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作文修改策略

2020-12-23 04:58沈玲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0年40期
关键词:立意议论文写作

沈玲

【摘要】议论文写作要求观点鲜明,立意有深度。学生在广泛积累素材的基础上,往往就事论事,不能对立意进行深度挖掘。笔者结合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训练,尝试在修改中逐步提升文章深度。

【关键词】议论文;写作;立意

【真题回放】

“强者行其所能,弱者忍其所必忍。”这句话是古希腊历史学家、哲学家修昔底德的名言。有人化用他的话说:“弱者行其所能,强者忍其所必忍。”

对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自拟题目,自定立意。

【审题与立意】

本题是由意思相对的两个句子构成:“强者行其所能,弱者忍其所必忍”是指强者行事要尽力干好自己能力所及的事,弱者行事不可自不量力硬闯蛮干,要忍受必须忍受的事;而“弱者行其所能,强者忍其所必忍”是指弱者行事不要妄自菲薄,要尽力干好自己能力所及的事情,强者要忍受必须忍受的事,不可倚仗强力而行霸道、威逼之事。

这道作文题的思考空间还是比较大的。至少有如下角度可以生发:一是从强者角度思考,强者不要倚仗自己的强力去欺凌弱者,而是要发挥强力,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二是从弱者角度去思考,弱者不要妄自菲薄,要尽最大努力发挥潜能,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三是弱者不要干超出能力范围的事,不要意气用事,该忍则忍,积蓄能量之后再说,或者联合起来行事。

【学生习作片段】

风吹不走蝴蝶

风起,能吹走硕大的风筝,却吹不走一只小小的蝴蝶;风定,风筝没于荒草,蝴蝶起舞不辍。当此情此景,叫人如何不为生命反抗“世俗之风”的力量之美而感动呢?

风筝巨大,却任风摆布;蝴蝶渺小,但能守住自己而得以起舞,孰强孰弱呢?显然,蝴蝶是强者。

我们的潜意识会有意无意地给我们留下这样的印象:强者冲向前,弱者瑟缩于后。然而这样的印象常常又让我们误以为强者、弱者都是天生既定的,或者以为强与弱都是“形也,势也”来决定。但仔细想想,“形也,势也”决定出来的强与弱,终究都是随波逐流,毫无力量,还是弱者。

而何者为“所能”,何者又“必忍”,向来困扰着中国的知识分子。他们徘徊在选择之间,有时感觉自己充满力量斗志昂扬,一展宏图更待何时!有时又无比自卑,哀时伤世不知所往,郁郁终日隐忍苟活。由此,不难看出并不是“强弱”决定“行、忍”,而是当一个人有了独立的人格,风起时坚守住自己的良知,风定时追求超越,才能从强与弱的挣扎中脱身而出,成为一个真正独立而有良知的人。

……

【修改方案】

本文是一篇问题作文。针对本篇文章,在修改之前,必须过好审题关。下笔之前,最好把作文题吃透,并列出作文提纲,把行文思路理清楚,避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逻辑断裂,同时,要牢记,讲道理需要摆事实,不要主观臆断,自说自话,要做到有一份证据,说一份话。行文时,要尽量做到化大为小,即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切口要小,挖掘要深。不要一半对一半。800字的文章,重点论一个角度,才能谈透、谈深。在保留原文素材的基础上,弱化谈弱者的内容,强化知识分子这一角度,就可如此修改:

开头先用风中的风筝与蝴蝶引出话题,点明知识分子作为强者,要行其所能,不可逃避责任;然后摆出知识分子放弃“行其所能”的具体现象,比如有些读书人放弃良知、责任,与不法商人勾结谋取名利的具体现象,再分析这种现象背后的深层危害;其次谈谈知识分子如何才能做到“行其所能”,不能在名利面前弯腰;最后总结全文,归纳中心,首尾呼应。

【应对策略】

一、克服“自我蒙蔽”的单一思维

自我蒙蔽:简化分析、不加限制、不加条件的思维方式,即先有论点,然后选择论据组织论证的单一思维。例如:论点“有志者事竟成”,简单选择勾践、司马迁的例子进行论证(有志向且成功);选择屈原、杜甫的例子进行论证(有志向,无疾而终)。

建议:采用矛盾切入法。

例: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好的天空,都有不同的长处短处。试想,让余秋雨去打篮球,让科比去搞文学创作,其结果可想而知。社會上有人一心寻找“最好”的专业,学一门“最好”的文学,找“最好”的学习方式,这样只会导致盲从盲动,浪费光阴而且收效甚微。大文豪高尔基在凌晨时思维活跃,文思泉涌,难道在凌晨写作对大多数人都适用吗?偌大一个世界,漫长历史长河中又有几人?盲目追求最好,只能算作邯郸学步,东施效颦。

二、杜绝结论绝对化和片面立论

1.绝对化。对事物的某个方面过分强调,站不住脚。如“逆境才能出人才”“只有阅读纸质书才是真正的阅读”等。

2.片面化、静止化。只注意事物的一面,不注意事物的另一面;静止孤立地看问题。对一个问题的分析,往往只看到表面现象就断然下结论,不去分析事物内部的因果联系,只知道“是什么”,不知道“为什么”,使得所写文章的立意停留在“是什么”上,忽视在“为什么”上的深入开掘,缺乏思辨性。比如“忙与闲”,只罗列现象,缺少对人们这种状态背后的心理的分析,思考不够深入。

建议:由此及彼想开去。

快速准确地举出典型事例,多角度联想,扩充材料的涵盖面,为揭示问题实质做好量的准备。

【总结】

有人说,见鄙无佳文。就是说,作者的见识庸俗肤浅,就不会写出好文章。立意的深度决定了文章的层次。因此,要写好一篇文章,就必须对写作的材料进行慎重的分析和提炼。也需要在不断的修改中逐步打磨文章的深度。

参考文献:

《原点作文—高考专题写作》,徐飞

《原点作文—议论文写作》,徐飞

《作文素材》

猜你喜欢
立意议论文写作
议论文阅读专练
说“立意”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把握题意 求深求新
论新材料作文讲评课的三个环节
把作文教学的根深扎进阅读教学的沃土
议论文阅读技巧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