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水泉教育管理中心旱平川小学 刘志荣
劳动技能课以操作性、实践性教育为主,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技能意识和建立创新劳动思维能力为主要目的,以引导学生获得积极的生活劳动技术体验,形成良好的劳动素养为主要教学目标,对加强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独特的推动作用。
劳动教育是我们国家基础教育的重要方面,劳动技术课是综合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在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劳动技术课程是义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并初步掌握一定的劳动技术。
1.劳动技术课无用论。有人认为,学生未来走进社会后,有充足的时间去劳动,到那时自然而然就能掌握劳动技术,尤其是农村学生,放学回家经常参加劳动,因而学校没有必要专门开设劳动技术课。为何会产生这样的认知错误呢?这是因为他们把简单的身体劳动与劳动教育混为一谈。学生在参与简单的身体劳动时可以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但这与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相比,效果较低,且不完整。
2.劳动技术课影响学习论。也有人认为,在学校中设置专业劳动课程会严重压缩学生的学习和休息时间,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和学生家长过度看中学科成绩,把成绩好坏作为直接判断一个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劳动技术学科课程是小学阶段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养,进而努力把学生培育成为一个具有劳动技术专业知识、创新劳动思维、实践劳动能力的优秀一代的一门重要课程。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很多高等学校里劳动科学技术专业课的开展并不顺利,劳技课形同虚设,学校没有充分认识抓好劳技课的重要性。
1.拓宽知识领域,培养想象能力。劳技课是具有广泛的社会科学性和文化技术知识的一门技术学科。如计算机、摄像、果树种植栽培、工艺美术及其高科技产品制作等,这些专业课程中包含有许多学生以前学过的物理、化学、生物、几何和工艺美学知识。劳技课不仅能够进一步扩大学生的劳技知识理解视野,对于了解实际生活,也大有裨益。想象能力是完成创造的重要前提条件,任何创造都离不开人的想象力,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劳技课教学是抽象思维与具象思维的有机结合,是理论模仿性与实践创造性的有机统一。在劳技课中如何结合学校教学实际,培养学生的综合想象能力,是建设劳技课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
2.提高学生积极性,开发智力。学校劳动技术实践课程的教学要为学生创造更多参与劳动技术实践活动的良好机会,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劳动技术的兴趣和欲望,引导他们在各种体验性、探究性的技术学习活动中掌握基本的技术知识与实用技能,亲历劳动技术实践活动的一般发展过程,获得劳动技术知识的实践经验。
比如,在教学《纸杯灯笼》时,教师可以创设几个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动手操作兴趣。首先,创设学习情境。课前精心布置教室,在门上、窗上挂上灯笼,并用彩条进行美化,让学生以愉悦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之中。其次,创设欣赏情境。教师可以在课前收集优美的灯笼作品、元宵节赏灯的录像,并做成课件,激发学生做灯笼的欲望。教师还可以创设美妙的音乐情境,播放中国传统民乐,营造轻松惬意的制作氛围。这一系列的情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国传统灯笼的美观性、实用性。这样可以发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良好作用,也可以充分调动其劳动和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发明创造能力。劳技课程具备很强的实践性,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发明能力。发明创新能力的提高是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标志,教师在充分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要高度关注学生的发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发明创新能力。当然,学生的发明是低级的,不要提出太高的要求,只要学生的作品有新意,就算是好的发明。
比如,传统节日的来历、风俗、特色食品、物品等,学生先查资料对其进行了解,既节约了课堂上教师讲解的时间,也能让学生对传统节日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再比如,做汤圆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芝麻、肉可以做馅外,还可以用什么材料?风筝的图案可以怎样设计?灯笼可以做成怎样的形状等等。总而言之,在制作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自主性,发挥想象,鼓励其在传统文化技能领域进行创新。系列活动的开展让我们真正看到了学生的无限发展潜力,劳技课程就应该让学生充分享受创造美好生活的快乐。
科学知识与专业技能对小学生来说,永远都具有极大的生命魅力。各个阶段的学校都应积极开设劳动技术课,充分认识到其对学生成长的巨大意义。劳技课教学正是以它丰富的科学知识性和科学技术性吸引着学生,并引导他们在探求科学知识和新技术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进。实践证明,劳技课在提高学校青少年和小学生社会文化专业知识综合素质水平方面,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