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花港迎春小学 邹思怡
小学是学生漫长学习生涯中的重要奠基期,这一时期学生养成的行为习惯、学习态度、思想观念、精神风貌会影响个体以后的发展。班级管理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影响着学生思想的发展,关系着班级风气的走向,决定着班集体中个体发展的高度。因此,有效的班级管理就尤为重要。教师作为班级的直接管理者,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及不同时期学生发展的特点,采用有效的教育手段,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活动,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
爱国主义是个体对国家与民族的归属感,是学生道德正确发展的基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特殊使命,是树立文化自信的基石。小学阶段的学生,单纯地讲述爱国主义太过抽象,不能让学生从根本上感受到爱国之情。面对这样的学情,教师可以利用班会课等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革命歌曲联唱、英雄故事会、主题演讲等,让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接受情感的熏陶,为学生打下红色的思想烙印,开拓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
比如,在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之际,教师便组织学生开展了以“寻伟人足迹,学爱国精神”为主题的演讲。为了确保活动环节的有效进行,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准备了演讲稿,并且请语文老师进行了专业的指导。班会开始后,为了让学生更快地进入状态,体会到抗日战争时期革命英雄人物面临的危险,教师播放了歌曲《长城谣》。这首作品是“七七事变”爆发后的产物,表现了当时国人愤怒的心情,激发了人民同仇敌忾、共同抗敌的爱国热情。利用导入课堂,奠定了本节课的感情基调,便于学生之后的演讲。为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教师还准备了相应的奖品,组成了由其他科任教师组成的评委团,为学生的演讲打分。这些环节增强了活动的仪式感,强化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实践活动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接受学习,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能力与情感的共同进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用一句话来概括教育:“教育即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规则的约束,所谓规则就是一套适用于所有学生的标准。班主任教师为班级成员制定适合其发展的行为规范,可以约束其在校园期间的行为,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为个体的进步打下基础。此外,规则也是维护社会运行的重要工具,从小培养学生遵规守则的意识,有利于学生以后的社会参与、社会活动,为学生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打下基础。
为了约束学生的行为,教师在班级成立之初就带领学生制定了本班级的规范。以往,由教师制定的规则往往会在落实时激起学生的反感,让学生的行为与教师的期望背道而驰。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正是没有让学生参与到班级规则的制定中。德国社会学家哈贝马斯曾经说过:“没有主体间的有效性就没有规则。”教师以成人的思维和要求来约束学生的行为,学生无法从中获得共鸣。为了弥补这一问题,教师在班会课上组织学生共同进行班级规范的制定,由学生提出在校园生活中要注意的事项,教师补充,大家形成共识。这些在共识基础上演变出的规范,可以更好地约束学生的行为,让学生在生活中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并将这种意识带入到以后的生活中,为其规则意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
学生是班级生活的主要参与者,在班级生活中应占主体地位。教师要时刻保持这种意识,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集体的力量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
教师的期望效应又叫“皮格马利翁效应”,强调的是教师的态度对学生的影响,即教师对学生抱有的期望会是学生成长方向。有一句话可以形象地概括其原理:“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这一理论运用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要求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鼓励性评价总结学生的行为,对学生的发展提出合理的期望,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与期盼,促进学生的内在发展,在保持共性的同时,让学生获得个性的进步。
在校园生活中,教师作为学生朝夕相处的长者,要积极地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学生行为正确时,教师及时给予肯定,不仅可以让个体获得正强化,还可以利用个体的榜样作用,影响其他班级成员的行为;学生行为出现偏差时,教师也要及时地进行调整与教育,这样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引起其他集体成员对自身的反思,养成良好的班风。在此类评价的过程中,教师都可以运用语言的艺术,对学生提出自己的期望,这种期望要是合理的、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愿望,不能提出学生达不到的要求。
比如,教师在看到某位同学成绩进步的时候会道:“这位同学近期的学习态度十分认真,成绩也有所进步,值得大家学习。如果字迹再工整一些,相信成绩会更好的。”教师在表扬学生的同时,也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近期的行为,激发学生弥补自身的不足。
除此之外,教师的期望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养成积极向上的态度,促进学生的进步。尤其是面对学困生,教师更要耐心对待,营造一个温馨、平和的班级氛围,为其发展提供时间。
教师的专业被称为师范专业,即“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班主任教师不仅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更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向上的人生态度。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向师性,会无意识地模仿教师的行为,小到教师的字迹、说话的语气,大到教师的人生态度、社会观念,都会影响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将乐观向上的态度展现给学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成长。
在日常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态度要和蔼,解决问题时不能简单粗暴,不能将生活中的情绪带入到教室里,要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地展开教育工作。尤其是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教师要有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不是通过讽刺、挖苦、呵斥等手段来压制学生的思想。这些激烈的行为虽然会让学生看起来乖巧许多,但是容易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让其变得消极、自闭,对人、对事缺乏耐心,不会理性地与他人沟通,助长学生的不良习惯。此外,教师还要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遵规守纪、以身作则,努力让自己成为学生生活中的榜样,用行动影响学生的行为发展。
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肩负着学生的成长,关系着祖国的未来。人民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以社会道德标杆来约束自己,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
总之,教师的工作关系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需要我们时刻认真对待。班主任教师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更要以健康积极的态度、永不磨灭的热情、源源不断的爱心来呵护学生,以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五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