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菲
(青海民族大学,青海 西宁 810000)
目前,我国高校开设的第二外语科目多数都是日语。2018年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新国标”)。新国标规定外语类专业学生应具备外语应用能力、文字赏析能力、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以及一定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1]。为了培养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那么对于高校第二外语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青海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培养方案(2018)》的要求,日语是英语专业一至三年级学生第二外语的必选课,共设置四个学期,每学期学分设置为3、2、2、2,学时设置为48、32、32、32,合计9个学分,144个学时。使用的教材是2013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目标是通过第二学期到第五学期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学到基础日语知识,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一定的译和听的能力、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使学生能以日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要的信息,并为进一步学习日语打下较好的基础。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基本达到日本国际教育协会及国际交流基金主办的日语能力三级水平。
从目前笔者所教的2018级英语班级的学习状况来看,第二外语(日语)的教学方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按照《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的要求,建议每课6学时,完成48课需要288学时。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学时限制,四个学期总学时只有144学时,每课需4学时完成,学习时间和教学内容大幅度缩减,而每个单位时间内学生需要掌握的单词、语法的知识量就大幅度增加,给学生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外语(日语)虽是专业必修课,但很多同学在主观认识上觉得这只是第二外语,不是专业课,思想上对其不够重视,学习积极性不高。首先,相比较第一专业的选择,二外的选择比较被动,在高校当中,能提供多语种外语学习的机会很少[2]。大部分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他们不了解或者不喜欢的语言学习,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们的学生热情。其次,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目的只是单纯的为了应付期末考试,获取学分,日语听说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低下。最后,英语专业学生大多以“日语无用论”的态度看待日语课程,其认为今后就业与日语无关,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在日语学习上[3]。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教师“教”为主,学生“学”为辅的现象[4],一般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讲的多,学生说的少,重视读写能力轻视听说能力。在第二外语教学课程设置中压缩到一堂课进行学习。第二外语教学也没有专业语言课程的精读、泛读、听力等专项技能教学与练习,课程设置仅存在精读一种课程模式。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上,教师给学生传授较多的是词汇、语法知识。单一的课程教学模式,无法及时有效地为学生提供练习的实际,尤其是语言作为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得不到很好发挥[5]。
第二外语(日语)的学习者以零基础为主,课堂教学必须从五十音图开始。在学习五十音图阶段,很多同学的学习热情就会减半。在接触到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时态变形时就会觉得日语太难,从而兴趣全无[6]。那么,如何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觉得不是那么的无趣,就显得非常关键。我认为,日本社会文化知识的导入,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例如,在讲解到日本礼仪的时候,除了讲解单词之外,可以通过PPT、视频等方式加入日本礼仪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更为直观的了解到与中国人不一样的打招呼方式、食用礼节等等,接收到更多的日本文化知识。
学以致用是学习语言的目的,光学不练就失去了语言的交际功能。每一课的教学任务是很繁重的,基本上都是40-50个新单词、6-8个新语法,2篇课文,习题若干,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如此多的新知识,教学内容的取舍和每部分内容的时间平衡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教师,在教学设计环节时,一定要明确这堂课的教学内容是什么,采用什么教学手法和最终实现什么教学目标,哪个环节该重点展开,哪些内容可以一笔带过。作为学生,不仅限于死板的坐在位置上记笔记,更多的是将课堂所学知识点灵活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去。
第二外语(日语)的课堂教学应该采取“传统课堂+课外实践”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实现知识传递、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目的。在第二外语(日语)教学中,日语教师需要将中日文化内涵的差异、中日价值取向的差异、中日社会习俗的差异等融入日语教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因材施教,根据每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多元开放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潜能,重视启发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的使用,加强对知识重点、难点、热点的分析。同时,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依托微信、QQ等网络平台,完成日语知识的传递,实现教学知识点的基本覆盖,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让学生将所学转化为实践技能,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7]。
根据上述提到的第二外语教学方法,笔者在自己授课的2018级英语专业班级进行了实践,取得了预期成效。
《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上册)第九课的生词表中有一个“浴衣”的单词,“浴衣”是夏季和服,一般是在泡温泉、参加七夕花火大会等场合下使用。那么,在讲解到“浴衣”时,自然就会联想到日本的传统和服,所以笔者除了讲解单词之外,还通过PPT、视频等方式加入日本和服、日本人结婚典礼穿的和服等相关知识,让学生更为直观的了解到和服的穿戴、礼节等等,让学生对日本和服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和了解。
《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册)共分为12个单元,每个单元4课,合计48课,而每一课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分成生词表、语法解释、表达及词语讲解、基本课文、应用课文、练习以及同步练习册等。如此丰富的教学内容如何在4个课时内讲解完,突出重点,适当取舍对教师来说就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笔者在课堂教学中,重点讲解单词和语法,对重点单词进行分析、联想、拓展,对重点语法进行练习、实践,对于不太重要的单词和语法知识点就一笔带过。同时,利用英语专业的优势,在讲解日语片假名时,让学生通过英语单词的发音来记忆日语外来词,从而提高单词的背诵效率。
所谓“翻转课堂”,就是利用互联网这一媒介,教师以录制视频的方式将课程提供给学生,学生完成视频中的学习之后,带着问题来到传统课堂中,与教师交流互动、向教师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以及完成作业等活动的新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的特征正呼应了高校外语教学中逐渐普及的自主学习方式,为改革带来了崭新的启示[8]。笔者提前一周为学生提供一段8分钟的有关日本便利店的短视频,为学生设置了5道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视频中的内容并完成作答。一周之后,学生回到传统课堂中,分享学习的内容和成果,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发挥自身的综合能力,不断的总结,这种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交互性和自主性,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上述调查研究分析,可以看到青海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第二外语(日语)的教学现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针对出现的问题,立足教学实践进行了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并运用到课堂实际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语言的学习是一个双向互动、交际的活动,单纯的进行语言输入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将语言的输入和输出相互结合,才能保证语言学习的质量。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要时刻以学生为本,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和授课方式,更加丰富第二外语(日语)的课堂教学,做好引导工作,充分尊重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地位,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第二外语(日语)教学模式的有效改革,提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