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 汤燕波
其实简单来说,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就是为了学生能够形成数学思维,善于且乐于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甚至最终成为他们人生发展或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凭借。虽然数学核心素养意义重大,但小学生年龄尚小,尤其是中低年级学生,不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难免会出现“随心所欲”的倾向,兴趣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引导者,让学生从自己的意愿出发,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师生共同努力,实现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
想要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乃至于爱上数学,最重要的就是培养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数学学科的特点在于其中有大量比较抽象的概念,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去领悟,而小学生的年龄又比较小,各方面阅历都还不够丰富,导致他们在理解抽象概念时往往缺乏适当的落脚点,容易让思路进入死胡同,久而久之,就不再愿意花力气理解,而只是对知识点进行生硬枯燥的记忆。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受到极大的挫伤,不利于他们数学思维的形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通过更加灵活的教学手段或教学情境,为学生的思考创造便利,让他们觉得数学是有趣的,愿意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上。
例如,在教学生“认位置”时,可以引入游戏因素:教师快速说出“左”或“右”,学生听到后举起相应位置的手,经过几轮后,看谁错得最多,就要为大家表演个小节目或讲一个小故事。这种方式既可以有效加深他们对位置的记忆,又让教学充满了趣味性,活跃了课堂氛围,改善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又如,在让学生认识图形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给他们展示一些特殊的形状;或者出一些有趣的谜语,让他们根据谜语画出图形,都能让他们感受到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调动他们的好奇心。
有句话叫“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数学知识的学习也同样遵循着这个道理。教师能给学生带去的是数学知识的一些本质规律和部分具体的应用实例,相对于现实生活中数不清的数学应用场景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学生今后必然要依靠自身的力量不断学习,才能应对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层出不穷的各类问题。所以教师必须让学生学会怎样去学,而不只是决定他们要学什么。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在平时安排更多的内容交给学生去主动探究,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试着摆脱教师这根“拐杖”;也可以适当加入小组探究的模式,让他们能够互相学习,锻炼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例如,在学习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后,教师可以给出由多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组成的特殊图形,让学生尝试计算特殊图形的面积。学生为了成功解答,必须尝试对特殊图形进行分割,拆分成几个自己知道如何计算的部分,从而有效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今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思路也会更加开阔,知道从何入手。又如,在学习统计表后,教师可以对学生两两分组,让他们分工配合制作“班级同学最喜欢的游玩地点”统计表,让他们学会如何与人交流沟通、分工合作。
让学生能够在当下和未来的生活工作中灵活有效地运用数学知识,既获得个人的成功,又能助力国家的发展建设,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评判学生是否具备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标准。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生活实际的重要作用,即“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课堂教学中除了教材里的一些生活化案例,教师还应该多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从中寻找教学资源,同时也要推动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比如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进行课外实践,或与家长默契配合,由家长在日常家庭教育中渗透数学知识的学习与运用。
例如,在学习完“认识方向”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发言:自己家在学校的哪个方向,学校又在家的什么方向?在大家可以比较熟练地运用后,教师可以把问题进一步复杂化,比如在事先准备的地图上标注学生的家庭住址,然后让大家说出某两个点分别位于对方的什么方向,又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教师还可以与家长沟通,比如在学生日常出游时,家长让学生注意出行的方向,尝试着画一个简单的路线图,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把学生的作品收集上来进行展示,增强他们在数学知识学习上的成就感。
综上所述,经济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一方面,国家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另一方面,对人才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往只看重考试成绩的方式正在被时代所抛弃。所以,不论是为了学生的未来还是国家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师都有必要重新审视以往的教学方式,针对新的需求去芜存菁、推陈出新。希望广大同仁都能够切实认清自己所肩负的重要责任,在教学工作中继续保持开拓创新的精神,努力为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开创出一个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