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校线上教研活动实效性的探索

2020-12-30 12:53杜志民张淑红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研讨导图教研

杜志民 张淑红

摘    要

线上教研以其时空限制少、参与互动便捷、交流反馈灵活而深受教师喜欢,成为校本教研的主要方式。如何让线上教研高效深度推进呢?笔者认为研前要确立学科性、时代性、针对性的研究主題,研中精心准备、交流反思、总结提高,研后要梳理整合、反思提升,达到“一研一得”的目的。

关键词

线上教研 主题 教研活动

如今各种教研形式层出不穷:学术沙龙式、对比教学式、课例分析式、课题研究式等教研形式成就了一大批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随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新的教研形式——线上教研应运而生,它因时空限制少、交流反馈灵活、参与互动便捷而深受教师喜欢。如何让线上教研高效深度推进呢?笔者结合学校开展线上教研情况谈一些粗浅的做法。

一、研前调查研究,确立主题

教研活动始于问题,终于解决。确立研讨主题是线上教研成功的一半。选择研究主题应以校为本,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向教师征集,可以是一线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是当前教改实践研究的方向,要遵循宜小不宜大、宜实不宜空、宜专不宜泛、宜有针对性不宜随意性的规律来确立。

1.学科性主题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教师发展的多元性特点决定了教师培训的差异性、多样性。线上教研中既要重视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引领作用,也要兼顾学科独有的教学规律,摒弃拼盘式的通识培训,分学科确立研讨主题,以达到研究的目的。如在疫情防控期间,我们学校围绕语数英三个学科确定研讨主题。语文学科以推广“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为研究专题;数学学科以“静思 明理”说理实践研究为主题,探讨如何让学生在“寻理、辩理、达理、明理”中达到对知识深层认知,理解数学本质;英语学科以“故事性教学模式”为研究主线,这样的安排突出了学科特点,按照教师需求进行研讨,满足了教师自身对教研培训的需求,提升了研训实效。

2.时代性主题

线上教研主题既要突出学科特点,也要体现当前教学改革的时代特征。学期初应向教师征集线上教研主题,从中筛选出共性的、在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定为研究内容。如今小学语文教材全部使用统编版,教材编排特点、编者意图等需要教师们了然于胸。我们紧扣教师需求把教材编排特点作为线上教研的主题。如语文学科统编教材采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并行的双线结构,以育人为魂、能力为基、读书为要、语用为本,力求构建“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模式。为了引导老师重视、把握、落实“语文要素”这个高频词,我们提出了“语文要素突破式”阅读教学策略作为线上研讨主题。以“语文单元整体备课”活动为抓手,引导教师研读教材,先明晰“篇”中的语文要素,再通过集中呈现、重点聚焦、比较整合等方式多向解读,关注教材中语文要素的前后勾连,理清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准确把握语文要素螺旋式上升的特点。

3.针对性主题

线上教研要围绕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以求达成初步共识。聚焦主题的针对性才能引发教师“研”的欲望和兴趣,研中交流与讨论才能兴致盎然,一吐为快。如在对统编教材的语文要素进行线上研讨时,我们发现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一般都包含读和写两个方面,读与写两方面有时相互联系、有时又相对独立。基于统编教材编写中“读写并重”的编写理念,我们申报了《统编教材中单元主题式“读写结合”教学研究》课题,从不同主题单元入手,从策略、途径等方面进行研究,综合学生与教材、读与写、教与学的关系寻找读与写的最佳结合点,试图构建习作单元、策略单元、精读课文、快乐读书吧等“读写结合”的课堂模式。

二、研中针对实际,畅所欲言

确定好研讨主题后,负责人应输出与研讨内容相关的信息,事先提供给教师思考了解的过程,根据不同研讨内容的特点,不断设计、优化研讨方式,细究教师“研中学”。关注教研互动,敦促每位教师在研讨过程中主动参与,养成接同伴观点再述或者质疑的良好研讨品质,可以采用简单问题提示表达、关键问题预约表述等方式引发参与研讨的可能性。最后还应做好研内、外评,邀请名师、专家对活动进行评价,引导教师预见自己今后教研中可提升的空间。

1.主讲人精心准备

线上教研要有成效,主讲人需在研讨前做精心准备,针对研讨主题做认真细致的讲解,把老师们引向研究的主题。如我们在线上做《思维可视化有效研究》主题研究时,学习如何借助思维导图画课文。中年级以四年级下册的《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和《记金华的双龙洞》为例,两种文体都遵循“读课文”“理结构”的方法绘制思维导图。高年级则以《草船借箭》为例,先呈现起因、准备、经过、结果的情节思维导图,接着以文中三大人物为主分支的“人物特点思维导图”将思维纵深推进,其中,引入历史上别人的评价更让学生学会多维度认识、品鉴人物。研讨过程首先通过课件呈现思维导图,让老师们直观了解思维导图的种类及其适应的文体;接着通过观看研讨微课视频,以具体课例将老师们带入研究主题,教师的研究思维随着主持人的思路与微课视频内容进入研究状态,这样的研讨过程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具有明晰的研究过程,思考探究的问题更实在。

2.参与者各抒己见

教师是研讨活动的主体,在研讨过程中畅所欲言,是教师成长的主观能动性的体现。研讨时,教师应从不同的角度就研讨主题、研讨内容所呈现的效果各抒己见、思维碰撞,不断拓展思考的广度与深度。如在“思维可视化”主题研讨中,教师观看完视频,结合已有的教学经验和刚学习时的记录思考,纷纷行动起来,拿出纸和笔,与视频授课教师一起用“思维导图”画课文,大家自由点评,对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更直观。一谈观看后的感受,主要谈这次主题教研是否扣紧主题,这个主题是如何呈现的,整个研讨流程怎样;二谈对本次教研活动呈现视频的优缺点的综合评价,目标是否达成,过程是否合理、规范,效果怎样,根据实际可以怎样整改等;三结合当前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以及今后教学如何进行优化整合。

3.名家总结提升

线上教研效果要最大化,主持人或专家的总结提升相当关键。首先,专家要针对研究的目的、研究的过程、研讨交流情况、研究的成效进行总结、梳理,条分缕析,有理有据,让老师们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其次,提出存在的问题,专家要以独到的眼光、敏锐的视角适时地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提炼总结教师们的意见,总结出本次教研的特点,最后结合当下教研的前沿理论实践进行指导学习,从宏观方面进行辐射引导。这样将学习、思考、实践、总结融为一体,促使教师将研究与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教学方式也将更具科学性。

三、研后梳理整合,反思提升

教研的全过程应该包括研前、研中、研后。研后的工作就是收尾、总结、提升。

1.主持人整理反馈

主持人对教研的成功与否最有发言权,感受也最深刻,因而要认真做好整理反馈工作。反馈哪些呢?这次活动的整体情况、参与度、成效如何、问题所在?为什么会这样?今后如何注意整改?这次教研活动的成果如何进行推广总结,并贯彻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要总结提炼成为经验进行推广,同时也是下一个活动的序幕。不妨利用下次教研活动时机,将上次教研跟进过程中教师做得好的地方或者跟进体现自我思想的方面,利用几分钟与大家一起分享。认可教师跟进成效,更能激发教师的教研跟进积极性。

2.参与者感悟反思

波斯纳说:成长=经验+反思。反思可以让教师在教研中保持理性精神、科学态度,成为先进教育理论的自觉实践者,把研讨中的经验提炼升华为理论,并内化为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素养。那么怎样反思呢?一是在这次活动中你学到什么,有哪些不明白的,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只有进行思考梳理,并形成文字记录下来,以后才能运用到实践中去,达到“一研一得”的目的。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科学发展,让更多的教师在线上研討中拓宽了专业视野,获得了启迪。

3.成果共享共乐

教研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一次教研结束了,一定要留下活动研究的痕迹。学校可以整理本次研究活动的所有材料,包括活动时间安排、活动方案、活动过程性材料、研究评议结果、教后反思等,把在教研中获得的经验加以总结,使之上升为教学的模式、教学的理念。当我们又开展新一轮研讨时,继续运用团队的力量,帮助老师将获得的经验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从而打造教师科研共同体。

总之,在实施线上有效教研的摸索中,要把教研的目光聚小、聚细、聚实,实现有温度、有厚度、有深度的研究,努力走出已有的“围城”,形成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专题研究、人人参与的“点、线、面”三个方面的整体运动,构建“教科研一体化”新格局。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研讨导图教研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网络研讨”实现教师多元发展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