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现状

2020-12-28 16:40天津市北辰区果园新村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00400吴小凯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22期
关键词:气滞血瘀病机

天津市北辰区果园新村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00400)吴小凯

慢性胃炎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在各种胃病中,慢性胃炎发病率高居首位,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多样,例如食欲减退、上腹隐痛、餐后饱胀、胃部灼热、恶心呕吐、返酸嗳气等。目前,西医治疗慢性胃炎主要采取保护胃黏膜、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胃肠动力、根除幽门螺杆菌(Hp)等措施,但长期治疗可能出现耐药性,影响治疗效果,且可能出现副作用[1]。近年来,中医药在慢性胃炎中显著出现明显优势,不仅疗效良好,且副作用较少,可见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符合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整体趋势[2][3]。

1 慢性胃炎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

1.1 慢性胃炎病因 中医中并无慢性胃炎的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于“痞满”、“胃脘痛”、“嘈杂”、“呃逆”、“返酸”范畴。《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记载,“胃病者,腹月真胀,胃脘当心而痛”[4]。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也提出,“满而不痛者,此为痞”。张介宾所著《景岳全书·杂病谟·嘈杂》中记载,“嘈杂一证……则腹中空空,若无一物,似饥非饥,似辣非辣,似痛非痛”[5]。从慢性胃炎的病因研究中,《素问·举痛论》中指出该病与“寒气客于胃肠之间”有关,而《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提出胃脘病因为“木郁之发”,《素问·痹论篇》中指出该病病因包括七情内伤、饮食不节、外感[6]。此外,《黄帝内经·素问》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现代也有学者总结以往的文献,提出“脾胃虚弱”是该病发病的重要基础[7]。由此可见,慢性胃炎的病因包括脾胃虚弱、饮食伤胃、情志不畅、外感、先天禀赋不足等。

1.2 慢性胃炎病机 在对慢性胃炎病机的认识上,由于各位医家的经验不同,因此在病机的认识方面也差异较大。有学者提出,慢性胃炎病机包括肝气郁结、脾胃虚弱、血瘀阴虚、湿热等。也有研究显示[8],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主要病机为胃失和降、胃气壅滞,兼有食积、湿热、肝郁,邪实为主。也有报道显示[9],饮食不节是导致胃失和降的主要原因,胃是五脏六腑之大源,胃失和降,脾胃受损,不通则痛,由实转虚。有学者总结慢性胃炎的病机分为九种,即热、湿、寒、痰、气滞、气虚、血瘀、阴虚、阳虚。从整体上看,脾胃虚弱为本,痰凝、气滞、血瘀为标,本虚标实。

1.3 慢性胃炎辨证分型 目前,各家慢性胃炎辨证分型差异较大,曹志军等人将慢性胃炎分为五型,即肝脾不和型、胃阴不足型、瘀阻胃络型、脾胃湿热型、脾胃虚弱型。陈国伟在研究中将慢性胃炎分为十型,即脾胃虚弱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寒证、脾虚气滞证、脾胃气滞证、脾胃夹湿证、肝胃不和证、肝郁脾虚证、肝胃郁热证、胃阴不足证。陈春等人则将其分为九型,包括肝胃气滞型、肝胃郁热型、胃络瘀血型、胃阴不足型、脾胃湿热型、脾胃虚弱型、脾肾阳虚型、心脾两虚型、寒热错杂型[10]。总结各家的认识成果,可以看出,慢性胃炎的主要辨证分型为肝脾湿热、肝脾(胃)不和、脾胃虚弱、瘀阻胃络,早期多与饮食、情志、外感有关,多属实证,后期主要为脾胃虚弱,主要特点为血瘀、气滞、痰凝[11]。

2 中医治法方药及针灸

2.1 治法方药 辨证分型是中医药治疗最重要的特点,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指导意见,肝胃气滞证治法为疏肝、理气、和胃,可选取柴胡疏肝散。肝胃郁热证治法为清肝、和胃,可选取化肝煎合左金丸[12]。脾胃湿热证治法为清热、化湿,可选取黄连温胆汤。脾胃虚寒证治法为温中、健脾,可选择黄芪建中汤。脾胃气虚证治法为健脾、益气,可选取香砂六君子汤。胃络瘀阻证治法为化瘀、活性,可选取失笑散。有研究显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采取加味香砂六君子汤的临床有效率可达到92.50%,而常规西医综合治疗患者的有效率为70.00%,也证实了中医药的优势[13]。

2.2 针灸治疗 针灸是治疗慢性胃炎的主要方式,研究发现,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可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尽快恢复胃肠功能紊乱,改善胃肠痉挛,对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进行调节,提高胃肠黏膜的抗损伤能力,促进胃肠黏膜细胞更新[14]。例如,胃脘痛患者主穴选取胃下合穴、募穴,例如中脘、内关、足三里。饮食伤胃患者应选取天枢、梁门;寒邪犯胃患者应选取神阙、胃俞;气滞血瘀患者应选取膈俞、膻中;胃阴不足患者应选取三阴交、胃俞;脾胃虚寒患者应选择胃俞、脾俞、神阙。有研究显示,针刺足三里穴位有利于修复胃黏膜损伤,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胃副交感神经可兴奋胃活动功能,刺激足三里后,可增强迷走神经活动,从而达到胃黏膜保护的效果。

3 结语

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其特点为治愈难、易反复,西药治疗虽然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但存在耐药问题,易反复,无法达到根治效果。与西医相比,中医药治疗具有辨证优势,不仅临床整体疗效更佳,且更加经济,副作用较小。从以往中医药辨证论治经验上看,各个医家学术思想、临床经验不同,辨证分型尚未统一,在用药方面各具特色。因此,迫切需要根据慢性胃炎的病因病机,建立完善的、标准的治疗体系,为中医药治疗的推广创造条件。

猜你喜欢
气滞血瘀病机
基于“取象比类”法探讨肝细胞铁代谢紊乱与肝纤维化中医病机的关联
自拟脾胃安方治疗脾虚气滞型餐后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气滞胃痛颗粒联合叶酸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加味乌药汤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话说血瘀证
观舌头辨血瘀程度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燥邪致泻说
糖尿病从脾论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