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周玲玲
新课改推行至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很多学校都将“减负”作为工作的重点。但是,“减负”不只是口号,也不只是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那么简单,而是应该提高教学的质量,将“核心素养”作为培育重点。因此,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为切入点,深入分析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策略。
和其他版本教材不同的是,部编版语文教材在每一个单元都提出了具体的语文要素。所谓语文要素,指的是促进语文素养发展的重要目标,主要包括基础的语文常识、必备的语文能力、单元学习策略等。简单来说,语文要素主要包括“教什么”和“学什么”两部分内容,是实施单元教学的前提条件,更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可以落实语文要素,就能实现培育核心素养的目标。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其中编排的所有课文都以“舐犊情深”为核心主题,文中隐藏着细腻、含蓄的情感,需要学生认真品读才能有所领会。而语文要素则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其一是悟情,重点品读文中的场景和细节;其二是表达,表达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与看法,和单元主题不谋而合。根据这一语文要素,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必须明确单元的教学目标,如“第一,认真默读课文,试着揣摩文中的场景以及细节,想想这些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第二,抓住核心语句深入品读,体会词语运用对情感表达效果的影响;第三,联系实际生活,试着写下自己的感悟,体会语言表达的魅力。”比如,学习《慈母情深》,要求学生重点品读文中的核心语句,试着去掉关键词,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增加学生对文章情感的体会。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育核心素养”是重中之重,需要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老师需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单元包含的语文要素,并结合要素制定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以形象思维为主,是小学生思维的核心特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必须加强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知识。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编者精心安排了丰富多样的图文,不仅有着丰富的体裁,而且内容生动有趣。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文本,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更加直观的阅读情境,用视频、音乐、动画以及图片等资源为学生构筑更加有趣、形象的阅读氛围。
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时,教师首先用富有感情的语言进行导入:行万里路,踏遍祖国的山川,看遍无数美景,是每个人心中的愿望。我们的祖国有着无数秀丽的山川,而小兴安岭正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下面,我想通过一组视频,让大家近距离感受小兴安岭独特的美。”随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设施将视频进行播放,让学生体会小兴安岭的地理位置,“看”到小兴安岭的四季变化,让学生对小兴安岭产生直观的认知。此时,学生多半已经生发出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则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将注意力转向文本,要求学生快速阅读文章,用联系上下文和查字典的方式梳理文章中的生字词。接着,教师要求学生细读课文,让学生结合视频以及课文内容,想一想小兴安岭四季都有哪些特征、有哪些独特的风景。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文中的重要语句展开分析。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学生对小兴安岭的了解得到了进一步加强,阅读的兴致也获得了有效提升。
多媒体教学,是互联网时代发展中的产物。通过多媒体的辅助,语文教学更加丰富多彩。不仅有大量的教育资源,还可以有效扩展语文课堂,带给学生更加生动的学习体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引导思维训练,是帮助学生形成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而思维训练,则取决于课堂提问才能实现。有的教师热衷于“独角戏”,尽管课堂里坐满了学生,也视若无睹,尽情地表达着自己的观点,完全不在意学生的情绪反映,这样的教学只能带给学生压抑的感受。所以,为了避免此类现象,教师应和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而提问正是最佳的互动方式。在提问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能力必然可以得到有效的锻炼与提升。
例如,在教学《我们奇妙的世界》这篇课文时,教师先借助多媒体电教设施,将日出日落、名山大川等自然风光进行展现,为学生营造真实的自然情境,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当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教师向学生展开提问:“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你们日常所见的世界到底是怎样的?”当教师问出这个问题,犹如给平静无波的湖水里投下了一颗“炸弹”,很快炸起了阵阵的“涟漪”。学生忘我地阅读,注意力整个集中在文本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继续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觉得作者眼里的世界又是如何的呢?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这些问题具有极强的梯度性,可以一步步延伸学生的思维。与此同时,教师可安排小组合作,强化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很快得到答案:在作者眼里,世界无疑是奇妙的,同时从天空和大地两个角度展开分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科学的提问是增进师生了解、激发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需要注意的是,提问必须具备合理性、阶梯性,对学生的思维有明显的引导作用,这样的提问才是真实有效的。
学习语文,并不仅仅为了掌握大量的文学知识,更为了提高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尤其在小学阶段,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既可以将其作为交际工具,也可以在无形中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滋养。但是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过分关注语文的工具属性,却忽略了语文教学的德育属性。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如何形成?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教学的侧重点,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注重渗透文化教育。
例如,在教学《陶罐和铁罐》这篇文章时,有的学生虽然了解这篇课文主要表达的哲理,但是却不明白为何作者选择“陶罐”和“铁罐”这样两个意象进行阐述。事实上,产生这样的现象,是由于小学生的人生阅历不足,文学修养有限的缘故。作者正是借两种不同材料的罐子,表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这样一个事实。针对“陶”和“铁”这两类材质,教师可以为学生拓展历史和文物相关的知识。比如,铁器来源于什么时代背景、陶瓷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又有怎样的影响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尽情地为学生渗透文化相关的常识。接着,为了增进学生对课文内涵的理解,教师可以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陶罐”和“铁罐”,并在课堂上展开对话。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培育核心素养的目标得到巧妙落实。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一定要注重文化教育,因为文化教育同样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定要引起教师的重视。
“培育核心素养”是语文一线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话题。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教师常常舍本逐末,忽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了避免产生此类现象,教师应该采取更加多元化的策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