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自尊和自信的关系研究

2020-12-23 04:10李芳高美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0年34期
关键词:自尊自信心理健康

李芳 高美

〔摘要〕小学生心理健康、自尊和自信的现状特征和相互关系值得关注。本研究选择1449名小学生,采用“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自尊量表”“小学生自信量表”进行测量,结果表明:(1)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性别差异,女生在学习障碍、适应障碍、品德缺陷、行为障碍四个方面显著优于男生;(2)小学生的自尊、自信均存在年级差异,自尊和自信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而提升;(3)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自尊和自信关系密切,自尊和自信水平对其心理健康具有预测作用。

〔关键词〕 心理健康;自尊;自信;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34-0020-04

一、引言

国家对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视,2016年12月国家卫计委与中宣部等22个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影响其未来生活幸福感指数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国家社会的总体发展水平。

学者们在小学生心理健康、自尊和自信等方面进行了多项研究。陈滨滨和陈虹[1]总结了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特色,同时指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完善、不平衡的现状。答会明[2]对10年来我国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进行评述,揭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研究工具以及研究结果等存在不足,并指出未来发展方向。范舒怡[3]通过问卷调查探讨了小学生自尊与情绪智力的关系,徐云和刘堂荣[4]研究发现小学生自尊与其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李艳伟[5]揭示了小学生自信心的现状特点,杨雨彤和姜淑梅[6]研究了小学生自信心的影响因素,王秋霖[7]研究发现小学生自信与其心理健康呈显著相关。

总之,学者们对小学生心理健康、自尊和自信的研究较多,但是探讨三者关系的研究较少,对三者的纵向研究也少。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三至五年级的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测量揭示小学生心理健康、自尊和自信的现状及发展特点,探索三者的内在关系,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指导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选取某城市两所普通小学三至五年级的全体学生,共28个班1557名学生。发放问卷1557份,收回问卷1557份,剔除有缺失项目和请假未答的问卷,有效问卷1449份,其中男生747名,女生702名。

(二)工具

“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MHRSP),由《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研究》小学协作组编制[8],包括8个分量表:学习障碍、情绪障碍、性格缺陷、社会适应障碍、品德缺陷、不良习惯、行为障碍、特种障碍,共80道题目。3点计分,2分表示 “经常”,1分表示“偶尔”,0分表示“没有”。各分量表得分累加后的总分越高,心理有问题的概率越大。本次测量Cronbach α 系数为0.923,分半信度为0.892。

“自尊量表”由Rosenberg[9]编制,汪向东、王希林和马弘[10]修订。该量表有10个题目,正向和反向题目各半。每道题有四个选项,按“非常符合”“符合”“不符合”以及“很不符合”的顺序,依次计分1、2、3、4,总分数越高,自尊程度越高。本次测量Cronbach α 系数为0.751,分半信度为0.787。

“小学生自信量表”由施党辉[11]编制而成,题目总数31個,包含8个因子分别是学习自信、品德自信、自我否定、父母沟通、仪表自信、自我肯定、同伴交往以及运动自信。答案分为“是”和“否”,“是”计1分,“否”计0分。总分越高,自信水平越高。本次测量Cronbach α 系数为0.876,分半信度为0.822。

(三)程序

本研究严格按照问卷测量的程序进行。第一,确定适合研究对象的测量工具;第二,严格培训主试并进行问卷测量;第三,筛选有效数据并进行数据录入;第四,数据分析,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

小学男女学生心理健康8个分量表得分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及性别差异分析见表1。

根据小学生心理健康各个分量表的得分、方差分析可以看出:男生和女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差异显著(p< 0.05),差异主要表现在四个分量表中。具体来说,在学习障碍方面,女生极其显著优于男生(p< 0.001),即女生在认字、计算、做作业等学习规范方面更优于男生;在社会适应障碍方面,女生显著优于男生(p< 0.05),即女生在交友或与人相处方面更胜于男生;在品德缺陷方面,女生极其显著优于男生(p< 0.001),即男生更多表现出打架斗殴、搞恶作剧或做些破坏活动;在行为障碍方面,女生显著优于男生(p< 0.05),即女生行为习惯更乖,更符合成人的期望和日常规范;其他四个分量表均无性别的显著差异。

(二)三个量表得分的年级和性别差异

小学各年级男女学生在自尊、自信与心理健康量表上得分平均数和标准差见表2。

为进一步了解小学生的自尊、自信以及心理健康在年级和性别上的差异,分别对小学生的自尊、自信以及心理健康水平做2(性别,男生和女生)×3(年级,三、四和五年级)的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其中性别和年级为被试间变量,统计结果见表3。

表3所示,对于小学生的自尊、自信问卷得分、方差分析表明:两个问卷中年级主效应均显著(自尊F= 5.50, p< 0.05,自信F= 3.91, p< 0.05),进一步分析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生的自尊、自信得分都不断提高;性别主效应均不显著;年级与性别的交互作用也均不显著。

对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量表得分,方差分析表明:年级主效应不显著;性别主效应显著(F= 4.71, p< 0.05),进一步分析发现,小学女生心理健康量表得分显著低于男生,即女生心理健康的水平普遍高于男生;年级与性别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三)小学生自尊、自信和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小学生自尊、自信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见表4。

如表4所示,小学生在自尊量表上的得分和自信量表上的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 0.001),而二者与心理健康量表上的得分存在显著负相关(p< 0.001)。根据量表描述可知,小学生在自尊、自信量表上的得分越高,其自尊和自信水平越高,小学生在心理健康量表上的得分越低,其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因此,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小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水平越高,其心理健康有问题可能性越小,其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

为进一步了解小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水平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心理健康量表得分为因变量,以自尊和自信量表得分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系数的检验结果见表5。

由表5可知,小学生的自信和自尊水平对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预测作用,即提升小学生的自信和自尊水平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四、讨论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分析

统计分析表明,小学男生和小学女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差异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学习障碍、适应障碍、品德缺陷、行为障碍四个方面。该结果与张勇、栗克清等[12]的研究结果相同,与耿云和赵雄伟[13]的研究结果相似。

从生理和遗传学层面看,性别差异源于染色体构成不同,男女大脑两半球发展有区别,男孩右脑的专门化早于女孩儿,而女孩左脑支配言语活动的部位比男孩发育快。因此,女孩比男孩善于表达和与人沟通,因此,女生在认字、计算、做作业等学习规范方面更愿意听从老师的要求;在交友或与人相处方面更胜于男生;在行为习惯方面更乖,更符合成人的期望和日常规范。

从教育和社会化层面看,在人类演化和社会环境影响下,人们在生活方式上逐渐形成了性别倾向性。如男孩更调皮、喜欢搞破坏或恶作剧,女孩相对文静和听话等,类似这样的性别倾向,通过各种渠道以各种方式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另外,小学生一般都是男女同校或同班学习,平时教师很少针对男女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教育与指导,心理和行为方面的性别差异也就自然凸显出来了。

(二)小学生在自尊和自信方面的年级差异分析

统计结果表明:小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水平随年级的升高而提升。该结果与李艳伟[5]的研究结果不符合,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被试分别来自城市和农村不同群体,王秋霖[7]的研究也证实了城乡小学生在自信方面差异显著;二是被试的数量不同,各个年级的被试量少,其统计结果可能误差较大。

小学生的自尊和自信随年级升高而提升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自我成长。小学生随着年级增长,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以及自身多方面得到不断发展,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也越来越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于是经过自我努力,会获得别人的积极评价和赞许,从而不断提高自尊和自信。

二是教师的教育和引导。城市里的小学教师专业素养较高,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受到过专业培训,能够与小学生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日常学习和活动中善于观察学生,从言谈举止中可以看出学生的性格特征。教师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状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特别是对低自尊、低自信的学生,教师会通过鼓励和引导,让他意识到自己也是被人尊重和欣赏的,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就会慢慢地提升了。

三是父母的教养方式。现代家庭提倡民主教育,父母对孩子更多的是关爱、理解和支持,多鼓励少责罚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孩子自尊和自信的不断提升与发展。

(三)小学生自尊、自信和心理健康的关系分析

相关分析表明:心理健康与自尊、自信呈显著相关,三者之间有着密切联系,进一步回归分析结果,小学生的自信和自尊水平对其心理健康具有预测作用,即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和自尊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各方面状态良好,保持人格完整,能调整心态和外界协调一致,积极面对生活。拥有健康心态的人,认为自己有能力,有自尊感、成就感、价值感;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相信自己并对未来充满信心。即心理健康与自尊、自信关系密切。

另外,車丽萍等[14]研究发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自信人格高度相关。实际上,自尊和自信是相互联系的,自信是当自尊获得满足时的积极情感,自尊是自信的基础,自信心是自尊的保障,二者不可分割。当小学生有足够的自尊和自信时,对周围环境或突发状况的适应性就强,不良情绪就会减少,心态自然就越好,心理健康水平就高。即小学生自尊和自信水平高,心理健康水平自然就高。

五、结论

本研究条件下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性别差异,女生在学习障碍、适应障碍、品德缺陷、行为障碍四个方面显著优于男生;

(2)小学生的自尊、自信存在年级差异,随着年级升高自尊和自信也在提升;

(3)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自尊和自信三者相互影响,可以通过培养和提高小学生自尊和自信来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滨滨,陈虹.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特色[M].北京:开明出版社,2017.

[2]答会明. 10年来我国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进行述评[J].陇东学院学报,2018(6):140-144.

[3]范舒怡.小学生自尊与情绪智力的关系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5):4-9.

[4]徐云,刘堂荣.4-6年级小学生自尊/社交焦虑与孤独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10):1597-1600.

[5]李艳伟.“小学生自信心状况”调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1):224-225.

[6]杨雨彤,姜淑梅.小学生自信心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国际公关,2020(3):126-127.

[7]王秋霖.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自信心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8.

[8]陈永胜.小学生心理卫生[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9]Rosenberg M. Society and the adolescent self-image[J]. Social Forces,1965,3(2):1780-1790.

[10]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11]施党辉.小学生自信问卷的初步编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12]张勇,栗克清,谢淑芬,等.四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及家庭环境状况调查[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6(3):41-42.

[13]耿云,赵雄伟.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2):12-16.

[14]车丽萍,庞连生,黄大伟,等.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信人格的关系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6):20-24.

(作者单位:1.泰山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泰安,271000;2.山东聊城市东阿县姜楼镇鲁能希望小学,聊城,252200)

编辑/卫 虹 终校/张国宪

猜你喜欢
自尊自信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做一个自信的“小小音乐家”
深化年轻化战略108万已是“小目标”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浅谈高职学生内力觉醒
大学生自尊与人际关系相关关系的研究综述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