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学院,福建 三明 365004)
当前,区域旅游之间不再是一个一方受益、一方受损的“零和游戏”(Zero-Sum game),而是双方获益“正和游戏”(Positive-Sum game)[1]。旅游产业正向纵深层次发展,各区域逐渐认识到,竞争和效率不是正比关系,只有协同有序发展,才能保证整个行业的高效率[2]。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发展红色旅游,习近平总书记就“发展红色旅游”多次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国务院出台的《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将闽西北建设成为“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以上杭、长汀、三明为核心,以高定位的方式建设出红色文化旅游精品景区及经典线路,构建闽西北红色文化旅游圈”。闽西北地区是指位于福建省西部和北部的地区,主要包括龙岩市、三明市、南平市全境,闽西北地区是新兴的旅游区,这块红土地曾是当年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军叱咤风云的地方。如今,闽西北区域的三个设区市所有县(市、区)均被中央党史研究室确认为中央苏区核心区,全域都是中央苏区。资源是发展旅游的前提和基础[3],红军在闽西北区域留下很多宝贵的红色遗迹——红色旅游资源,闽西北区域具备有发展红色旅游的优势条件。本文基于协同理论基本原理,从地理区位、资源、交通、合作基础、协同方式等方面分析协同发展的必要条件,提出闽西北区域红色旅游协同发展实现的路径,形成三个设区市旅游从业主体、内容、空间“1+1+1﹥3”的协同效应,即三明 、南平、龙岩三个设区市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应。
协同理论源于希腊文Synergetic,意指关于“合作的科学”[4]。最早是1977年原西德理论物理学家哈肯在总结了他对平衡系统在时间和空间方面有序问题长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5]。旅游产业的综合性,旅游者出游动机的多元化,决定了旅游目的地会借助综合效应来吸引旅游者。基于协同理论视角,旅游所包含的吃、住、行、游、购、娱等综合性活动都可以被看成是由子系统构成的综合系统,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区域之间也可以被看作由几个子系统组成的一个综合系统,这个综合系统会形成整体的协同效应。区域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效应包括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指横向协同,就是区域内多个旅游地之间的协同发展;第二层面指纵向协同,就是旅游产业的各产业要素之间的协同发展;第三个层面指混合协同,就是旅游地和旅游产业要素之间混合协同发展。区域内多个旅游地之间的横向协同,有国与国之间的协同发展,也有省与省之间的协同发展,也有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协同发展[6]。协同理论认为,区域旅游产业协同发展是多个旅游地之间在区域内的自组织过程,是各类旅游要素在区域内流动和集散。通过协同发展,使得区域之间的联系更密切,使得旅游空间结构呈现的更加多样,同时为协同区域带来双赢或多赢局面,促进区域旅游产业协同发展。
基于协同理论,结合旅游产业的特征,在一个区域内实现旅游产业协同发展需要具备以下5个必要条件:①区域在地理空间上相邻[7],在社会文化属性特征上相似。也就是说相邻的设区市,通常在空间上相邻,风俗习惯相似,比较有利于区域旅游协同发展。②区域要有比较丰富的旅游资源,并且区域内的旅游资源在空间上临近或旅游资源形成规模,或旅游资源形成互补性。③交通要便利,游客进得来、出得去、散得开。④各区域之间以及外界区域系统之间要有联系和合作基础,政治、经济、文化、产业构成要素上有联系,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等方面有合作基础[8]。⑤区域旅游协同发展需要循序渐进的开展,各区域红色旅游资源各具特色,发展旅游的条件区域间会有差异。因此,各协同区域进行分工,然后进行“整体推进”[9]。抓住协同发展的关键点,明确各旅游要素主体的责任和义务。以上条件达到一定的基础,旅游业本身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扩张力和聚合力,形成新的发展路径,从初级旅游业态走向高级新型结构。
哈肯认为,“协同性是指一个开放系统内部各要素或子系统之间协调同步发展的非线性作用的特性。在一个复杂的系统里从无序到有序的进程取决于序参量之间的竞争和协同”[10]。在系统演化过程中,如果某个参量从无到有,并且能够形成新结构——序参量的出现,序参量在系统中,可以是一种方式存在,也可以是多种方式存在。当以多种方式存在时,在协同与竞争的相互作用下,以及由竞争协同带来的系统演化[8-10]。
基于旅游全要素的视角,区域旅游协同发展体系可分为基础系统、核心系统和支撑系统[11]。区域旅游产业随着发展的深入,必定要从混乱无序状态走向有序健康状态,从初级业态走向高级新业态,最终达到协同效应。区域旅游协同发展有以下几种实现方式。
(1)完善支撑系统达到协同效应。支撑系统主要包括政策、人才、交通、科技、资金等,政策系统确定主体在哪些方面进行协同,以及在多大程度协同;人才系统中人的能力和态度,决定了区域旅游协同发展实施的效果;硬件系统主要包括交通、科技、资金,是实现协同发展的保障,交通是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基础,资金是内在驱动力,科技是助推器。
(2)整合基础系统达到协同效应。基础系统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系统和信息系统,旅游资源是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基础,如闽西北区域旅游资源开发主要以推动“红色文化+绿色生态”融合发展为方向;信息系统是实现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重要载体,各参与主体间实施协同工作过程中是否达成共识,问题是否及时反馈和解决,这依赖于主体间的信息对称。
(3)建立核心系统达到协同效应。核心系统主要包括旅游产品系统、品牌形象系统、旅游市场系统。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关键点就是要避免同质化竞争,通过旅游产品协同开发、品牌形象协同塑造、旅游市场协同开发等,将闽西北3个设区市的红色旅游产品整合形成红色旅游产品群,实现闽西北红色旅游整体协同开发、形象协同塑造、市场协同开发。
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区域协同通常发生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群[12]。近年来,随着国家、省、市扶持政策的大力实施,闽西北地区积极向全国大力推广以“红色、客家、生态”为核心主题的特色旅游,全面打造“海峡客家”品牌,闽西北旅游业开始有阶段性的飞跃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红色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受到重视,旅游资源开发主要以推动“红色旅游+绿色生态”融合发展为方向,将闽西北红色旅游打造成区域复合型旅游产品。旅游市场方面,整体知名度及吸引力上升趋势明显。2017年,闽西北地区全年旅游总收入950.97亿元,旅游总人数8167.8万人次,2018年全年累计接待旅游总人数9924.57万人次,同比增长17.9%;累计实现旅游总收入1254.45亿元,同比增长24.2%。
地理区位临近性是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必要条件,区域之间地理距离越短,各区域之间的旅游资源越容易形成产品群,社会环境特征差异就越小,越有助于形成协同发展的良好环境,旅游者消费特征越趋于相同,越容易实现市场共享。闽西北地区拥有互补性强的丰富红色旅游资源,南平、龙岩、三明三个设区市地处福建西北部,在历史文化上有极深的渊源关系,具备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优势,特别是在红色旅游方面有较好的合作潜力和空间。
闽西北区域交通方便,拥有武夷山、三明沙县、龙岩冠豸山三个机场,具备完善的空中交通运输机制,各个机场总计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香港、澳门、深圳、厦门等30多条国内及地区的航线。航线布局以大中城市为轴心,辐射周边地带,东南形成网络,西北向纵深发展。随着南三龙高速铁路的建成,将打通闽西北交通枢纽的大动脉,进一步完善铁路网布局。南三龙高速铁路贯穿闽西北地区的重要城市,并与通往江西、浙江的三条高铁线路形成衔接,这将会显著改善闽西北地区的铁路交通条件,实现闽西北区域内交通的联通、互通,使交通网络间的协调有更好的互动性,并且打破区域内部限制,为闽西北区域协同发展提供有利的铁路交通条件。高速公路网是公路交通的主骨架,是综合交通运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闽西北地区高速公路的潭南高速、泉三高速、二纵永安新泉段、二纵蛟洋武平段贯通南平市、三明市和龙岩市,形成闽西北高速公路的主骨架;其中二纵蒲城武夷线、京福高速二期和龙长高速在各市之中贯穿,形成支线。闽西北地区公路交通规模较为适度,功能设施完善,公路之间衔接顺畅、安全可靠,为闽西北红色旅游协同发展提供了交通基础。
闽西北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而且分布比较密集。中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中,闽西北地区拥有16处,南平市、三明市、龙岩市各区县都分布着大量的红色旅游资源。根据实地调查,闽西北主要红色旅游资源情况及分布如表1所示。
表1 福建省闽西北主要红色旅游景点(遗址)
闽西北红色旅游实现协同效应,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强系统谋划与体制创新,促进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深度合作,实现旅游要素优化配置。
3.1.1 组织协同
推进闽西北红色旅游协同发展,就是南平、三明、龙岩共同参与的协同和合作,容易产生利益冲突。如何处理利益冲突,让3个设区市都感到满意,就需要建立一个3个设区市都参与的机构,满足3个设区市的各自利益。
3.1.2 目标协同
推进闽西北红色旅游协同发展,首先要明晰区域发展目标,制定切实可行、三方都有利的目标,南平、三明、龙岩为实现协同效应,首先是对3个设区市的红色资源情况进行充分调研,对市场环境进行评估,在充分了解红色旅游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出闽西北红色旅游协同发展的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并且提出协同发展的实现路径。 二要注意总体规划的权威性和统一性。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总体规划和路径得到落实,让总体规划具有权威性。
3.1.3 制度协同
要确保各项规划和工作得到有效落实,避免协同发展主体“搭便车”,保证充分合作态度,有必要建立强制性机制,约束参与主体在协同发展中的行为。由闽西北红色旅游协同发展机构进行顶层设计,继而转化为有效的行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规章制度:闽西北红色旅游协同发展监督制度,对规划和任务落实过程进行监督;闽西北红色旅游协同发展评估制度,对规划和任务落实后进行评估;闽西北红色旅游协同发展惩罚制度,对在协同发展过程中不遵守规则的从业主体进行惩罚。
3.1.4 利益协同
推进闽西北红色旅游协同发展的驱动力在于利益[13]。利益协同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只有3个设区市在客源、品牌、要素等利益诉求都得到满足,红色旅游协同发展才能实现;第二,只有3个设区市能够合理、均衡地实现客源共享、品牌共享、要素共享,红色旅游协同发展才能持续。只有利益得到满足,并且均衡地共享成果,才能激发和调动3个设区市积极参与协同与合作。
宏观层面是从目标、组织、制度、利益等手段和机制推进区域旅游协同发展,微观层面则从要素、信息、产品、品牌、营销等具体措施推进。基于协同理论,闽西北红色旅游协同发展主要有三方面内容:支撑系统、基础系统和核心系统。
3.2.1 扩大支撑系统契合尺度
支撑系统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方面主要是交通、科技、资金,具体包括:①完善区域交通设施,改善区域交通通达性,促进区域内交通互通。②科技互享,创新红色旅游出行模式,促进区域内旅游目的地精细化管理,建设智慧红色旅游区域。③引导区域内资金互流,资金富余的地方投资建设资金比较短缺的地区,驱动闽西北区域红色旅游全域发展。
软件方面主要有人才和政策,具体包括:①加强协同区内红色旅游人才相互交流,可以定期举办红色旅游协同发展论坛,组织不同区域的人才交流学习,对红色旅游主管部门人员进行培训,并对接各项协同工作[14]。②制定统一的政策,尊重协同发展总体规划,包括顶层设计,3个设区市制定的政策规划也要保持一致性,确保三地红色旅游公平、公正、和谐、协同发展[15]。
3.2.2 加强基础系统整合力度
基础系统主要包括红色旅游资源的整合及信息发布及时性。
(1)资源的分类整合、重新定位。对闽西北红色旅游资源分类整合,打破原有的行政区划,根据各个设区市的红色旅游资源禀赋,对市场进行重新定位,整合出几个差异性大、互补性强的红色旅游组合,充分体现区域红色旅游特色[16-17]。
(2)信息的及时发布、准确交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如微博、微信、社群主流媒体渠道等对外统一宣传,加强三个设区市间信息和业务的高效协同,引导三明、南平、龙岩三个设区市政府之间和旅游企业之间签订具有约束力的合作协议,建立信息对称的协同机制。
3.2.3 提高核心系统协同程度
核心系统主要包括产品、品牌、营销的协同。
根据闽西北区域目前情况,对红色旅游进行综合设计,用结合、融合、整合和联合“四合一体”的手段,打造闽西北红色旅游以生态旅游为“地基”、红色旅游为“高楼”的发展模式,将闽西北打造成为全国综合性的红色生态旅游示范区(表2)。
表2 闽西北红色旅游协同的重点
品牌是旅游发展的基础,注重品牌效应,以及其所带来的资本集聚优势、形象宣传作用、市场开拓能力。闽西北区域应注重“风展红旗如画”品牌内涵的构建,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铸造“风展红旗如画”区域品牌,形成品牌的持久竞争力。
综上,红色文化是革命先辈留给闽西及闽西北区域一笔丰厚的遗产,发展红色旅游既能够使文化遗产得到全面系统的保护,也能够成为该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闽西北三地要提高区域旅游产业整体竞争力,实现“1+1+1>3”的协同效应,必须打破行政区域的割裂,结合闽西北三个设区市的地域特点,不断推进交通网络、地理条件、客源市场的完善与成熟,按照组织协同、目标协同、制度协同、利益协同的要求,努力扩大支撑系统契合尺度、加强基础系统整合力度、提高核心系统协同程度,构建区域红色旅游整体品牌形象,不断扩大合作基础,深入开展红色旅游协同发展,实现清新福建红色旅游发展不断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