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来娣
摘 要: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核心素养理念成为了推动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动力。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之下,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当改变过去的知识灌输式教学模式,将“知识技能”有机整合起来,通过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于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有效课堂
根据新课程要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当凸现核心素养,玩活小学数学课堂,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核心素养理念成为了推动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动力。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之下,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当改变过去的知识灌输式教学模式,将“知识技能”有机整合起来,通过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于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下面笔者就本人多年的教学体会,谈一谈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凸现核心素养,玩活小学数学课堂。
一、活用生活例子,趣味教学培养学生符号意识
符号意识就是指学生能够理解并且合理地运用数学符号,使用符号有效进行数学运算以及推理,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以及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而趣味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做到寓教于乐,进而有效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展。比如,我们教高年级学生学习简单的代数、方程知识。教师不要把精力集中到a+b=b+a这些计算问题上。这些知识,学生们在学加法交换律等知识的时候已经学过了,他们当然很容易理解a+b=b+a,他们的关键难点是为什么要用字母来计算?用数字不好吗?”其实给他们一个具体的代数计算题,他们很容易计算正确。而给他们一个应用题,他们就不能正确使用字母代入计算式。所以,教学的关键点还是在符号意识上。就是首先要让学生理解,字母代替数的意义所在。我们可以举一个生活化例子:同学们,假如你是2009年出生的,你今年几岁?(注:2021年)……对12岁。那假如又过了3年,你还是12岁吗?……当然不是,那是几岁呢?如果到2032年,你应该是几岁呢?……你是如何算出来的?是不是有个固定的数,即出生年份2019年?另一个年份是变化的。那么生年份、后来的年份、后来的年龄,这三者之间能不能列出一个式子,使它成为一个计算年龄的通式呢?如果用一个字母来x代表后来年份,另一个字母y来表示后来的年龄,那么它们的关系如何?学生很容易在黑板上写出通式:“x-2019=y”。如果知道了x ,就能求出后来的岁数y。这样,通过生活化材料来组织教学,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引导其领悟符号的作用。
二、巧用多媒体,形象教学培养学生几何直观
几何直观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中的重要项目,其是指学生能够利用几何直观将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形象化,帮助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这对于整个小学数学教育阶段来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教学圆面积的计算,可以先让学生动手把一个圆等分成8等份、16等份、32等份……,再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观察并找出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原来的圆有什么联系。学生不难找出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原来的圆周长的一半πr,π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原来的圆的半径r。从而得出圆的面积s=πr2再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教学,拼成其他图形,结果如何?让学生加深理解,再次加深验证。其他的公式推导也都可以借助多媒体生动形象展现。这样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将复杂的數学知识简单化,这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
三、大胆放手,竞赛教学培养学生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对于小学生学习数学是十分重要的。运算核心素养指的就是能够运用数学运算法则以及运算规律进行数学解答,快速理解运算的算理,并且能够进行准确运算以及能够寻找到更加有效的运算途径来解决数学问题。因此,可以运用放手尝试,限时竞赛教学竞争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首先要放手学生自己探索算法,理解算理,为什么要这样算?然后再进行限时竞赛。小学生竞争意识非常强烈,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下引入竞争元素,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竞争意识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
四、联系生活实际,实践教学培养学生数学抽象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来培养学生数学抽象能力。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我们可以准备了不同类型纸盒,让学观察这些纸盒,然后将它们分成不同的类型,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分类?学生会回答:有的纸盒四面呈正方形,有的纸盒是长方形的。
老师追问:那它们与正方形、长方形有什么不同吗?学生不难得出:它们有好几个面。
老师立即表扬并总结:它们不同于正方形、长方形,是立体的,可以立起来。
接着老师问学生:在生活中你们见到过哪些类似的物体?你们知道它们都是由什么组成的吗?试一试利用剪刀和硬纸制作它们。
学生通过在纸上描画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将描画好的图形剪切下来,制作几何体,了解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是由六个面组成,具有十二条棱等知识。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进行了抽象,形成了空间意识。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数学抽象能力,而且加强了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知。 (下转第60页)(上接第58页)
五、巧设教学情境,迁移教学培养学生直观想象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可以通过巧设教学情境,来培养学生直观想象能力。学生认识一件物品是需要将经历观察、触摸、分析等过程的,只有在熟练认知的基础上,才会加深对物品的记忆。教师可以巧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观察中,对知识进行直观描摹,运用自己的大脑完成想象加持,学会把握知识的动态情景。
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了复式统计表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案例,比如:统计某班参与课外活动的情况、某商店卖出商品的情况,让学生在案例中学习复式统计表,了解复式统计图表的特点。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观看复式统计表的应用案例后,对复式统计表有了清晰的认识,知道了复式统计表可以将多种数据汇总在一起,让人们获得直观清晰的印象。接着,让学生利用这些信息,绘制复式统计表。再小组合作比赛绘制生活中的复式统计表,在实践操作中掌握了复式统计表的绘制步骤并学会从中找出了自己所需的信息。这样,我们通过巧设教学情境,培养了学生直观想象能力。
六、顺藤摸瓜,启发教学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可以通过顺藤摸瓜,启发教学来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探索者,适当启发,让学生自主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时,我们可以教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已知条件,顺藤摸瓜,准确找出“单位1”,找准各部分的对应分率,各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顺藤摸瓜,步步探索,从而解决问题。例题:我们学校气象小组有12人,摄影小组的人数是气象小组的1/3,航模小组的人数是摄影小组的3/4,航模小组有多少人?我们可以启发学生从问题入手思考:(1)顺着最后一个条件,我们知道航模小组直接与谁有关系? 什么关系?学生不难摸出这样一个等量关系:航模小组人数=摄影小组人数×3/4。(2)再顺着第二个条件,摄影小组人数又与谁有关?(气象小组人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又不难摸出这样一个等量关系:摄影小组人数=气象小组人数(已知)×1/3,这道分数应用题就迎刃而解了。这种顺藤摸瓜,启发教学有效地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要做到凸现核心素养,玩活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地将“知识技能”有机整合起来。这样才能培养学生适应于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庆礼.核心素养参照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3):161.
[2]周启玲.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作者单位:湛江雷州市附城镇中心小学,广东 湛江 524200)5112F079-2B09-4128-A7D2-EC813CE3F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