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香,王一强,姚进龙
(甘肃卫生职业学院,甘肃 兰州 730207)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水平和要求也日益提高,中高等卫生职业教育要求也不断提高。近年来,随着社会对中医药人才需求的增加,中医药职业学校的办学规模在不断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内容,也是体现卫生职业教育特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教育部在相关文件中指出:“双师型”教师是同时具备教师资格和相关技术资格,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教师,“双师型”教师是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经验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对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1]。
最早提出“双师型”教师概念的是王义澄先生[2]。199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指出,中高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及实习指导教师,不仅可以评聘教师职务,而且可以申请评定相应专业(工种)的技术资格,各地方和行业的有关评审组织应接受职业学校教师申报评定相应专业(工种)的技术资格[3],这是教育部门对“双师型”教师的首次认可。从研究成果来看,虽然研究者对“双师型”教师概念界定的看法与表述不一,但实质却并不矛盾。也就是说“双师型”教师既要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又要具有相应专业实践技能;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工作,又能胜任实习实训指导工作,而且在教育思想、职业道德、专业素质、组织协调和创新发展等方面有较高水平。能力素质是“双师型”教师的内容或内涵,证书职称只是“双师型”教师的形式或外延。
(1)完善招生机制,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统一招生平台,精准服务区域发展需求。积极招收初高中毕业未升学学生、退役军人、退役运动员、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等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广大农村培养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4]。
(2)加强省级统筹,建好办好一批县域职教中心,重点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每个地(市、州、盟)原则上至少建设一所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中等职业学校。指导各地优化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科学配置并做大做强职业教育资源。加大对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残疾人职业教育的政策、金融支持力度,落实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4]。
(3)落实职业院校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职责,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促进职业院校加强专业建设、深化课程改革、提高师资水平,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4]。
(4)“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分专业建设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从2019年起,职业院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建立100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职业院校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建立健全职业院校自主聘任兼职教师的办法,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4]。
(5)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使城乡新增劳动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高等职业学校要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4]。
课程设置与要求:各专业的专业教学标准应按照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明确本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专业技能课程应当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采用专业核心课程加专业(技能)方向课程的课程结构。实训实习是专业技能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
医学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光有理论知识而缺乏实际操作能力的学生,难以胜任未来的实际工作,意味着卫生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必须是理论兼技能型,只有具备丰富临床经验和熟练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才可以很好地胜任医学基本技能训练的教学任务,如护理操作、打结、缝合、无菌术、拔罐操作、进针操作、行针操作、刮痧操作技术等。
随着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在卫生职业院校的不断深入,学校需要通过引进有实践经验的工作者加入教师队伍中,并对原有的教师开展相关专业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专业知识与技能,使之具备“双师型”教师的基本素养。
促进教师队伍管理,建立教师交流、评价、考核、奖惩及职称评聘机制,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形成有效的质量保障运行机制,使教育教学资源配置和教学过程安排更具灵活性和主动性。通过医药卫生行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不断听取行业、企业对职业岗位专业技能的要求,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教学管理和教学督导制度,做到责任到人、监督到位。通过开展观摩教学、集体备课及学科活动,加强课堂教学管理。通过管理人员听课制度,定期召开教学会议,检查教学工作,完善教学检查、学生评教、同行评教、教师评学及对教师考评等制度,加强和完善教学全过程的督导和监控。
现有专业教师要定期组织学习,定期输送学校的专业教师到相关机构和院校学习,机构和学校要为教师的实践创造必要的条件。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通过举办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培训班、接收教师实践锻炼等途径,不断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要求,转换工作角色,努力成为学习过程的策划者、组织动员者和咨询者。
如何便捷、高数量、高质量地培养“双师型”教师?作为医学院,建立符合相关实训要求的教学实训基地起到关键作用,意味着学院不仅需要加强自身发展还需要建设设施齐全的附属医院,这才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最佳途径。卫生职业院校和其他的高职院校有着显著的差异,如技工类学校只需购买机械、材料便可模拟生产,但是大多数卫生职业院校只能买到医疗器械模拟患者。因此拥有一所属于自己院校且规模较大的附属医院,是进行卫生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的基础上加快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加强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着力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为卫生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因此“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促进卫生职业院校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认识到“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性,才能使卫生职业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对卫生职业院校的整体建设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