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域下 提升留守儿童心理品质的策略

2020-12-23 04:10程黎梅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0年34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心理辅导积极心理学

程黎梅

〔摘要〕留守儿童因为缺少父母的陪伴和教导,有的学习缺乏动力,有的人际交往困难,有的低自尊,情绪化,有的甚至产生厌学辍学等问题。本文通过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留守儿童心理辅导的咨询案例研究,积极探索疏导策略和内容,创设留守儿童心理疏导的途径,通过引发留守儿童人际关系、行为习惯和情绪表达等方面改变,促进他们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激发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行为模式,从而提升他们的心理品质。

〔关键词〕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学;心理品质;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34-0069-04

据调查,浙江省常山县2018年中小学在校留守儿童有5449人,占比22.3%。这些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关怀和陪伴,内心常常孤单和失落,容易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在校普遍适应能力较弱。由于自我管理能力薄弱,自我意识不够清晰,往往容易自卑孤僻,厌学逃学辍学,个别留守儿童甚至出现焦虑、抑郁、自闭等情绪和行为。近年来,我们通过对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个别谈心、个案分析以及与教师、留守儿童及其家长进行座谈和沟通等办法,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设法帮助留守儿童获得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用积极的心态来对各种现象做出新的解读,促使留守儿童在人际关系、行为习惯和情绪表达等方面发生改变,丰富他们积极的情绪体验,激发他们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潜力,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增强心理弹性,从而提升了他们的心理品质。

一、丰富留守儿童积极的情绪体验

留守儿童的情绪问题表现往往是较为复杂和零散的,容易孤僻、压抑、恐惧、焦虑等。我们关注留守儿童的优点和积极因素,引导他们对生活各种现象做出正面、积极的解读,加强其幸福感、满足感、希望感、自豪感等,能不断从生活中体验到美好的感受。着力帮助留守儿童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管理自己,积极适应环境,增强他们应对逆境与压力的能力和勇气,使其能去除特殊症状、改善行为、化解负向的或冲突的思想与情感,生活能过得健康有意义,从而提升留守儿童的幸福感。如开展留守儿童“幸福账本”记录活动,要求留守儿童记录每天幸福的事情,分享平日生活点滴感悟、让学生彼此传递正能量,让“幸福账本”积累留守儿童的幸福指数;举办一次“我幸福、我快乐”“抱抱周”“寻找最美笑脸”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强留守儿童面对现实的幸福感,积累幸福指数,使其学会接纳和珍惜当前的学习生活。我们努力培养学生以乐观解释风格来看待日常的学习生活,引导他们多寻找自身的长处,遇到挫折时,启发他们分析各种原因,让他们学会乐观积极地面对挑战和压力。我们注重对学生“希望”意识的培養。当事情发展不顺利的时候不会放弃希望,相信无论看起来多么困难的事,总会得到解决,对将来感到乐观,无论事情有多糟糕,都会怀着希望努力克服困难,并为之做好充分的准备。留守儿童有进步,我们以发“喜报”、电话、微信的形式告知家长,让孩子看到自己成长的每一个小脚印,看到自己成长的力量,充满信心地迎接未来的种种考验与挑战。

案例:“幸福原来就在我身边”

小怡(化名),13岁,父母常年在上海打工,平时与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家境较为困难,学习很努力,但成绩中下,自卑孤僻,在人前不苟言笑,做事胆小谨慎,总觉得自己孤立无援,很可怜,特来咨询。心理疏导中首先认真倾听小怡的叙述,共情她的感受,针对小怡“觉得自己很可怜”,让小怡说说有哪些方面可以证明自己很可怜,真的只有可怜吗,有哪些事情可以让她感觉到开心。让她多角度找自己生活的亮点,在事实面前,小怡的自怜自艾、自我贬低终于有所松动了,她开始觉得其实自己的生活并不是愁云密布的,有时也有阳光灿烂的日子。引导小怡用积极的眼光发现生活的美好,每天找到自己1~3个闪光点或1~2件感到幸福、快乐的事,记录下来,记录积极的情感体验。经过一段时间,她开始主动参与集体活动,遇到困难能主动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小怡眼神有了光亮与希望,与同学交往主动许多,脸上的笑容逐渐增多。同学们觉得她开朗了许多。

二、激发留守儿童积极的学习态度

留守儿童学习困难,成绩不良、厌学等问题较为常见。问卷数据结果显示: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优秀的只占24.9%,中等的占40.5%,后进的占34.6%。这些儿童学习成绩差并不是智力低下,更多的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缺少父母的帮助与督促。为调动留守儿童的积极性,激活他们的内驱力,使教师的“教育”成为他们的“需要”,我们设法满足留守儿童“归属感”“自由”“乐趣”这些心理上的需求,促使他们产生主动学习的原动力。鼓励每个留守儿童确立当前的小目标和今后的大目标,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自己计划、管理好时间;能够自我约束,合理安排时间,以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引导留守儿童学会在学习过程中自我检测,自我监督,自我激励。我们通过主题队会活动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用浅显的道理,使留守儿童进一步明确良好学习习惯和努力学习的重要意义,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逐步形成一种内驱力。为提升留守儿童学习兴趣,我们因材施教,根据留守儿童个体的情绪、兴趣、思维、意识等方面的差异,选择其最近发展区,灵活把握教材,制定出适合各层教学的多元的、有差异的、具体可行的目标及教学方法。对学有余力的留守儿童要求他们跳一跳,摘果子,在实践中长知识、长能力;对学业困难的留守儿童重在帮助他们掌握最基础的内容,让他们感受到学习努力付出后获得成功的快乐,产生学习的信心,增强学习的兴趣。之后,我们还紧扣其个体的学习风格、学习需求、学习现状,为他们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方案,帮助他们突破学业障碍,进一步提升学习成绩,同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案例:“我不想读书”

小萱(化名),女,五年级,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寄居在姑姑家,被动应付式学习,自控能力差,懒惰成性,常不交作业,上课不怎么听,经常睡觉,逃课厌学,成绩差。做事很情绪化,自我要求不严。辅导老师主动找她结对,当上了她的“爱心妈妈”,经常带她回家,辅导她写作业,与她谈人生的意义,帮她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请她写下自己的优点(至少5条),并要求她用赞美的眼光去看它们,经常看,最好能背下来。坚持一个月,争取养成积极暗示的思维习惯。对她练习注意力集中术,帮她养成专心注意的习惯。为帮助她上课认真听讲,作业按时完成,同时采取代币制进行积分,开展行为矫正。对她学习上的任何进步都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她品尝成功的喜悦以及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潜力。酌情减少她的学业负担,减轻她的心理压力,然后逐步培养她对学习的兴趣。同时配合放松训练,指导她学习一些基本的人际交往技能(倾听、核对、接纳、拒绝、表达和体态语言)和情绪调控技术(理智、转移、幽默、宣泄)。

针对小萱觉得父母外出打工,只带弟弟不带她,父母是不爱她的感受,帮助小萱理解父母。老师主动和小萱的父母取得联系,叮嘱父母要定期打电话回家,有空多回家陪陪小萱,让小萱知道,父母也很想带她一起出去的,只是条件有限,不得已才将她留在姑姑家中,但父母和弟弟一直都牵挂她、爱她,鼓励小萱接受现实的家庭背景并积极面对生活,努力上进。两个月后,小萱的厌学情绪明显好转。不再逃课,上课时候也会认真听讲,作业基本能按时完成,成绩慢慢上来了。即使做错了,也能比较虚心地接受老师的批评。

三、塑造留守儿童积极的行为模式

基于积极取向的正向行为支持处理学生的行为问题,要先分析学生行为问题的功能,采用正强化、消退、代币法、替代行为的积极强化等方法,使问题行为得到期望的改变,不断塑造留守儿童的正向的行为。一些留守儿童惹是生非,难于管教,他可能就是要引起注意,寻求同伴的接纳,可能是自暴自弃,也可能是想展示优越感,等等。我们要理解留守儿童每个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深层的需要,才能读懂他们的行为,为教育引导提供可能。面对行为习惯有偏差的留守儿童时,老师要在尊重、信任、理解的前提下,对他们耐心地进行诱发启导,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心换心。留守儿童普遍心理内部稳定性较差,容易产生情绪波动,较为敏感,但同时又缺乏自律能力,如一些留守儿童沉迷网络游戏、抖音,这不仅影响了学习,也损害了他们的身体。要培养留守儿童的自律行为,首先要让他们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其次要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学习,还要有意识地使留守儿童在困难的环境中得到锻炼,通过在对自身行为的不断反省,提升自律能力。如开展“好习惯伴我成长”主题活动,老师与留守儿童共同讨论,制定一个习惯的养成目标,并用A4彩色卡纸制作成精美的“我们的约定”,上面写明当前需要养成的一个好习惯、具体措施、奖励措施、每天达成目标情况表、双方签名……签订约定开始,每天进行记录,当留守儿童将此习惯坚持两周之后,老师可给予当初约定的奖励,否则奖励取消,反思不能遵守约定的困难在哪里,下一步如何克服,手把手在活动中培养留守儿童的自律能力。

案例:“我喜欢用拳头解决问题”

小智(化名),男,10岁,父母4年前离婚,母亲从此没有任何联系,父亲在外打工,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奶奶觉得小智没有母亲,很可怜,一味溺爱,缺乏管教。小智以自我为中心,任性蛮横,遇上一点小事不如意就会拍桌子、踢物品、大声吼叫,经常和同学打架,喜欢用拳头解决问题,人际关系差。

我们在辅导时把建立和谐的关系放在首位,不指责、不评判、不给建议,只是以轻松、随意的方式和他聊家常。采用行为矫正技术辅导时,第一步,改变小智错误认知,请小智思考打架能解决问题吗;第二步,实施行为矫正,告诉小智如果情绪快失控时,可以“举牌子”方式向老师表示需要协助或调整,并在小智出现适当行为时给予鼓励,这样“拍桌子”与“踢物品”问题行为可逐渐被取代;还教给小智理智、转移、幽默、宣泄等情绪调控方法;第三步,实施代币制,小智如果一天没有打架,老师给他一面小红旗,一天一面,一星期为一小阶段,如果一个星期下来,小智没有任何逃课记录,将获得5面红旗,10面红旗可以换成小智的成长勋章,5个成长勋章可以换成喜报,张貼在教室的光荣榜中。老师事先将喜欢用言语挑衅的同学与该生分在不同的组,尽可能避免他们近距离接触,并和班上同学约定不要去刺激小智,当小智控制不好的时候,要尽快离开,降低诱发小智行为问题的因素。加强和小智爷爷奶奶的沟通,让他们意识到溺爱是害,对小智要有规矩,该批评时要批评,当小智面对困难时应该教会他如何解决,而不是替小智去解决困难。通过半个学期的努力,小智行为问题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情绪平和了许多,并当上了体育委员,和同学的紧张关系也得到了缓解。

四、提升留守儿童良好的个性品质

要培养留守儿童的积极的人格特征,包括感恩、自尊、勇敢、善良、坚持等品质。首先要引导留守儿童学会感恩父母。较多的留守儿童理解不了父母外出打工的无奈,心中总有被父母“抛弃”感,我们多渠道引导留守儿童去理解父母的艰辛,去感受父母对他们的关爱,让他们真正理解父母,感恩父母,让他们知道父母离家不是不爱他们,而是为了给他们创造更好的生活,鼓励留守儿童向父母学习,面对困难时艰苦奋斗。我们开展一系列活动如“画画我的爸爸妈妈”展评,让留守儿童用画笔表达对父母的思念和爱;“我与爸爸妈妈”故事会、“写给妈妈的一封信”等活动拉进留守儿童与父母的心理距离,让他们学会关心身边的人,学会感恩老师的付出,同学的关心,监护人的照顾,从而最终学会为自己的生活负责。

留守儿童容易缺乏自信,做事拘谨畏缩。当留守儿童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我们的及时鼓励、温暖陪伴与倾听,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积极引领,让留守儿童看到自己是有学习能力的,困难时不必害怕,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帮助始终在身边,他们并不孤单无助,强化他们的自信心;召开“我心目中的榜样”故事会,“夸夸我的好朋友”等,让留守儿童看到古今中外一些身处逆境但努力拼搏,最终获得成功的人。如霍金、张海迪等,使他们受到了鼓舞,激发了奋斗的信心;开展“优秀留守儿童”评奖活动,当他们看到和自己一样是留守儿童的小张,不仅品学兼优、全面发展,还能主动承担家务,照顾年迈的爷爷奶奶,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他们明白了父母外出不能成为自己不努力的原因,他们看到了成长中的榜样,找到了前进的力量,学习主动性明显加强。

案例:“困难原来真的只是纸老虎”

小天(化名),男,9岁,父母均在宁波务工,与外婆外公一起生活。外公外婆生活上包办过多,有些宠溺,小天依赖性很强,现在吃饭有时还要外婆喂,遇到问题不会自己动脑子想办法解决,只会哭哭啼啼找外公外婆。小天自控力和耐受性较弱,遇到困难容易退缩,受到批评时容易沮丧,学习成绩不好,总觉得怎么努力也是差的,不肯好好用心。他的口头禅就是“我学不会的,我做不好的”。为早日帮助小天独立,能勇敢面对困难,解决问题。我们首先通过引导小天观看爱国主义、英雄电影的机会,用主人公不怕艰难困苦迎难而上的精神,鼓励小天学会独立解决问题,把困难看成是成长的机会,做个有勇气、有智慧的人。我们开展“我是一个小勇士”的团体辅导,让每个同学提前准备在生活中面对困难时自己的想法做法,周边人的帮助,最后的结果等故事,与同伴分享,大家共同探讨战胜困难的方法,小天听了后很受启发。为小天制定了个性化学习方案,让他体验到自己只要足够努力,认认真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学习成绩一定会进步的,小天的学习动力逐渐得到了加强。在家,鼓励小天生活学会自理,帮外公外婆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在校,老师邀请他一起为同学分发饭菜、分发本子,出黑板报等,小天在同学中的印象明显能干起来,小天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越来越大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只要我努力,困难原来真的只是纸老虎。”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不仅仅是心理问题的解决,而是重在培养留守儿童积极心态,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充分发挥他们自身的积极力量。积极心理学强调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的组织系统是个人积极情绪体验的重要来源,也是积极人格培养的重要平台,我们要主动寻求社区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有效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

参考文献

[1]孟万金,官群.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与内容[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3):48-51.

[2]李少聪.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及行为问题疏导――让留守儿童不在“留守”[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1.

[3]何超男,方鸿志.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模构建[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120-122.

[4]祭星宇.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2018,38(1):115-118.

(作者单位:浙江省常山县教育局,衢州,324200)

编辑/卫 虹 终校/张国宪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心理辅导积极心理学
普通高中家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江苏省儿童七项心理品质调查报告(下)
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教育的实践
高校辅导员的自我定位及学生管理工作的探讨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心理辅导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