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332000)查啊敏
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常用方法,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由于血液透析室工作特殊,各环节如出现安全隐患问题,均会影响到患者的透析治疗效果,因此有必要加强护理安全管理[1]。为了探索行之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本文就护理安全管理对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的影响进行了探索。
1.1 一般资料 在征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之后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60例,采用红紫双色球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3~76岁,平均(52.47±3.29)岁。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1~75岁,平均(52.19±3.08)岁。参与研究的专业护士共20名,随机分入两组各10名,护士均为女性。对照组护士年龄20~42岁,平均(28.73±3.52)岁。观察组护士年龄21~43岁,平均(28.48±3.26)岁。上述数据保持同质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包括透析室护士工作培训、严格遵循透析室护理规章制度展开各项护理服务、定期考核等内容。观察组采用护理安全管理:①规范操作技术,对护士加强培训,包括合理选择穿刺点、脱针防控等内容,待考核合格后方可展开各项护理工作。透析前加强巡视,确认穿刺处无渗血,透析结束后快速拔针,按压针眼,按压15min后使用弹力绷带施加保护。对于导管感染问题,应建立患者个人电子健康档案,记录患者个人信息、封管肝素剂量、首次置管时间和置管部位等信息。上机前回抽颈内静脉置管中封管肝素液,确认无血凝块。下机前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腔,并采用肝素封管。②提高护士护理安全意识,举行健康知识讲座,拓展护士知识面,提高护士自我安全意识和实践操作水平。加强对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重视护士护患沟通能力培训,增强护士责任意识。③加强病房管理,维持病房安静,严格控制人员走动,定期通风消毒,确保室内空气整洁,对于失明、烦躁者使用约束带、床档等,防止坠床、脱针等。④护患沟通,护士应以温柔的语气与患者沟通和交流,用真诚的态度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透析知识、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耐心倾听患者主诉,予以患者所需的支持和鼓励,稳定患者情绪。⑤完善规章制度,制定停电、停水等应急预案,规范工作流程,定期维护、检查仪器设备,确保其运行状态稳定,记录好维修、消毒等内容。
1.3 观察指标 ①参照我院自制的护理质量评分表对两组护士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包括工作态度、风险意识、基础操作、预见性护理共计四项内容,单项目评分0~25分,按照百分制评价,得分越高,提示护理质量越高。②统计风险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录至SPSS23.0,以X2检验定性资料(n,%),以t检验定量资料(x± s),结果显示,P<0.05,即有差异。
2.1 护理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为(94.58±3.29)分,对照组为(87.16±4.38)分,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t=4.283,P=0.000)。
2.2 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
护理安全指的是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未发生规章制度、法律允许范围外的生理、心理损害、缺陷、障碍或死亡。临床中如何加强护理安全管理,降低医患纠纷风险成为了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内容[2]。本文中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更高,风险事件发生率更低。分析后可知,护士因缺乏工作经验、患者病情复杂等因素影响,会导致护理工作质量下降。且大多数患者及其家属缺乏对血液透析知识的认知和了解,增加了潜在风险。而观察组采用的护理安全管理模式重视护患沟通,可增进患者对血液透析知识、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的了解,促使患者积极配合透析工作。还可通过护士培训、规范规章制度等措施,提高护士的自我综合素质、专业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严格落实相关规章制度,展开消毒、维修、保养等工作,使无菌操作原则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中,改善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
总之,在血液透析室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安全管理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