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对于小学数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加强课堂的实际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利用生活化的问题引导学生用生活经验建立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因为生活是数学形成的根本来源,也是数学知识得以施展的主要场所,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生活化的教学理念符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也符合当前社会对于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要求。
生活化教学并不是在课堂中引入几个与生活有关的问题,而是根据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针对实际的数学目标以及内容进行生活化的设计,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在掌握数学知识之后再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然而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还有少部分教师并没有设计出完善的生活化教学方案,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方式来讲解数学的知识。
由于教学实践的重要载体是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渗透生活化教学理念,必须对当前的数学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设计和创新,让课本的知识能够和实际生活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并且通过设计问题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在课外观察生活以及体会生活。
因为学生在抽象思维能力上还存在着不足,对于数学上的某些概念没有具象的了解,所以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构建一个相对具体的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在情境中对所学到的知识建立明确的认知。在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还能够提高当前的教学效率,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包含非常多的数学知识,教师在联系生活的过程中,就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容易进入这一情境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够将掌握的数学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上。
而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从教材本身出发,找出生活中与教材内容相近的素材进行创设。一些学生会因在课堂上接触不到相关的物品,不太理解教师所讲解的问题。这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展现,不仅能够将数学课堂变得妙趣横生,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帮助他们学习数学知识。
在教学《简易方程》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一些和生活有关的例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课本中有这样一个问题:杭州湾大桥全长大约36 千米,比香港青马大桥的18 倍还多0.8 千米,香港青马大桥全长大约多少千米?这个问题是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起来的,可以将课堂的氛围活跃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只要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感悟理解这一题目的含义,就可以算出正确的答案。教师可以通过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掌握新的数学知识,还能够让他们直观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教师不仅要实现材料上的生活化,还要将教学模式生活化,让学生能够从传统中的沉闷课堂氛围中解放出来,在全新的活跃课堂环境中自主探索数学知识。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要自主参与学习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能够使课堂的氛围变得更加融洽,还能够使教学效果更好。
比如在进行“垂线与平行线”中的“距离”的教学时,学生必须对最短距离这一概念有着明确的认知,因此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先设置两个点,然后提出问题,比如:从a点到b点要怎样走才最节省时间?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接着,对于学生想出来的各种方案,教师要一一进行验证,只有这样才会让他们对所学的数学内容有更加具体的认识,利用这一方法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促使他们对于课堂内容的学习兴趣更加高涨。
另外,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标规定的培养目标之一,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更便于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故为了发挥生活化教学的积极作用,教师要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之后,设置一些具有探究性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比如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周长相同的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和圆哪一个面积是最大的?学生对于这个问题肯定都有各自的观点,在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使用相同长度的线来拼成不同的图形。教师要通过有效的引导,让学生通过操作对自己的猜想进行实际的验证,最后引出图形的面积公式,得出结论:周长一定的情况下,圆的面积是最大的。通过这样一步一步引导教学就可以让学生对于这一知识有着更加深刻的了解,还能够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