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能桂
【摘要】为全面发展學生素养,保证教育均衡、高质量发展,满足人们对优质教育的诉求,开展“培优扶困”成为学校教师一项重要的教学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许多因素的干扰,老师的“培优扶困”落实不到位。笔者通过行动研究认为,档案袋评价是落实“培优扶困”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探索,笔者采用的档案袋评价方法进行“培优扶困”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档案袋;培优扶困;义务教育;行动研究
一、当前的教育背景
当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后,关注教育均衡、高质量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成为人们对教育的新诉求。如何让班上的学生学有所得,不放弃每一个学生,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考虑的命题。
《顺德区义务教育阶段开展培优扶困工作意见》指出:“为了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成,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为了教育的公平、社会的和谐发展,让每一个家长放心,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全区所有承担九年义务教育的学校全面开展培优扶困工作。”笔者认为,“培优扶困”是教育部门为适应教育诉求提出的工作准确的切入点。
二、问题的提出
关于“培优扶困”的诠释,《顺德区义务教育阶段开展培优扶困工作意见》有一段完整的表述:所谓“培优”,就是对学有余力、学习成绩比较突出或有天赋和潜质的学生,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辅导和培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进一步发展专长,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所谓“扶困”,就是对学习有困难且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偏差或个人身心、品德、行为较差的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辅导和帮助,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学习成绩不断进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逐步养成较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老师通过培优扶困,可以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知识,还能及时反馈教育教学中优势与不足,及时地加以改进和提高,对教育教学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在几年的工作实践中,笔者发现,在学校工作计划中,“培优扶困”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各种会议中,“培优扶困”工作被反复强调;老师们都在喊落实“培优扶困”工作……可是再具体一些看:学校落实“培优扶困”工作有什么措施保障?老师们的“培优扶困”工作怎样监控与评价?学生的“培优”与“扶困”怎样开展?——这些问题在实际的工作中并没有体现。也就是说,“培优扶困”工作多停留在计划中、口头上,并没有继续深入地落实。体现“培优扶困”工作成绩的评价指标——“高分率”和“低分率”,可能更多地要寄托在试卷的难易程度上了。实际上是有较多的客观因素干扰了工作的开展。比如,时间难以协调,学生的在校时间被安排得满满当当的,即使有些可以灵活使用的时间,许多“培优”或“扶困”对象,同时又要参加多种科目的培训,导致“培优扶困”工作落实不了;还有老师工作繁杂,为完成各种任务已经焦头烂额等等。当然,还有一些主观的因素影响。
如何落实好“培优扶困”工作,是每位教师必须要认真琢磨的事。笔者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探索,总结认为,利用“档案袋”评价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三、关于“档案袋”评价的简要描述
档案袋评价(portfolio assessment)又称为“学习档案评价”或“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档案袋评价是以杜威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民主化的教育思想为其理论根源,以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评价改革的思想基础为其思想基础的一种评定方法。档案袋评价的实践始于美国,属于发展性评价的一种。档案袋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起来的,可以反映学生的努力情况、进步情况、学习成就等一系列的学习作品的汇集。它展示了学生某一段时间内、某一领域内的技能发展。档案袋评价的功能有:
(一)促进评价与教学相结合。档案袋的作品是这一学期内所关注的一些问题。评价作品主要是课堂学习的成果,与课堂教学活动密不可分。它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过程。
(二)全面深入地展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没有压力和时间限制的情况下,学生可以利用各种资源和参考资料,与他人合作完成高质量的工作,从而展示学生的多种技能。如,写作、口头表达等。另外它又真实地记录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我们可以通过前后比较看到学生的成长轨迹。其实档案袋是学生成长的记录,而且推进了学生的成长。
(三)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首先,学生必须选择和判断放入档案袋中的内容,设定学习目标,监控学习进程;其次,在目标的指引下,学生可以反思他们自己的进步和作品的质量;最后,学生可以在自己的水平上进行工作,展示自己的学习风格和表达方式。
“档案袋”评价的优点有:(1)“档案袋”能以多种方式描述学生的成长过程和各自的特点,反映学生的完整面貌;(2)可使学生不断对自己所选取的作品进行反思与评判,有助于学生反思能力、自我评判能力、自我监控能力的发展;(3)“档案袋”的内容可以帮助教师更及时、准确地掌握每个学生真实客观的学习情况,了解每个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还可以帮助教师形成对学生合理的教育预期,提出适当的学习目标,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水平;(4)“档案袋”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学与评价的有机结合。
四、关于档案袋评价方式用于“培优扶困”实践尝试
“培优扶困”本质是个体教学,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不一样,所以不能简单地集体化操作。笔者给每个“培优扶困”对象建立了一个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学生考试成绩表、培优(扶困)具体过程记录、学生成长足迹等四大部分。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又包含三个子项:学生家庭背景分析、学生个性分析、培优(扶困)措施与方法;培优(扶困)具体过程记录包含:培优(扶困)具体过程记录、老师的评语、学生的话、家长的话等四个子项,一般一个月记录一次;成长足迹一般收集学生的作品、奖状、试卷,老师的培训资料等。(见附件)
具体的操作流程是:
(一)学期初,根据班级学生情况,确定培优和扶困的对象。由于档案袋评价的方法工作量大,笔者在一个“培优扶困”周期里选择的培优扶困对象不会太多,一般是培优2-3人,扶困2-3人。
(二)确定好培优扶困对象后,笔者即时开展家访工作,对学生的基本情况作全方位,多层面地了解,完成学生家庭背景分析和学生个性分析。最终有针对性地制定培优(扶困)措施与方法。
(三)以一个月为一个培训段,将培训内容记录在培优(扶困)的具体过程中,然后,老师对这个月的培训情况作个描述性的小节(即老师的评语内容),学生也写出自己这个阶段学习过程的成功与失败,经验或反思(即学生的话),家长积极配合老师,及时反馈享受这阶段在家学习的表现情况,分析原因,提出建议等(即家长的话)。
将这阶段的各项内容收集整理完成后,老师将全面的情况反馈给学生和家长。让学生、家长、教师都能全面地掌握“培优”(扶困)的实际情况,为下一阶段培训能有的放矢。
每个月如此坚持,直至一个培优扶困周期结束。
(四)在培优扶困过程中,可将检测的成绩记录在成绩表中,学生的作品、奖状、活动图片等附在成长足迹栏里面。
五、用档案袋评价开展“培优扶困”的阶段总结
笔者对“档案袋评价开展‘培优扶困”进行了两年的探索。总的来说,取得较好效果的“档案袋”评价是一面镜子,让学生能时刻照到自己。优生戒除了骄傲的情绪,潜能得到进一步发挥,成绩稳中有升;学困生也看到自己的长处,基本消除了自卑心理,能正视自己的不足,在老师与家长的配合下,能努力弥补自己的缺陷。此外,笔者的工作得到家长的好评,和谐了家校关系,促进了自己工作的顺利开展。
“档案袋”评价的不足点是:一个培训周期的跨时长,加上要为每一位培扶对象制定唯一的培训内容,占用老师大量的工作和业余时间,花费老师大量的精力。所以“培优扶困”的对象一次不能选择太多,否则顾得了头顾不了尾,培训效果大打折扣。“档案袋”评价需要家长的大力配合,由于家长的层次水平的高低,也极大地影响“培优”(扶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英英,陈雅丽,王芳等.改革热中的冷思考——有关档案袋评价的综合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