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中国文化战略的相关内容,积极贯彻落实有关战略要求,加强学生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然而,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比较重视学生语言知识体系的培养,而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随着新时代的快速发展,教师也要转变心态,对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有着充分的认识,做好教学改革工作,更好地保障学生跨文化能力。在教学中积极地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工作,保障英语教学效果。本文将主要以此为话题,针对有关内容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大学英语教学;渗透;语言输出
【作者简介】罗映(1975-),女,汉族,湖南株洲人,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育。
我们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工作,对其所蕴含的道德规范、人文精神要结合时代发展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创新并继承,让中华文化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大学英语作为大学课程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它是加强学生语言文化能力的关键科目,它也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改革的主要学科。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工作,不仅要在英语教学中强调语言能力,同时也要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掌握西方文化的同时也能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对于教学工作者来说,应该不断地增强英语教学过程中所蕴含的中国文化的含量,特别是一些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更好地提高学生自身的跨文化能力。
一、发展现状分析
调查研究发现,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患上了中国文化失语症。失语症是医学上的术语,通常是指由于一些疾病、受伤等原因而造成了思想表达能力的丧失。中国文化失语症从字面意义上来说就是很多人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不深入、不深刻,从而缺乏应用能力。大学生普遍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积累,不能用英语流利地介绍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很多大学生对于一些外国的文学有着较深地了解,能够用英语流利地说出一些世界名画,比如《蒙娜丽莎》《星空》等,但却不会用英语介绍我国古代四大名著,能够很流利地说出外国的一些节日,比如圣诞节、情人节,却不能用英语描述我国的传统佳节,诸如元宵节、端午节、清明节等。
二、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1.对于本土文化的认识有所缺失。当前,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运用程度不足,很多外文的材料大多数是反映英国或者是美国他们自身的文化特点以及相应的语言材料,而对于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语言材料特别的少,所以学生在英语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只了解一些外国的文化,并能用英语进行阐述,而对于我国的优秀文化并不知道如何的表达,这是一种弊端。其次,很多英语教师所接受的都是中国式的教育,可能并没有出国留学的经历,他们自身对于外国文化就缺乏足够的了解,所以他们也只能按照教材的内容给学生讲述一些外国文化,教师作为学生教学的主要引导者,是沟通学生与文化之间的重要桥梁,虽然也有一些教师有过出国留学的经历,对一些外国文化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却无法很好地表达出来,缺乏跨文化的理解,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2.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不足。有学者研究中国文化失语症产生的本质表现在于国人对于民族文化认同感并不是特别深刻。在中国社会不断转型的过程中,一些西方的文化融入我国,对于大学生的思想观价值观有着深刻的影响。中国文化的失语症从本质上来说是我国文化正遭受西方文化的侵蚀,中国传统文化被轻视。这种现象必须引起国人的重视,要不断地渗透中国传统文化,让更多的学生传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三、加强传统文化渗透的必要性分析
1.进一步传播传统文化。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随着现代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显著,中国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壮大和提升,我国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受到了很多外国人的关注。在世界全球化的背景下,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只讲述西方的一些文化或者是思想,更多的是要渗透给学生我们传统文化的内容,加强学生的文化意识,让学生参与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过程中,让更多人们进一步认识到中国的文化,认同中国的思想。
2.培养国际化的人才。教师们要明确开展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我们在大学英语学科中将中国的传統文化导入到英语教学实践之中,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英语学习中的热情,也能够带领大家更清晰地了解传统文化的精华,培养文化自觉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师引导学生用英语来表述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内涵和本质,能够用流利的英语向外国人介绍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播中华传统美德。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很多内容都包含了正确的人生哲理,也能够引导大学生完善自己的价值观,不断地深化自我、提高自我的品格,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中,不断地发挥出自我的价值。学生能够将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形成相应的对比,尊重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同时也能够反思这些文化差异。教师教给学生相应的人生道理,进一步为社会打造出高素质,学贯中西的国际化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贡献更多的力量。
3.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认识。对于大学英语来说,教学目标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认识。在现代新型教学思想的影响下,很多学生都可以运用英语来进行相应的交流,但是这种交流往往是单向的,虽然是在外国文化为基础开展的,但是并不是双向的交流,并没有实现跨文化的认识。跨文化不仅局限于对交际对象进行吸收和理解,更重要的是与交际对象进行文化的共享和传播。汉语博大精深,我们在学习任何一门外语时,都需要参考自己的母语,从自身母语学习的技巧出发,学习其他外语,可能会更加容易。学习英文,我们不仅要学习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能从英语角度对世界有一个重新的认识,所以我们的学习并不是零基础,而是以自身母语为基础来进行的,英语教师在课堂讲述的过程中也应该注重母语的学习,站在母语的基础上来对英语学科进行进一步的拓宽,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帮助学生认识母语和英语之间的共性以及不同点。
四、渗透的具体措施分析
基于以上内容的认识,我们了解和认识到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作用,教师应对课程内容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完善,英语学科要积极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以下将针对具体的渗透措施进行分析。
1.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为了更好地达到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满堂灌的方式不能满足现代大学教学的实际要求,教师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进一步革新,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学习现代在文化知识。为了更好地保证学生在英语学科中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保障课堂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教师在课后要运用课余的时间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阅读中国传统古典名著和外文传统古典名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定期进行专题讲座,可以以两周为一个周期,一个月开展两次关于跨文化意识的专题讲座。其次,学院方面也可以邀请一些专家和学者,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中外文化课程教育,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中外文化的具体差异,提醒学生在外文文化学习时应该注意哪些内容,并且要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进行交流提问,让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专家展开互动。除此之外,学校方面还可以开展文化竞赛,让学生在竞赛的过程中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学生在比赛过程中也能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2.教师要加强对教学改革的重视。首先,教师要充分地认识自己的角色,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引导者,自身要有着非常坚定的文化立场。英语教师自身要有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能够充分认识了解认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能够客观地向学生们介绍中西文化的历史背景。教师要对我国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有较深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对外国文化也有着自我独到的一些见解,有一定的鉴赏能力,所以教师自身应该不断地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在不断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外国文化有深入的研究,做学生的文化引导者。
其次,英语教师要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全方位地把握,从全球化的角度来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在当前世界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和作用,要秉承中国特色的人文精神,特别是对人的关注,教师要有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担当意识和牺牲精神。由此,教师应侧重进行中外文化比较,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领略中外文化差异的教学活动中来,在认知并接受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逐步推动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中发挥出积极作用。
最后,教师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要探索出更切合学生学习特点,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方式,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有关的教学技能,结合自身课堂教学上的主要问题,做好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规律并提出有关改革的措施,将改革措施落到实处,从而更好地保障教学质量和效果。
3.情感体系的完善工作。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文化认同感是保障学生学习认知的基础,也是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关键因素。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输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种思想内涵,让学生实现进一步的人格塑造,提高文化自觉感,在潜移默化中优化自我思维。其次,引导学生建立民族平等观念,帮助其认识到文化没有优劣之分,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平等的,要让学生以平等的心态来对待西方文化,不能一味地去批判西方文化,要对西方优秀文化进行鉴赏借鉴,提高自身的文化理解力与融合力。在学习优秀西方文化的同时,也要大力弘扬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更宽广与豁达的心胸接受各国的优秀文化。
4.创设更有利传统文化学习的环境。学校方面也要为传统文化学习打造良好环境,引导学生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如通过校园廣播来宣传传统文化,强化学生的认知,让他们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与应用。同时,让学生利用英语来表达自己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不断深化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消除文化失语行为。其次,学校方面要进行英语考试教学改革,在英语测试过程中应该加入一些中国文化的考查比例,特别是在四六级考试,大学期中期末考试中,可以进行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译工作,强化学生认知,帮助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文化进行进一步积累。
五、结语
总而言之,我们需要不断地完善相应的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在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在英语学习中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于家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中输入模式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9):126-129.
[2]胥文华.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的研究[J].现代英语,2020(7):29-31.
[3]尹化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的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6):151-153.
[4]付新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探究[J].海外英语,2018(13):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