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优化设计

2020-12-17 02:31:36江苏省南通市实验小学赵卫东
数学大世界 2020年26期
关键词:等式内角面积

江苏省南通市实验小学 赵卫东

教育心理学强调了问题对于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也印证了这一点。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借助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思路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拓宽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优秀教师往往能巧妙地设计问题,使问题能够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一、设计难易适中的提问

提问的难度对问题教学的效果有莫大的影响。具体来说,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相比,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会缺乏挑战性,轻松就能得出答案,不能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如果问题难度较大,又会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压力和挫败感。因此,教师需要把握好所提问题的难度,让学生既感到有一定的挑战性,又不会无计可施,进而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公顷和平方千米》一课时,设置问题:“有一块正方形的土地,已知边长是100 米,面积是1 公顷,请同学们经过计算判断面积单位,从而得出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需要通过公式推导计算才能得出答案。教师给出思路提示,让学生巧妙利用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来求出以平方米为单位的面积数字,即等于1 公顷,建立等式很容易可以得到“1 公顷就等于10000 平方米”,这是第一个面积等式。之后,教师顺着思路再设置提问,让学生探究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和平方米之间的关系,同样可得“1 平方千米等于1000000 平方米”,这是第二个面积等式。将两个面积等式放到一起对比,经过推算很容易得到“1 平方千米等于100 公顷”,问题得到了解决。回顾整个探究过程,教师是通过正方形面积求法和等式推算两个知识点,引导学生联系了前后所学内容顺利得出最终答案。因此,教师需要注意问题的设计要与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理解深度相对应。

二、设计富含思维的提问

教师需要在提出问题后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探索时间,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互动交流,积极投入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投入到专注的思考中,最终获得问题的答案。

传统数学课堂中的问题教学模式是即时性的,教师抛出问题,学生立刻作答,并没有给足学生时间去探究问题,这样的提问并没有发挥最大的作用,学生的思考可能会被教师迅速地讲解打断,甚至都来不及思考。因此,教师应当留出充足的时间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拓宽思维。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先展示了日常教学用的两块不同形状的三角板,并据此提出问题:大家可以看到这是两块三角形的工具,一样都具有三个角,那么这三个内角加起来的度数一样吗?同学们可以先大胆猜测,再通过计算验证答案。如果教师选择直接告诉学生结论,不仅让学生失去了一个锻炼思维的机会,前面问题的提出也并没有发挥作用。因此,教师需要设置疑问,让学生自己分析条件,一步步推导,靠近正确结论。比如,学生想要知道两个三角板的内角和,首先就要知道三个角各自的大小,根据教师给出的具体角的度数,通过计算得出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到这一步,教师可以由特殊性向普遍性延伸,提出疑问: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吗?学生沿着自己的思路继续探究,多方实验,验证结论的正确性。教师在提出问题后给足学生时间自主思考、探究问题,拓展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让问题的引导作用得到全面凸显。

又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简易方程”时,学生经过初步学习已经掌握了方程的概念,但是可能在等式和方程之间会有所混淆,于是教师提出问题:2x+5=6 是方程还是等式呢?这两者有什么异同点呢?通过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去探究重难点,获得突破。

三、设计具有冲突的提问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前后所学的知识基本都是具有较大相关性的,牢固掌握旧知识有利于新知识的接受和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将新旧知识串连起来学习,做到“温故而知新”。数学教师要明确新旧知识点串通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遇到新问题时多多联想所学,从中受到启发,拓宽知识面和思索的能力。新旧知识的矛盾是设置问题的较好机会,教师可以于矛盾中体现前后知识的联系和差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学着通过旧思路去寻找新启发,能够有效提高自身探究问题的能力。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求积的近似值”一课时,可以列举生活中的例子,比如买菜付钱,让学生计算出三位数的结果,做求近似值练习。计算一般是要求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小数,但是现实中,买菜还是算到角比较方便找零,这便是要求保留一位小数即可。此时教师可以提出疑问:这种情况下应该保留一位还是两位小数比较合适呢?通过这种有针对性的提问,让学生聚焦矛盾点,联系前后所学知识进行比较思考,更能让学生理解取近似值应该是根据具体情境下的实际需求进行的。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课堂提问的设计是一门需要不断精进、持续完善的学问。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妥善布置问题,以期达到最佳引导作用,并教导学生学会自主提问。此外,教师应该灵活处理应对具体教学情况,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性格特点不断调整,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等式内角面积
多边形内角和再探
怎样围面积最大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最大的面积
巧用面积法解几何题
组成等式
三角形分割问题
一个连等式与两个不等式链
巧用面积求坐标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