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实验小学 冯凯华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提出,小学阶段的数学学科主要包含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共十大核心素养。这十大核心素养看似复杂多样,但概括总结起来,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也就是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通过有意识的教育培养而掌握的能够认识世界、理解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系列的蕴含在数学思维里的综合性品质。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有利于帮助学生打开数学世界的大门,带给学生神秘而又富有规律的数学体验,为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和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思维基础。
但当前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在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渗透方面主要还存在如下问题:(1)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的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核心素养的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不够全面和精准,导致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安排上较为生涩和粗糙;(2)小学数学与生活实践密不可分,因此在教学上切不可脱离生活实际空谈知识,但部分教师由于急功近利,过分追求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从而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违背了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3)有些教龄较大的老教师即将退休,对教育事业失去热情,并不能很好地跟上时代潮流,在小学数学课堂里融入核心素养培养的相关内容,而是沿用讲授法、满堂灌,辅以题海战术进行巩固,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以下笔者将针对这三个问题,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谈谈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课堂开展措施。
要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设计。只有对课堂教学的每一部分都进行提前预设和把握,小学数学教师才能在课堂里游刃有余地渗透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有计划、有目的、有把握地对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进行潜移默化的提高。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混合运算》这一课时,教师首先要深入研读教材,弄清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使学生掌握包含两级运算的三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细心、耐心的做题习惯和灵活计算的能力。因此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安排混合运算的抢答环节,在你争我抢的课堂抢答过程中巩固知识点,使学生能够牢牢记住运算顺序,锻炼学生快速且准确地进行混合运算能力。
要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要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只有把数学融入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学数学教师才能在课堂里让学生卸下对枯燥无趣的算式和数字的排斥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数学的本质,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购物》的相关内容时,由于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有直接联系,教师便可在教学时创设生活情境,将课堂打造成一个商业城,按小组把学生分为银行、文具区、服装区、商店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配备三到四名工作人员,负责兑换钱币和收银,其他学生则充当顾客。在做好这些安排之后,根据教材内容,文具区率先开业,顾客可先到银行领取10 元的购物基金,注意此时银行的钱币没有完整的10 元纸币,需要银行工作人员在零散的钱币中凑够10 元交给顾客,然后再由顾客拿着钱前往选购,和文具区的工作人员共同完成付钱和找零的环节。此后的服装区和商店区也依据这样的流程执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真正如同身临其境般拿着钱币进行操作,在模拟购物的同时,无形中对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钱财分配能力进行了培养。
要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要转变教学模式,活跃小学数学课堂。只有善于根据课堂需要及时转变教学模式,小学数学教师才能在课堂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大限度地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提高课堂互动参与度,提升课堂质量。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组合图形的面积》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在设备上出示几个组合图形,将5~7名学生分为一组(注意每组平均数学水平),每组分到一个组合图形,然后教师要求每组根据组合图形的形状提出2~3 种面积的求法,并派出代表到黑板前进行讲解。这样的课堂转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把课堂交还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做课堂的主人,有效活跃小学数学课堂,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的核心素养的目标。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里融入核心素养培养内容已是新的教育背景下的必然要求,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引起高度重视并积极主动配合,自觉摒除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素养,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创设生活情境、转变教学模式等措施逐步对学生的身心施加影响,提高学生面对快速发展的未知世界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