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流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2020-12-20 02:35王海芸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中西文化英语翻译句式

王海芸

(河南工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当今世界,随着各国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日益频繁,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翻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译者要想做好准确翻译,需要进一步学习了解和掌握跨文化交流下中西方两种语言。

跨文化交流学(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旨在研究文化和交流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对“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人与人之间阻碍交流的文化因素。跨文化交流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包括国与国、团体与团体和个人间的交流”[1]50-51。跨文化交流本身就充满了中文与英文两种语言间因差异而转换之趣。

跨文化交流中,中西两种语言转换的产生是由于双方国家的地理位置、历史的演变和民风民俗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异样性,进而导致的语言交流的不畅通。毋庸置疑,是英语翻译让中西两种文化进行了更好的跨文化交流。千百年来,翻译作为桥梁,是跨文化交流的有效手段,它对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与贡献,世界文化的绚烂与多元化正是因为有了翻译的参与。本文主要对中西跨文化交流中英语翻译的影响因素、交流中采用的翻译的基本策略,以及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功能进行剖析与研究。

一、跨文化交流下英语翻译的基本要求

跨文化交流下,将一种译语语言的文本材料代替另一种源语语言的文本材料的交际过程,我们称之为翻译。换句话说,也就是译者想办法把一种语言所传递的信息运用另一种语言等值地再次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一项跨文化的语言转换性活动过程。翻译的交际过程不是一种简单的两种语言的转换,而是一种技能,同时也是一种艺术和科学。

跨文化交流下,英语翻译应尽量做到忠实于原作的内容、风格,完整且准确地表达出来原文意思;把原作的语言内容、思想感情尽可能地表达准确;译文的语言一定要明白流畅、不生硬晦涩,使读者能弄懂原文意思。众所周知,翻译是使用两种语言进行语言活动的,但它并不是简单的两种语言的随意转换。翻译要求译者进行的是正确的选择和取舍,以及兼顾中西文化差异性的跨文化交流过程。

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译者要想做好翻译,一是需要通晓本族语和外语两种语言。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法、句法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多于相同,因此翻译不能总是简单地一对一复制,而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灵活运用相应的翻译策略处理英汉两种语言在转换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让译文最大限度上再现原文意思。二是需要兼顾中西文化的差异性。若两种文化现象相同,实现交际并不难;若两种文化现象发生冲突,交际势必会受阻。所以译者在实现功能相似进行符号转换时,要考虑译文读者对异国文化的接受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从事翻译工作并进行准确的翻译。跨文化交流下,英语翻译的准确性常常也会因为中西方文化和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以及生活习惯的差别而受到影响。

二、跨文化交流下英语翻译的影响因素

翻译是跨文化的交流,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由于中西文化的不同,所以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事先对相关文化进行有效的理解和掌握,了解语言与文化之间是紧密相关、相携而进的。在跨文化英语翻译过程中,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性,语言表达方式、中西方生活习惯都会成为影响英语翻译准确性的因素。

(一)中西方文化的影响

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时刻都在发展变化着。每一个国家及民族身份被认可的象征就是文化。事实上翻译的本质就是对语言和文化的进一步解释和交融。特定的社会文化是以特定社会的语言表现出来的,使用此语言的事物、习俗及各种活动的文化特征也是通过每一种语言的词汇的不同差异体现出来的。在人类不断发展演变的历程中,人民智慧的碰撞从而产生了文化。宏观上看,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其在内容和交流方式上有所不同。在进行跨文化英文翻译的过程中,由于中西方文化有着很大的不同,所以译者很有必要事先对相关文化进行有效理解、适应及掌握。

翻译过程中,译者只有在了解和掌握文化的基础上进行语言翻译,才能够真正抓住其中的本质。此外,不同的词汇之所以能够拥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意义,是因为其处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所以,译者也需要深入理解和掌握文化的差异,明白此差异对英汉翻译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例如:跨文化交流中,说英语的售货员向顾客打招呼时常常会这样说“Can I help you”。若不考虑中西文化的差异,译者直接译成“要我帮助您吗”。中国读者则会感到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反过来,如果将中国售货员说的“您要买什么”英译成 “What do you want to buy” 则显得译法比较突兀,让人感觉生硬。考虑到中英两方文化的差异性,需要把 “Can I help you” 改译成“您要买什么”。又如:“This is a bad day”此句有“今天是个坏日子”和“我今天实在忙极了,改天来好吗?”[2]62-63两种翻译译文。此英语句子是一个中国人和一美国人约定何时见面时谈话的一部分,中国人问美国人说:“When shall we meet today” (我们什么时候见面为好)美国人的回答是 “This is a bad day”。译文一是按照字面翻译的,读者看了难免不明白说的是什么,好像前后语无法联系不到一起。其实,这句话更深层的意思是“我今天简直忙得不可开交”。所以,译文二则更为妥帖。由此可见,文化背景是值得译者注意的重要因素。翻译时译者应该考虑两种语言在其文化上存在的不同,尽量避免错译。由此可见,翻译与文化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翻译是中西文化之间良好碰撞、交流和融合,而不是简简单单的语言之间的转换。

所以,跨文化交流中英文翻译的困难并不在于对句子结构及语法的有效分析,而在于不同文化背景下译者要清楚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并真正理解和掌握两种文化,以使译文更契合原文所具备的思想与内涵。

(二)语言表达方式的影响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反映,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沉积,社会文化时时刻刻影响着人的观念、思维及想象。中国人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性格较为温和内敛,语言表达较为含蓄委婉,这是儒释道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而西方文化恰好相反,强调个性发展,认为人比自然更重要,西方人拥有更为开放的性格——不善于迂回含蓄,喜欢较为直接大胆地表达自己,并阐明交流的重点。在中西方跨文化交流英语翻译中,语言表达的方式是基于民族文化基础之上的。所以,可以这么说,英语翻译的准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是否掌握并了解了中西方的思维认知是不同的。

在进行跨文化英语翻译时,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语言上的礼貌原则被忽视现象尤为突出。不重视礼貌原则的英语翻译,势必会影响其准确性。例如:“我告诉你我刚才去做什么事情了。”此句有 “I told you to be done” 和 “Let me tell you to be done” 两种翻译方式[3]。在跨文化英语翻译时,要注意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坚持礼貌用语原则。审视此两种句式的翻译,“Let me tell you to be done” 更为妥帖,语气上也遵循了跨文化交流的礼貌原则。能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同时兼顾中西文化的差异性则是英语翻译过程中的首要条件。

译者跨文化进行翻译时,要明白英语翻译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会因文化因素的不同会导致译文不同。翻译的准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是否掌握并了解了中西方的思维认知差异,是否在心中秉承礼貌用语的原则。只有这样,译文才能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正是由于思维认知存在不同,译者在进行英语翻时,翻译的准确性才会受到影响。跨文化交流中,只有兼顾中西文化的差异性,认真对待思维的认知,才能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三)生活习惯的影响

跨文化交流英语翻译中要想进一步增强译文的可读性,较为准确的翻译,译者需要了解因地理条件不同导致的中西方生活习惯的不同。只有认真解读中西方生活习惯的差异性,翻译过程中才会更容易操作。

例如:日常生活中的问候语因为中西方生活习惯的不同,问候方式也是尽不相同。虽然从交际功能上解读,其作用基本相同,但翻译的时候是不能盲目对等的。见面时中国人通常会询问吃饭、去哪或者是要干什么等内容。面对这种问候,英语翻译时不能直译为 “Have you had lunch” 或 “where are you going”。对比西方人,他们在见面的时候则常常会问候 “How are you”,或 “How is everything” 或讨论天气、书籍等其他内容。中国人询问吃饭、去哪或者是要干什么,我们认为是和对方很熟稔,很关怀备至的一种问候语,然而西方人却认为侵犯了隐私。

另外,中国人自古以来尊老爱幼,喜欢对人以尊称。例如王老师或王处长、王医生等称谓,这都是对别人尊称的称呼。相比较而言,西方文化中人们追求一种平等,大家都习惯直呼其名。所以跨文化翻译中要想译得更准确,译者需要充分了解中西文化中生活习惯的差异性。

三、跨文化交流下英语翻译的基本策略

沟通与传播这两种方式是跨文化交流英语翻译的内在特质。在跨文化交流英语翻译中,译者应做到忠实和真实,尽量做到准确性翻译。翻译要求译者进行的是正确的选择和取舍以及兼顾中西文化差异性的跨文化交流性活动,而不是一个单板的翻译过程。中西文化的差异性势必会对英汉两种语言的翻译过程及其翻译的准确性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也造成翻译过程及其理解的障碍。针对在跨文化英语翻译实践活动中所体现的中西文化的差异,进一步减少误译,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可以在进行英语翻译时采用以下翻译技巧,如词类转换、句式转换、加注、意译等。

(一)适时使用词类转换翻译增强可读性

鉴于中西文化的不同,跨文化交流中英语翻译时词法和语言结构方面都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为了达到较为地道的翻译,让接受者能较容易看懂译文,增强可读性,易于理解除自己国家以外的他国文化,真正达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译者需要掌握一些实用、必要的翻译技巧。首先,了解词类转换的翻译技巧。词的表述功能的外在标记即词性,它表示词所属的类别是指词在语法意义上的性别。词类转换即改变词性,一般来讲是指跨文化交流翻译中为了达到正确性并能流畅地表达原文内容而改变词的属性。跨文化交流翻译中,汉译英的过程中不可能每一个英语单词都会有一个与之词义和词性都对等的汉语词。译者如果非要词性相等的汉语词来对应译出英语的原句,就会导致汉语译文不符合逻辑结构且毫无章法,也会使读者看到原文后匪夷所思,茫然不知其意。词类转换在汉英翻译中是一项技巧,其关键在于源语与目的语之间的词汇和句子结构差异较大。

通常情况下,采用词类转换的翻译方式,目的是在跨文化翻译过程中让读者觉得译文的可读性更强。而实际翻译过程中,源语与目的语之间的词汇和句子结构差异较大。鉴于这种情况,需将原文中的英文的名词转译为汉语的动词、副词及形容词。而动词需转译为译文中的名词或形容词。而这个转换的过程也就是词类的转换。

为达到翻译的最佳效果,词类的相互转换不能机械呆板,需要灵活处理。源文中某些词的词性转换还需在遵循和忠实于英文原意的基础上进行。

例如:The pianist gave a fine performance可翻译为“钢琴家演奏得很出色”,此处是把名词performance转换成了动词。He elbowed his way through the crowd(他挤进人群),“elbow” 肘原是名词,这里转化为动词,表示“用肘推开别人挤进去”。又如:翻译中一般情况下能转换翻译成汉语的副词往往是某些具有抽象意义的名词。同位语从句 “I had the impression that Mr.John was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versity” 可译为“在我的印象中,约翰先生是该大学的校长”,此处 “impression” 一词转译成了汉语的副词。

再如:This issue is of vital importance可翻译为“ 这个问题至关重要”,此处importance 一词是形容词派生的名词转译成了形容词。Our performance was a success可翻译为“ 我们的演出很成功”,在此句中名词success 加不定冠词a做表语时转译成了形容词。The inflamma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red,swelling,fever,and pain可翻译为“ 炎症的特点是红、肿、热、痛”,此处是把动词characterized转化成了名词的用法。跨文化翻译中汉语中某些表知觉、情感的动词通常可以转译成形容词,往往用“be+形容词……”的结构表达。如:I am anxious about her health(动词转换为形容词)我为她的健康担忧。It is doubtful that he will come(动词转换为形容词)他会不会来值得怀疑。We are satisfied with what she said(动词转换为形容词)我们对她所做的一切感到满意。

(二)准确使用句式转换翻译增强句子特殊效果

在中西跨文化交流翻译中,一些英语特殊句式受语言习惯影响,较难准确翻译。例如,像无主语的倒装句和there be句式、正说反译、反说正译法、主动与被动句式转换等。

英语中为了产生一种特殊的效果,句式上常常强调语气、突出重点、渲染气氛、生动逼真,使句子结构显得更加平衡。翻译中常用到句子主谓上的倒装。相对来说,汉语中较少使用倒装语序。基于这种情况,在跨文化翻译时需将倒装语序转换为句子的正常语序。

例如:Away run the boy(男孩跑开了)。此句中谓语动词run置于主语the boy 之前。本句是一个以副词Away开头引导的主谓倒装句,还原它正常的语序,句子应该是The boy run away(Away在此句中起强调作用)。此处倒装结构是为了强调句式、突出重点的特点。

英语中 “there be” 句型可用来解决翻译表示“存在”“有”此句型的无主句。例如:“拐角处有一家餐馆”可译为“There's a restaurant around the corner”。

“没有顺利,无所谓困难”可以被翻译成 “Without faci1ity,there would be no difficulty”[4]24-27。

所谓的“正说反译/反说正译”法是指在基于中西方文化及思维的差异性,中英两种语言的翻译过程中,为照顾目的语的习惯,原语中肯定的或否定的表述可转换成目的语中否定的或肯定的表述。例如,像不带no、not、never、否定前缀non-、in-、im-、ir-、dis-和否定后缀less等的句子是英语常用的肯定的即正面的表达,不带“不”“没”“非”“未”“否”“无”“莫”“勿”“别”等否定词语的句子则是汉语肯定即正面的表达。反面表达则是带否定意义的句子。如:frost-free refrigerator(无霜冰箱)、a pollution free car(无污染的车)、keep off the lawn(请勿践踏草地)。以上几个翻译都是英语正面表达转换成了汉语反面的表达,即正说反译法。

又如:I couldn' t agree mor(我完全同意)。此句的原文在形式上是否定的,但在意义上却是肯定的。汉译时只有转换成肯定句,才能准确通顺地表达原文的意思。此句的翻译采用了英语反面表达转换以实现汉语正面表达。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也经常会看到这种情况,相比较而言,英语中较喜欢用被动语态而汉语中却主动语态居多。为了译文的可读性与流畅性常常会主动句式与被动句式进行转换。上句的译文是被动句式转换成了主动句式。His dismissal turned out to be a blessing in disguise(他被解雇反而证明是一件好事)。此句的译文是主动句式转换成了被动句式。由此可见,在中西跨文化交流翻译中,一些英语特殊句式的掌握和转换译法可以有效地帮助译者准确地翻译出地道的译文。

在跨文化交流翻译过程中,为了能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可读的流畅性,让译文能更好地被读者所接受,诸多句式转换翻译技巧的掌握及灵活运用是非常必要的。

(三)妥善使用加注翻译填补词义空缺

由于中西文化存在许多差异,跨文化交流中英汉翻译过程中英语中出现的一些词汇,在汉语中根本不可能一一对等起来,在翻译过程中就会出现暂时的翻译困难,即词义上的空缺。英汉翻译时,要想解决这种情况,译者需要做适当变通。用加注翻译法有效填补此空缺,从而进一步提升翻译的质量,同时直译加注或音译加注也是保持源语文化信息的首选方法。加注法往往可以分为音译加注和直译加注两种方法。例如用来补充诸如背景材料、词语的起源等相关信息,能够使读者真正明白译文,此方法即为加注翻译法。

一般说来,把翻译过程中对词或句子中出现的某个词语音译后并且附加一定解释性的注释称之为音译加注。对音译所作的解释可以长些也可以简短些,只要解释清楚即可。译者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解释,也可以使用位于文章页面的底部处对内容做出注释(即脚注)。除此之外,两者还可以合起来一起使用。

例如:cartoon 卡通片、Benz 奔驰车、sauna 桑那浴(源于芬兰的一种蒸汽浴)、El Nino 厄尔尼诺(现象)(指严重影响全球气候的太平洋热带海域的大风及海水的大规模移动)、Saint Valentine' s Day 圣瓦伦丁节(情人节,2月14日)。

音译加注法有时也可用来翻译句中的词语,例如:

Like a son of Bacchus,he can drink up two bottles of whisky at a breath他简直像酒神巴克斯的儿子,能一口气喝光两瓶威士忌(巴克斯——古希腊神话中的酒神)。

直译加注顾名思义指的是对原文进行直接翻译并且附加性地进行解释和注释。对直译所做的解释和音译一样,可以长些也可以简短些,只要解释清楚即可。译者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解释,也可以在文章页面的底部处对内容作出注释(即脚注)。除此之外,两者还可以合起来一起使用。

例如:孔府家酒 Kong Fu Jia Jiu(山东,一白酒的名字)、万家乐 Wai Jia Le(广东,一热水器名字)、娃哈哈wahaha (杭州,一儿童食品的名字)。

又如:“While it may seem to be painting the lily,I should like to add somewhat to Mr.Alistair Cooke' s excellent article我想给阿利斯太尔·库克先生的杰作稍加几笔,尽管这也许是为百合花添色,费力却不讨好(西方人眼里,百合花是高贵、纯洁、美丽的象征,为百合花添色指的是做徒劳无益的事)”[5]17。

(四)恰当使用意译翻译灵活传达原作内容

意译法(Free Translation)指的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又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而采用的按原文意思翻译的一种译法。意译法也属于归化译法(domestication)。英语中有些习语无法直译或直译后使人无法理解,在汉语中又找不到同义对等的习语套译,也不能再现英语的表达形式,这时只有放弃原文习语的形象和风格,

根据上下文,灵活地传达原作的内容。“意译时等值关系是在‘各级’之间自由变换的,甚至可以超过句子这一‘级’。”其好处是通过曲径探幽,改变形式,内容忠实[6]145。如:as timid as a hare 胆小如鼠(在西方文化中,兔子是胆小的象征,而在我国,兔子却象征着机警敏捷。人们常说:“静若处子,动若脱兔。”鼠在我国才是胆小的象征,所以翻译时直接加以归化)。又如:He may always possess merits which make up for everything;if he loses on the swings,he may win on the roundabouts他也许总是保持着弥补一切的优点,失之东隅的,他可以收之桑榆(译文巧妙地用汉语读者所熟悉的成语“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代替了swing[秋千]和roundabouts[旋转木马])。

再如:Everybody said how well the new Secretary was doing,but old Mr.Carr said shortly,“Yes.New brooms sweep clean” 人人都说新任秘书干得好,但卡尔老先生却马上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原文中new brooms sweep clean的字面意思是“新扫把打扫得干净”,比喻“新任职的人工作做得不错”,和汉语中的“新官上任三把火”意思基本相同,可以称得上是异曲同工)。所以把此短语归化意译为“新官上任三把火”就比较能为汉语读者所接受。

又如:When Mary graduated from high school,she looked at the world through rose-colored glasses玛丽高中毕业的时候,她把一切事情看得太简单太容易了。原文中 “looked at the world through rose-colored glasses” 如直译为“戴着玫瑰色眼镜”,读者就会觉得译文生涩,有点难以理解。但如果改换思路,意译为“看问题过于乐观”,把真正的含义告诉读者,所以译文就很清楚明了了。

所以在跨文化交流翻译的过程中,某些句子的直译可能会使译文晦涩难懂,使读者出现阅读不畅。这时候可改换思路,采用意译。恰到好处的意译可以使译文地道、简洁,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但意译也不等于漫无边际的翻译,前提是对中西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有着基本的认识,在尽量忠实于原文的情况下,达到较为理想的翻译效果。

四、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指出“翻译是两种语言间的信息转换,更是两种语言所反映的文化间交流的转换,为此,熟悉两种文化比掌握两种语言更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下才有意义”[7]5。

在跨文化交流中翻译即充当着媒介身份又像是连接交流的一座桥梁,它使得中西文化充分的交流与融合。随着人类社会对国际化、全球化的关注与日俱增,翻译作为媒介的作用就像搭建多元文化进行沟通的桥梁,这种传播作用在当代世界尤其重要。然而翻译并不是简单的两种语言符号转化与互换的一个过程。在当今世界文化的交流下,翻译这个媒介并不能够脱离文化而孤立简单的存在。翻译媒介转换的是文化,在翻译领域里翻译文化是最多的关注点。

翻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传递信息,而信息的载体是语言和文化,它是语言间的一种国际性交流。翻译的过程就是将源语言的相关信息传递给接受者。因为翻译是桥梁,具有很好的沟通和交流作用。所以跨文化交流的英语翻译是当今世界一体化、文化多元性、全球经济化的不可缺少的强有力手段。

五、结语

综上所述,翻译是跨民族、跨语言交流,同时也是跨文化的交流。跨文化传播下的翻译作为桥梁沟通了世界,它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有很强的传播功能。翻译从跨文化传播意义上讲,是桥梁也是纽带,传递思想的同时丰富了语言,使人们从其他语言文化中汲取对本族语文化有益的成分,从而变革文化、发展社会、推进历史演进。只有通过翻译,才能把人类社会不同文明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和发展阶段。

跨文化交流翻译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文化差异的种种体现,如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历史文化及价值观念所带来的差异;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运用各种翻译策略方法应付和解决由文化差异所造成的困难和问题,使翻译得以顺利进行。

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只有从跨文化的角度出发,兼顾中西文化的差异,并且在翻译的过程中融入中西方文化,译文才能更符合原文,更加容易让人接受并具有可读性。这样才能在确保英语翻译准确性的同时又进一步使中西文化有了交流和融合。要使翻译得以顺利进行,译者在跨文化翻译的过程中,应扎实地掌握一些翻译的策略,并适当地使用词类转换、句式转换、音译加注及意译的一些翻译方法,通过跨文化翻译使中西文化进行不断的融合与交流,让翻译成为一个传播世界不同文化的桥梁。

猜你喜欢
中西文化英语翻译句式
基于新媒体专业能力培养的“中西文化比较”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地铁站内公示语英语翻译的特点和技巧
满文简单句式之陈述句
逆向思维在大学生英语翻译教育中的导入和培养
中国谚语VS英语翻译
书介:《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中西文化交流研究的治史经验与方法——澳门大学汤开建教授访谈录
从电影《推手》看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文化差异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影响分析
特殊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