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霞
◎场景一:配班小刘老师和主班老师发生了争吵,原因是小刘认为应该加强班级常规培养,带班时要求孩子把椅子搬起来,不要在地上推,而轮到主班带班时就不强调此项常规,导致孩子一会搬椅子一会推椅子。小刘试图和主班沟通达成共识,可主班不但没有认可这些想法,还教育小刘要以幼儿为本,不能硬性要求,要慢慢来。小刘老师觉得自己的建议是对的,觉得很委屈。
◎场景二:环创评比后,园长找班级成效不佳的主班李老师了解原因。李老师诉苦道:“这个学期带小王老师特别累,什么都要指点到位,而她却不够上进,不能够举一反三,什么都要我操心,只要有一句没提醒,就会出错。经常等着我来分配工作,好像工作是为了我干,而没有站在班级共同管理的角度去工作。”
◎场景三:班级搭配双选会后,园长进行了班主任座谈。王老师说:“我喜欢和能力强的配班合作,因为这样可以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丁老师说:“我愿意选择悟性强的老师,指导起来也不费力,两人能很快形成默契。”孙老师说:“我想让班级工作出彩,而不是平平的,所以我选择能力强的老师来搭班。”
在幼儿园工作中,经常会听到班级主班或配班教师对同伴的“吐槽”,让身为管理者的园长颇为头疼和无奈。主配班的矛盾,对同在园内的同伴教师来说,听的、看的多了后,也会产生负面影响,造成教师之间互相挑刺、不够包容理解的局面,严重影响园所的园风和教风。对于孩子来说,在一个教师关系不和谐的班级中生活和游戏,面对要求不一致、面和心不和的教师,极易出现“双标”行为,长期下去,孩子的心理、性格都会受到影响。对家长来说,不和谐的班组很难让其信任、信服,又何谈对幼儿园和班级的工作放心呢?
作为幼儿园管理者,园长看到这样的情况,在妥善处理的同时,更要思考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以人性化管理为本、以科学化管理为纲、以教师专业成长为要、以园所健康发展为向,通过共情和倾听了解问题,通过观察和调查研判问题,通过分析和研讨解决问题,通过制度和引领纠正问题。
在管理学理论中,以下原理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酒与污水定律——典型事件,及时处理
小贴士:酒与污水定律是指如果把一匙污水倒進一桶酒,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这个定律告诉我们,遇到类似于污水的事件要尽快处理,不要等待其蔓延。
场景一中主配班争吵事件会在幼儿园中很快传播开来,如果园长不及时处理,势必会助长教师的任性表达,从而导致发生矛盾时教师们的不理智反应,直至发展成园所彪悍不兼容的风气。小刘老师诉求的核心矛盾是两位教师在幼儿常规管理方面的观点不一致,这种矛盾也是幼儿园班级搭配中常出现的问题。作为园长在第一时间要重视,在倾听互动中对小刘老师的认真和积极沟通表达认可,事后通过其他管理人员了解班级中两位教师的常规管理方式,可组织一次“以儿童为本位的常规管理”专题教研,帮助教师们建立理念有效落地的方法和策略,从根本上解决此类矛盾。
牢骚效应——共性问题,认真对待
小贴士:牢骚是改变不合理现状的催化剂。牢骚虽不总是正确的,但认真对待牢骚却总是正确的。
场景二中主班老师反映的问题集中在对配班老师工作态度和能力的不认可。舒适原则下的人际交往过程中,每个人都会倾向于和让自己感到舒适的人配合,教师也不例外。喜欢和优秀的配班共事是人之常情,但是每一位青年教师都有自身的优点和上进心,如何调动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科学有效地带教青年教师也是主班教师的课题。主班教师一旦向园方反映此类共性问题,园长就一定要认真对待,其反映出幼儿园班主任培养和管理制度或者执行上出现了问题,要尽快调整培养模式。
幼儿园教师群体构成简单,在沟通表达上相对直接,遇到问题更愿意向外倾诉寻求解决。鉴于园所规模和教师工作时间,在教师分层管理和培养上往往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如副班转主班的岗前培训、主班工作的细化及考核、青年教师培养等工作的科学化系统化问题。相较于就事论事的解决方法,园长更需要在分层管理上下功夫。园长需要强化主班带教责任,引导主班教师以发展的眼光去指导青年教师。同时,优秀的园所一定是文化内涵清晰、管理制度科学、实施方法得当、园长个人魅力大。建设一种和谐的人际氛围,形成积极向上、包容、互助、合作的生活工作环境是园所良好发展的基础。园长还要加强青年教师的工作纪律和师德培养,帮助其树立发展目标,引导青年教师以饱满、热情、谦虚、好学的状态投入班级工作。
华盛顿合作规律——合理且易实施的分班原则
小贴士:华盛顿合作规律告诉我们人相互推动时事半功倍,相互抵触时则一事无成。
幼儿园教师的分班方式有“幼儿园—主班—副班”三级选聘制、主副班双向选择制、园方指定制等。不管采用哪种分班方式,都要以开展工作为目标,以尊重教师为前提,以和谐搭配为原则。园长要关注幼儿园内教师的合作研究,从班级、年级、园所三个层面注重教师年龄、能力、优势互补。如为了帮助新教师全面、快速成长,安排优秀教师与新教师搭班;注意两位搭班教师在年龄、优势、性格、家庭情况(家庭距离幼儿园远近、婚姻状况)等方面的互补;为了培养教师,每个学段都有优秀教师做学段带头人和园级青年教师培养对象;为了孩子在升班时快速适应新班级环境,至少保留一位教师跟随孩子升班等。分班方案要通过管理团队的多次研讨,调整到最优。在方案公布前,也建议提前征询个别较在意分配或者较特别的教师,对于感觉不太“放心”的搭配要提前坦诚沟通交流,防止方案公布后有教师不满意的情况出现,以达到公布后全体都愿意接受的结果。
“金鱼缸”法则 ——主班教师的选择与培养
小贴士:金鱼缸是玻璃做的,透明度很高,不论从哪个角度观察,里面的情况都一清二楚,这就是管理上的“金鱼缸”法则。
“金鱼缸”法则运用到园所中,就是要求领导者必须增加规章制度和各项工作的透明度。在园内主班教师的选择上,园所要打破“唯教龄论”“唯领导意志论”,建立主班教师选择制度,通过园方“德能勤绩廉”全面考核和教师自主申报双向模式,让想干、愿干、能干、会干的教师做主班。在园中面向全体教师开展主班竞聘演讲,让竞选者在展现个人能力、梳理班级管理思路的同时,给大家公开承诺,和配班一起全面沟通、通力合作开展好班级工作。在制度和公开承诺的“金鱼缸”里,全体教师共同监督工作,形成优良的搭班文化。
“走动式”管理——深入班级,了解细微
小贴士:一个整天忙忙碌碌、足不出户的园长绝不是好园长,而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的园长也不是好园长。只有削掉“椅子背儿”,从办公室中解放出来、深入班级,园长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儿教师心思细腻,搭班过程中的不和谐事件很容易影响到其人际关系和班级工作。作为管理者的园长不仅是制度的制定者,还应该是教师关系的润滑剂。只有多走进班级、走近教师,才能看到、听到教师搭班中的问题,从而从长者的角度开解教师、从专家的角度引导教师掌握良好的沟通和工作方法、从管理者的角度反思园所制度建设的有效性,避免管理中的不科学现象,帮助主配班教师建立班级文化共识,从而达到园所文化育人的功能。
可以说,主配班搭配得好,效果就是1+1>2;主配班搭配不好,效果就是1-1=0。作为园长,幼儿园内出现的每一个问题都要认真对待,涉及教师搭配的问题更要引起重视,查找管理中的根本问题,及时完善矫正。
责任编辑:谷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