果分析

2.1 问卷设计及调查情况

根据调查对象的不同,我们设计了两份不同问卷,分别发放给教师和学生。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课程思政实施情况、课程思政实施的看法等。通过线上平台随机发放问卷,共收集到568份问卷。

利用SPSS对学生问卷数据进行信度分析和结构效度检验,结果显示,Cronbach系数为0.923(>0.70),说明此次调查数据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KMO值为0.822,球度值分别为4042.407,对应的P值均为0.000(<0.05),说明该量表结构效度较好,本次调查较为成功。

2.2 教师样本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83%的被调查教师对“课程思政”仍不太了解,只有2%的被调查教师很了解“课程思政”,而比较了解“课程思政”的教师也只占15%。这反映出教师对“课程思政”的了解程度仍然不够,说明“课程思政”的理念还没有得到真正普及,大部分教师对它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没有进行深入研究。

2.2.1 教龄与课程思政教学方式的交互效应

调查发现,教龄在2年之内的教师目前在教学过程中都能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自然融入,虽然他们的教学能力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但是他们追求教育理念的更新,面对“课程思政”这一新理念,虽然实行有一定难度,但他们也愿意努力去尝试。而教龄在2年以上的教师大部分都能“润物细无声”,其中教龄在10年以上的教师92%都能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教学,他们对知识点已经理解得非常透彻,并且阅历丰富,对“课程思政”更有把握。但是仍有少部分被调查教师不能将思政元素自然融入,只是为了完成硬性规定,或者一带而过,无法深入开展。

2.2.2 教龄与课程思政内容占比的交互效应

研究表明,教龄在10年以内的教师更倾向于安排思政内容占专业课的10%~30%,这个占比更有利于他们对思政内容进行深化,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而教龄在10年以上的教师更倾向于专业课包含小于10%的思政内容。从教10年以上的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专业课都有规定一定的学时,若思政内容占比太高,怕会影响到专业课的教学。

2.2.3 教龄与思政内容讲授方式的交互效应

不论教龄多少,绝大多数教师都能结合专业课程具体知识点或案例穿插讲授思政内容。而教师基本上不选择在每次课开始时先讲一些思政内容,然后再讲专业课程内容,这样虽然一开始抓住了学生的眼球,但是转而讲专业课时学生不能马上进入状态 ,导致教学效率下降。

2.3 学生样本分析

调查显示,71%的学生表示部分教师会在课堂上穿插思政内容,而11%的学生认为教师几乎没有在课堂上穿插思政内容。这与上述很多教师不太了解“课程思政”这一新的教育理念,也没有接受过相关培训有关。

2.3.1 学历与“课程思政”了解程度的交互效应

调查发现,随着学历的提升,“很了解”课程思政的人数占其学历总人数的比重逐渐增大 ,而“不太了解”课程思政的人数占其学历总人数的比重逐渐降低。这是因为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受教育水平更高,更能接受新的教学理念;而本科生和专科生忙于夯实专业基础,接触到的先进理念较少。

2.3.2 学历与思政内容讲授方式的交互效应

专科生和本科生更倾向于“与专业课知识相结合进行思政教育”;而硕士生对思政教育方式的看法是“在课间教授”或“与专业课知识结合”的偏好程度相同;博士生更倾向于“在课间传授思政知识”。在不同的学历层次上,都只有少部分人选择在课上专门空出一段时间来进行思政教育。随着学历的提升,选择在课间进行思政教育的比重逐渐升高。

2.3.3 学历与思政内容偏好的交互效应

不同学生对思政内容的偏好不一,因此我们调查了学生最喜欢的思政内容,并将其与学历进行了交叉效应的分析,寻找其中的规律。结果发现,专科生和本科生更喜欢时事热点,而硕士生和博士生最喜欢的思政内容比较分散。

2.3.4 学历与思政内容时长的交互效应

数据显示,专科生选择思政内容教学时长(一节课45分钟)10分钟和5分钟的人数较多,没有人选择“0分钟”,可见专科生对于思政教育还是比较看重的。有51.25%的本科生认为一节课中思政内容应占5分钟,而有5.22%的本科生不希望在课堂上插入思政教学,可见本科生喜欢用更多的时间学习专业课内容。硕士生对于思政内容的时长看法较分散,选择“5分钟”的人最多,占39.13%,而选择“10分钟”的人最少,仅占13.04%。博士生更多人认为思政内容应该占10分钟。

3 回归分析

为了分析学生对教师讲授思政内容方式偏好的影响因素,本文利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结果如表1所示。由于学生对老师讲授思政内容方式偏好的选项没有顺序,而且有四个水平:每次课都先讲思政内容然后再讲专业课内容、结合专业课内容穿插讲授思政内容、每次课结束前结合专业课内容总结性讲授思政内容、对讲授方式无所谓。

表1 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输出结果

该模型的卡方值为118.8,概率P值接近于0,拒绝原假设,即认为自变量的回归系数不全为零,说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

从教师囊括上看,教师囊括的参照类别几乎没有,回归系数为正,所有教师回归系数的统计检验很显著,在同一因变量水平下,都比几乎没有教师进行“课程思政”的学生更喜欢因变量的讲授方式。而部分教师的回归系数只有在课中结合专业课穿插讲授思政内容下是显著的,即部分教师进行“课程思政”的学生比几乎没有教师进行“课程思政”的学生更喜欢“在课堂上结合专业课穿插讲授思政内容”的讲授方式,说明教师对思政内容的讲授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一定作用。

从建议时长上看,建议时长的参照类别是0分钟,回归系数为正。10分钟和5分钟的回归系数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在同一因变量水平下,都比建议0分钟思政内容的学生更喜欢因变量的讲授方式。3分钟的回归系数在“课前先讲思政内容再讲专业课内容”下是不显著的,表明在这一讲授方式下,3分钟和0分钟的偏好没有显著差别。而在其他两种讲授方式下是显著的,表明建议3分钟思政内容的学生比0分钟的学生更喜欢其他两种讲授方式。

4 意见与建议

4.1 丰富并落实课程思政建设措施

第一,学校应让每位老师都参与有关课程思政的培训,为他们提供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的思路和方法,避免出现“一问三不知”的情况。此外,由于每位教师的政治素养和教授内容不同,因此不同专业的教师所接受的培训也应该不同。第二,将“课程思政”教育成效有效融入教师考核机制。考核评价的结果会影响到教师的聘任、薪酬、奖惩等[7]。可以在课程评价中加入有关思政内容的评价,学生的作答情况和教师教案将作为考核的参考依据之一。第三,定期组织教师进行“课程思政”实施情况的交流,互相分享心得,积累经验。

4.2 提升教师的政治素养及专业水平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培养和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应以育人能力为核心[8]。然而很多高校教师本末倒置,忽略了“育人”要求而专注于“教书”,将“育人”任务抛给了思政课老师,专业课教师对思政内容不熟悉是主要原因之一。虽然思政课程是思政教育的主渠道,但是思政课程的作用有限,这就需要“课程思政”来补充[9]。因此,教师应该主动学习思政内容,培养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并探索专业课内容中可以结合思政内容的地方并加以实践,与思政课教师一起承担“育人”的任务。

此外,由多元逻辑回归结果可知,教师是否全部进行“课程思政”对学生思政内容讲授方式的偏好有影响,若所有教师都推行“课程思政”,学生也更喜欢教师讲授思政内容的方式,对“课程思政”也更加了解和重视。因此,专业课教师要全员参与到“课程思政”中,将大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才。

4.3 思政教育要“因地制宜”

第一,根据课程的难易程度和学时以及学生的学历程度,合理安排思政内容教学时长。有些课程学时比较紧张,上课内容多且复杂,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应该适当减少思政内容。博士生和专科生可以安排5~10分钟思政教育,而本科生和硕士生安排3~5分钟思政教育。第二,根据调查结果,教师在教授本科生或专科生时可以更多结合时事热点,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育人成效。而对硕士生进行教学时,可以侧重党的历史和时事热点两方面的内容。由于博士生对思政内容偏好分散,所以各方面的思政内容皆可结合。

猜你喜欢
教龄讲授专业课
基于教龄的中学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研究
数学课堂“限时讲授”教学策略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湖南省孤独症康复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中学数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研究
马秀珍:建议提高教龄津贴标准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