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

2021-01-03 20:50:49曾斌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54期
关键词:思考

曾斌

摘要: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我国教育事业带来了更高的挑战。作为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与法治教学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此背景下,要求教师将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在优化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提升法治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基于此,以下对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法治教育融合;思考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54-

引言

在现代社会,虽然公民的文化素质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社会中各类犯罪活动的出现频率仍然居高不下。在这种情形下,我国大力推进法治教育,提倡通过将法治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观念,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避免某些小学生走上犯罪道路,也能够为学生在未来的成长中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基于儿童视角,开展法治教育

基于儿童视角选用教学素材及教学方式是新時期教学的要求之一。小学阶段的学生尚处于成长发展的初始时期,各项能力均未发育成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没有良好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中,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方向,由于刚接触这类课程,对于道德与法治知识是极其陌生的。对此,在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从儿童视角出发实施教育教学,这样才能切实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例如,在教学“我爱我们班”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就可从儿童视角出发选择和运用素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学校,在参观过程中进行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的渗透。如,在走到自己班级的时候,看到教室十分整洁,教师就可把握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只要同学们都有正确的卫生习惯,不乱丢纸屑、垃圾,我们的班级就会变得干净、整洁,这样大家就会有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以这种方式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卫生习惯,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品质,即不随手丢垃圾,这对于学生品德修养的提升是极其有利的。

二、加大教育宣传力度,深化学生认知

某些教师在将道德与法治课和法治教育融合时存在一些错误的认知,比如他们认为这一教育的融合,就是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法律知识。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过于关注教学的“量”,忽视了教学的“质”。虽然教师讲解了大量的法律理论性知识,但是学生对于这些知识不一定存在较强的认可度,甚至无法产生较强的感触,所以学生的法律意识仍然没有办法得到提升。因此,在将道德与法治课以及法治教育进行融合的阶段,教师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学生能够耳濡目染,接触到更多的法治教育内容。例如教师在教学之前可以先为学生简单地引入法治教育的含义,然后让学生从自己所学的教材中找到一些与法治教育相关的内容,在学生找到之后,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知识竞答的小活动,在活动环节,让学生能够不断地研究法治教育涵盖的不同内容,有效扩大法治教育的影响力。同时,在现代化背景下,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加强宣传力度,教师可以在学生们常用的一些社交软件中发布一些法律动态,科普一些安全防范的小建议。通过这样的宣传模式,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以及学习中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不同的犯罪行为,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更加正确的法律意识,学会保护自我。

三、开发校本课程,拓展融合内容

道德与法治课程与法治教育的融合并不是教师“即兴发挥”“随性而起”的教学过程,而是一个需要在具体教育理论和融合框架中运作的创新过程。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明确教学重点以及核心目标,以各学段学生兴趣和认知特点、实际教学条件为出发点,进行与法治教育相关的校本课程开发,通过为学生量身打造“特色课程”的方式,将道德与法治教学与法治教育有效融合。有价值的法治教育校本课程,应包含民法、刑法、宪法、经济法等不同类型的法律知识,并着重讲解与小学生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法律法规。

四、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法治教育氛围

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极大地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质量,在融合法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法治教育氛围。在设计教学流程时,教师首先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创设情境的素材,借助图片和视频等元素,让学生获得直观的体验。此外,教师还应将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还原到课堂,让学生能够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联想,并且产生深刻的共鸣。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一课为例,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想现实生活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将学生能够接触到的法律案例呈现到课堂,比如,城管暴力执法导致小摊贩受到伤害,商家通过虚假宣传售卖产品,这些生活中不合理的现象都可以通过法律得到纠正,在展示生活现象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联系经验更好地理解法律的作用。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法治教育能够得到有效渗透。

结束语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形式,对于学生高尚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实际课程教学过程中,以新课改教育理念为指导,将课程教学与法治教育相融合,构建系统化、融合化的教育体系,以实际生活为纽带,以校本课程为辅助,提升法治教育效果、拓展教学内容,能够帮助小学生形成基础的法治观念,为其今后生活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袁涛.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J].当代家庭教育,2021(16):165-166.

[2]梁深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开展的路径探讨[J].求知导刊,2021(21):17-18.

[3]王萍.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J].智力,2021(15):131-132.

猜你喜欢
思考
以预算为前提的成本考核体系的创建与思考
试论加强民生资金审计的若干思考
对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企业安全生产的一点思考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一些思考
农村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20:40:23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35:59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