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培
(新乡医学院管理学院 河南·新乡 453000)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语言冲击着新一代的沟通能力,常常在虚拟社交平台上运用表情符号、拼音缩写沟通的新一代,在现实生活中却常常遭遇语言沟通的障碍。我们每个人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语言,每天运用语言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可是在真正需要运用语言进行沟通以达到某种确定性目的的时候,我们常常手足无措。我们不知道该如何遣词造句,不知道该秉承什么样的态度,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才能有效,不知道该如何沟通才能达到目的。
汉字,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载体,是中华民族同世界民族沟通的桥梁,是中国人独特的沟通、记录和传承的工具。作为高度发达的表意文字,一个汉字也许不能清晰的表达读音,但一个汉字中,从造字始就蕴涵并延绵千载的独特意义,是它真正的魅力。从甲骨文到钟鼎文,再到现在书写简便的汉字,每个汉字里蕴藏的哲学思想,及其照进现实中给我们的启迪,令人沉醉。本文从汉字的结构和构造出发,希望通过对汉字的解读,倾听汉字的声音,读懂汉字,读懂沟通。
语言沟通,发于口之言,经由耳之传,止于心之思。千万年来,人类社会的大部分沟通即由此完成。作为上古唯一沿用至今的汉字,其中也充满了前人在历史的沧桑进程里,关于语言沟通这一艺术的形象思维和哲学思辨。我们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也需要尽可能的撷取其中的点滴,通过思考和吸收,转化为我们自己的宝藏。
语言沟通,关键之处在于如何跨越鸿沟,直击人的内心深处。人的内心,犹如一间房。这间房有门有窗但也有墙,平日里我们会用墙去自我防御和保护,也会打开门窗与别人交换思想和感受。处在一个充满了关系和交往的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想要更多的和别人打开门窗进行交换,而不是想撞墙。学会语言沟通,也就是拿到了开启他人门窗的金钥匙。
语言沟通,必由言启。单看一个“语”字,便知祖先赋其意即“吾之言”,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意和想法,才有语言,才会有沟通的出现。依此角度展开来看,则字中精华不可胜数,而沟通的艺术和哲学也会由此展现的淋漓尽致而发人深省。
沟通的基础,在于沟,在于通。一切交流的前提是跨越鸿沟,双方自愿地敞开心扉,使交流的渠道畅通。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用心,将心比心。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的真情实意,是最基本的能力,也是一种智慧。这就离不开一个“诚”字,以诚待人,才能消除隔阂,打开沟通的通途。
单看这个“诚”字,实际上对我们个人的境界和修养是一种要求,那就是:正直守信,言出必成。一个有信用有担当的人,自然被人所信赖,交流起来也会降低许多的难度,这就是人格魅力为我们为人处世带来的附加效应。从这个角度继续思考的话,如果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平日里给他人的印象就是至“诚”至真的,那么我们与人的交流也会比较顺畅,比较容易达到沟通的目的,也就是与人“言”,即可“成”事。
那么与之对应的,反观沟通中常有的另一种现象就是“谎”。如果在沟通中缺乏真情实感、真心实意,也就是沟通的感情基础处在一个“荒”废的情况下,就很容易对人说出“谎”言。而谎言是无助于有效沟通的,一旦被戳破,撒谎的一方感到“慌”乱,也会使交流的对方感到情意的“荒”芜。不管撒谎的初衷是否出于善意,对沟通交流的双方都是一种伤害。而且对现在及以后的长期沟通,只能起到一个非常负面的影响作用。所以一个“谎”,就是沟通恶性循环的开始。
在语言沟通的过程中,想达到时时有效是非常困难的,但我们应尽量给对方留下美好的印象,以便于下次语言沟通的顺利开展。语言沟通,要通过“说”来进行表达,通过“词”来串联成句,通过“讨”来达到目的。在语言沟通的过程中,有个良好的开端至关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在交流的初期坚守语言沟通的原则,为下一步的沟通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说”,言之兑,即用言语进行交换。语言沟通的过程中,不管遣词造句如何华丽,最终要通过“说”来进行表达。“说”要有来有往,这样才会有思想的碰撞,才能达到沟通的目的。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往往用言语交换得来的并非我们真正想要的东西。有的时候,“说”出去的话能使对方心情愉“悦”,但有的时候,“说”出去的话犹如一把“锐”利的小刀,刻在别人的心房。也许,我们是忘却了言语交换的准则,站在对方的立场,用心去感受对方的需求,这样,“说”出来的话语才能使别人心“悦”诚服,别人才会想要与我们进行沟通。
“词”,言之司,即掌控和驾驭言语。语言沟通中的基本单位就是词,由一个一个的词组成语句,人们才能正常地进行沟通和交流。当我们说话时用什么词,也就表达了什么意给对方。而“言为心之声”,一个词的表达到了对方的理解中,也就代表了我们的想法,无论我们的表述是否真的能够代表我们的本意。于是不同的词,也就有不同的沟通效果,这就是一个“词”能够“司言”的意义。所以沟通,需精细到遣词上,才能掌控好语言,处理好表达。当我们选择不同的词,给人的感受也会不一致,最终的沟通结果可能天差地别。
“讨”,言之寸,即把握言语的分寸。语言沟通,你一言我一句,分寸的拿捏极为微妙,根据沟通对象的不同,沟通氛围的不同,沟通场合的不同,分寸的把握度也得不同。精准把控沟通对象的身份地位,及时察觉沟通场合和沟通氛围的变化,言语可能极为“对”味。如果不注意沟通对象的身份地位,不在意沟通场合和沟通氛围的变化,言语不知道变通,那就成了不合“时”宜之言,使得沟通索然无味。所以沟通,需时刻关注周遭的氛围和场合,注意沟通对象的身份地位,同样的话语变换不同的说法,这样的沟通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我们在沟通时,如果想要达到一个好的沟通效果,就应该遵循口语表达的原则,根据语言环境、沟通时间、沟通对象和沟通内容合理选择词汇,用心感受对方的需求,拿捏言语的分寸,让对方能够觉得舒服,从而进一步促进沟通,达到沟通的目的。而要达到这种口语表达的艺术,就要求我们平时能够善于观察、思考和总结,同时要多与人交流,才能够针对不同性格的人群,自如的选择自己的表达方式。
有合适的词汇,感受对方的需求,拿捏言语的分寸,使得我们的语言沟通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接下来,怎么使沟通更为深入,开启他人的心房,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这就需要讲究一定的沟通技巧。不仅需要有技巧的“讲”话,还需要有技巧的“谈”话,当然用言语规劝他人时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否则不仅达不到语言沟通的目的,甚至可能让沟通对象感到痛苦不堪,从而对你敬而远之。
“讲”,犹如井在言中。我们辩证地来分析这个字的话,就不难发现,高超的让人愉悦的沟通技巧,就像夏日里甘洌清凉的井水,沁人心脾,受用无穷。如果一个人在沟通时语言生涩、不讲技巧,只会像一口肃杀而了无生机的枯井,让人心生厌恶,敬而远之。
“谈”,犹如言语带火,如果也辩证的看待这个字的话,会发现有艺术讲技巧的沟通交谈,适当的热情如同寒冬中的一堆篝火,温暖人心,暖人心肠。但如果沟通不讲技巧、不合时宜,过分的热情只会让对方感觉如同被火灼烧,痛苦不堪。
“讽”,本意指下级对上级以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行规劝,犹如言语带风。我们辩证地来看待这个字,会发现说话注意方法,把握分寸,规劝之话语也能使人如沐春风。但如果说话过于直白,不考虑对方所处的环境和地位,则会让对方感觉寒风刺骨,如入冰川。
我们常常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人进行沟通的情况,沟通对象也许与我们是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经历,甚至是不同国度和不同语言。那么面对这种跨度很大的沟通情况,我们应该始终把握的一个有效沟通的主旨就是“谦”。谦和、谦逊,始终保持着一个低姿态,是沟通成功的不二法门。沟通中,不要自大自傲自视甚高,能够兼容并包沟通双方的不同,求同存异,是为“谦”,又能虚怀若谷,学会倾听、理解对方的话,可称为“谦虚”。在表达事情时,我们如果既能表达自己的长处,又兼有说出自己的不足,也是“谦”。在完成一件事而自得时,不忘兼而称赞感谢他人的付出和帮助,这也达到了“谦”的境界。总而言之,一个人能够做到“谦”,不仅能建立起自己的语言修养,在各种环境背景下都能顺利的与人很好的沟通,并且能够极大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境界,这是一笔难得的自身财富。
语言沟通,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用言语去表达自己,实时的沟通固然重要,但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倾听,倾听别人的诉说,倾听他人的言外之意,倾听他人的内心。语言沟通,在于沟,在于通,首先要用心,以诚待人,而不是谎话连篇。其次沟通的过程要用心,用心拿捏分寸,用心遣词造句,这样沟通才能有效果。最后运用高水平的沟通技巧,始终保持谦逊之态,使言语达到沁人心脾,如沐春风,暖人心肠之效。
由此,我们只是在汉字的海洋中偶有拾贝,便可以总结出这么多的沟通哲学。“活到老学到老”,作为每时每刻接触使用汉字这个大宝藏的我们,应该学会思考和感悟,沉下心来静心倾听汉字的声音,在读懂汉字的同时,也应该读懂沟通,学会沟通,开阔眼界,升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