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庆华
摘要:高考是每一名高中生都必须要面对的最终关卡,能否在高考时取得优异的成绩,知识基础、思维意识极为重要。但高中阶段的化学不比初中,此时段的化学知识学习难度更大,知识内容更具复杂性,仅依靠教师一方面的分析与讲解,难以实现学生坚实基础、完善思维的塑造。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高中化学教师则可以采取家校共育的方式进行教导,将学生的家长带入到教学的环节当中,让家长们也可以为学生的成长尽一份力。本文,将从化学教学的角度出发,简要探究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化学家校共育途径,以供相关人士参考取用。
关键词:高中生;家校共育;化学知识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54-
高中作为承接九年义务教育和大学学习生活的关键时期,在此时,高中生的学习时间格外有限,學习的任务极其艰巨。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夯实课业功底,教师更加需要提升对家校共育的重视,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来弥补教学环节的不足,进而提升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助力高中生化学知识学习水平的增长。
一、巧用微课教学视频,转变授课方式,强化学习效果
板书文字是最常见、最传统的教学方式,它主要是指教师通过黑板演示、口头分析的形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这一教学手段虽然可以保障高中生课业知识的掌握,但产生的实际效果却往往难以尽如人意,且板书教学法还在极大程度上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对此,教师可以采取微课教学视频观看的方式进行授课,将现阶段的化学知识录制到10分钟的简短视频当中,让高中生利用生活的碎片时间,在家中进行观看学习。
例如,教师在教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课程时,可以将之录制成微课视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该课程的重点是让高中生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掌握这一知识点的运用。因此,在录制视频时教师可以将教学环节细分为三个阶段,其一为定义阐释,该环节教师需要全面讲解本课程的理论内容,教导高中生当前的化学知识重点;其二为生活关联,该环节教师可以联动具体的生活现象进行分析,深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感悟;其三为生活实践,该环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创设简单的实验活动。教师选用微课视频观看的方式进行授课,既有助于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还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技能,进而在细致化的讲解、分析中,逐步强化高中生的观看学习效果。
二、组织家校联动项目,改善学生心态,调整学习状态
化学知识皆源自于既定的自然法则以及真实的实验项目,且实验内容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教师可以立足家校联动的角度,让高中生与家长共同进行化学实验活动。这一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可以拉近家校双方的距离,还可以增强高中生直面化学挑战的自信心,进而改善高中生个人的学习心态。
例如,教师在教学“金属的腐蚀和防护”这一课程时,可以预先安排学生家长准备一定数量的金属材料,并在授课时陪同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该课程的重点是让高中生知晓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原理,掌握金属防护的方法与意义。因此,在授课时教师可以先行讲解当前的理论内容,并阐释实验操作所需的注意事项。而后,可以将学习的主导权交由高中生,让高中生与家长合力完成实验项目。在此环节中,教师还需进行适当的指导,避免操作不当造成不必要的危害与损失。教师运用家校联动的形式构建化学实验课堂,达成现阶段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家庭内部的凝聚力,进而在轻松、愉悦的合作实验中,改善高中生的课堂学习状态。
三、增加家校沟通机会,落实家校共育,共建学习氛围
家校联动不仅仅只是让学生的家长参与到教学环节中,还需要学生的家长明确自身在孩子高中学习环节中的位置,并充分发挥家长独有的优势,为学生塑造更为优质的学习环境。为了落实这一教育目的,教师可以利用非教学时间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合理增加家校联动的机会,交流彼此对于学生学业进步、个人成长的建议与心得。
例如,教师与高中生家长沟通时,可以选择线下、线上两种途径。线下角度,教师可以通过家庭走访、家校座谈会的方式进行,与学生的家长面对面进行交流,互换彼此的想法。线上角度,教师可以使用QQ、微信等社交软件与学生的家长进行联动,这一方式与前者相比则更具便利性与及时性。在沟通内容方面,教师同样需要注重多样性,既要为学生的家长布置“知识学习”相关的任务,还要为学生的家长安排“心理疏导”方面的任务,以此来助力高中生的学业进步以及良好心态的塑造,进而构建课堂、家庭两个区域的良好学习氛围。
总而言之,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艰巨、学习压力巨大是避无可避的事实,教师欲提升课堂教学的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势必要革新自身的教学方法。家校联动这一途径不仅有助于拉近家校双方的距离,还可以对高中生的学习起到全方位的“照料”,促进高中生学习水平提升、学习能力发展的同时,推动高中化学家校联动教学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龚志东.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探究[J].科技资讯,2020,18(28):177-179.
[2]甘彦章.新形势下高中家校共育的实践探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11):172-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