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承尧
摘要:课堂是师生双方交往、互动的舞台,是学生探究知识、获得发展的场所。因此,课堂中师生互动是我们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教师不仅要在理念上重视它,更要在实践中处理好互动中形式与实质的关系,构建起轻松和谐的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实施有效的师生互动,使师生互动能够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呢?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课堂是师生双方交往、对话、沟通和探究学问的互动的舞台,是学生探究知识、获得发展的场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一、学习共同体视角下抓住教学契机,引发师生互动
(一)巧用学生的话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必须抓住学生语言中有意义的话,穿针引线,引发学生之间的互动,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数学课堂上,学生由于表达能力的限制,说出的话往往很少能直达题意,教师必须敏锐地抓住教学中学生话语中有意义的部分,帮助学生进一步思考完善,引发互动,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的。
(二)妙用学生的错
心理学家盖耶说得好:“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因此,教师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学生的错误,并能独具慧眼,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错误,使错误巧妙地服务于教学活动。比如,数学课上让学生作一些易错题,集体纠正;学生回答错误时,听取其他同学的建议,鼓励学生自己修改错误,这些都比教师简单指出错误来得更有效果。
(三)善用学生的问
构建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已有的知识不足以生成和构建新思想和新观念时,说明新旧知识之间有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往往表现为问题,构建动态开放的数学课堂,就要通过培养学生的质疑、探究等多种思维方式,帮助学生发现并走完这段距离。这就需要教师平时积极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活动能力,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究的学习品质。
二、学习共同体视角下优化方法,合理点拨,搭建有效的互动平台
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师生积极有效的互动,就要求师生间要尽可能地进行交往活动。传统的讲授法并不有利于课堂上师生互动的形成,应该尽量少用。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优化教学方法,尽可能地使用讨论法和探究法,因为这两种方法非常有利于形成师生、生生、个体与群体间的互动。运用这两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可根据学生情况组建学习小组,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研究活动,小组内成员轮流担任组长,负责召集工作及担当小组发言人。这种组织形式由于人人都要当组长,既要“领导”别人,又常常被别人“领导”,所以对组内同学的意见、其他组同学的发言都能注意倾听。同时,这样的小组学习,方便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探究、互动交流。全班汇报时,每个组的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对话也比较充分,较好地弥补了大班额条件下师生、生生间交往的不便,为提高师生互动效率搭建了较好的平台。
三、学习共同体视角下的评价
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困生进步缓慢,很大原因不是智力因素,而是学生缺乏真正的关爱和成功的体验。因此,用评价的力量帮助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在学习共同体中建立自信心,才能有效促进孩子转變与成长。首先倡导教师做好学生学习的设计者,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学习目标、教学流程,还要重点思考教学评价设计,以”为你点赞“为主要载体,因势利导,通过师生、生生的相互点赞,正面激励学生参与小组研讨,参与全班分享,建立小组学习共同体的激励机制,促进全班学习共同体的螺旋上升发展。在课堂评价体系中,异向交往点评,将使点赞更加丰富和深刻。如: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真诚的倾听和建议是为敢于提出困惑的同伴的真正赞誉。在全班学习成果分享中,教师对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出现的不同思路的话语给予敏感的连接性询问,发现学生自身的“逻辑世界”,并“量体裁衣”地给予科学的点赞,是对每个学生微妙的个别差异的尊重。
四、结束语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师生互动不是形式上热热闹闹的你来我往,有效的师生互动能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积极思维,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要真正达成师生间的有效互动,教师不仅要在理念上重视它,更要在实践中处理好互动中形式与实质的关系,还要以平等的师生观来指导与学生的交往过程。有效互动的师生关系是走向和谐的课堂教学的需要,更是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因此,教师不仅要在理念上重视师生互动,更要处理好互动中形式与实质的关系,以平等的师生观来指导教师与学生的交往过程,通过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构建起轻松和谐的数学“学习共同体”,使师生互动真正落到实处,让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曾红英,谈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2(09)
[2]陈强,小学数学课堂如何进行教学互动[J].学周刊,2012(03)
[3]陈凤,基于命运共同体的师生关系重构与促进策略[J].机械职业教育,2019(09):58-62.
[4]朱梦冉,施小明,基于师生共同体的师德建设问题探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9(19):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