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训练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施探究

2020-12-29 12:04彭健
新课程·上旬 2020年28期
关键词:初中体育体育教学

摘 要:体育课程改革正在进行,素质教育已然成为体育教师的广泛共识。体育教学本身具有一定特殊性,教师设计教学计划应基于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认知,根据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需求设计不同内容、不同强度的体育教学内容。从体育能力分层、教学计划分层、教学过程分层、教学评价分层四个角度切入,探寻在初中体育教学中高效实施分层训练法的途径,为体育教师提供教学建议。

关键词:分层训练法;初中体育;体育教学

初中生身体成长迅速,身心发展日渐成熟,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对学生的身心素质有重要影响。体育教师在实施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考查不同学生的身体特性,促进体育训练方案与学生兴趣爱好、身体素质相匹配,使体育教学发挥应有的价值。

一、体育能力分层

正确评估学生的体育能力需要教师将与体育教学相关的指标列入评价范围,进而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依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体育能力开展教学。首先,学生的学习能力、身体素质、性别都应当是教师考查的目标,教师可借助电子问卷等现代化工具调查学生的体育偏好,同时设计合理方案,在实践中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在分析、总结中把握分层教学依据,为教学奠定基础。其次,教师应整合统计结果,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能获得与自身能力匹配的教学指导。例如,教师将学生划分为三个不同层次,擅长且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划入A级,对体育运动不感兴趣且身体状况不佳,不适合高强度体育锻炼的学生划为C级,其他学生划分为B级。教师还可进一步细化分层,如将A级中在某一体育项目中有突出特长的学生划分为S级,允许S级学生发挥自主性开展体育训练,体现体育训练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各个层级的学生应当具有流动性,教师须定期重新评估学生的体育能力,确保学生能进入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层级,获得有效体育指导。

二、教学计划分层

区分不同学生的能力等级后,教师需要为不同学生匹配不同难度的体育活动,保证不同学生能在体育教学中提升身体素质,发展自身特长与爱好,教师须确保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在所属层级得到充分展现。例如,C级学生通常对体育锻炼不感兴趣,也不愿意主动参与体育课堂教学。教师在面对C级学生实施教学计划时,应侧重引导学生适度放松,缓解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抵触情绪,以保证学生的活动量,以培养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为主要教学目标。B级学生往往缺乏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教师应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鼓励B级学生不断突破自我,开发自身体育潜能。A级学生身体素质强,对体育锻炼有浓厚兴趣,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设计更高难度的学习任务,鼓励他们自主探究技术性体育项目,在实践中摸索技术要领,满足他们更高层次的体育学习需求。教师根据学生层级设计富有层次性的教学计划,学生能在体育锻炼中不断积累信心,体育训练的效果也因此增强。

三、教学过程分层

教师应充分利用有限的体育训练时间,保证体育课堂的实效性。在学生已经合理分层的背景下,教师设计教学过程应更具针对性,根据不同层级学生能力的强弱设计复杂程度略有差异的教学过程。初中体育教学氛围对教学质量有直接影响,不同层级的学生群体对体育教学的态度不同,这也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率。层级较高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性,能够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自主组织体育锻炼。因此,教师可适当简化高层次学生的体育教学过程,直击教学主题,略去营造课堂氛围的环节,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体育锻炼的热情,在同层级学生群体中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针对层级较低的学生,教师则适当丰富教学环节,延长营造氛围、介绍体育项目的时间,给学生提供了解体育项目、适应教学节奏的空间,缓解学生内心的抵触情绪。教师还可鼓励不同层级的学生相互鼓励、互相指导,形成互帮互助的体育课堂教学氛围,为学生共同增强身体素质奠定基础。

四、教学评价分层

统一的教学评价无法激发学生的竞爭意识,这导致体育教学效率不高,分层训练效果不显著。教师应采取分层评价策略,结合学生的能力基础做出差异化评价,使学生能从不同评价中获得学习动力并发现体育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对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教师应挖掘他们体育学习中的点滴进步,使学生从教师的鼓励中获得坚持锻炼的恒心和毅力,并形成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正确认知。面对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教师应有耐心,在评价中融入更多指导性内容,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应用科学的训练方式争取进步。教师应客观看待学生,以积极的语言鼓励学生,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训练方式,精神受到激励,分层训练的作用会日渐凸显。

综上所述,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体育训练目标,分层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制定与自身能力发展相匹配的目标,从而在体育训练中增强身心素质。教师要积极探寻分层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发挥分层训练法的优势,保证体育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玉龙.探索初中体育分层教学途径[J].魅力中国,2019(44):140.

[2]姜启东.初中体育分层教学实践分析[J].新课程(中学),2018(2):151.

作者简介:彭健(1963—),男,四川彭州人,中学一级,专科,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初中体育体育教学
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