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白蒲镇林梓小学 沈安丽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数学新课程的核心追求,小学数学教学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为基本“切入点”,在数学教学中应彰显学生的主体精神,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平等地看待每一层次的学生对数学“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关注学生的生活与人格养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层次、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采取贴近生活实际的个性化的教学方式,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最大化”的发展。教师应以学生身心发展的独特性与学生特有的生活环境出发,精心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素材,让抽象化的数学问题与生动鲜活的生活事物或现象发生有效的链接,以有效地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从而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切之感,以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数学学习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构建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化数学学习情境的方式、方法、策略是多元化、多维化、立体化的,教师可以用数学游戏去构建,可以用角色扮演去构建,可以用参观访问的方式去构建,可以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等方式去构建。比如,学习“元、角、分”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构建超市购物的生活化情境,让学生扮演超市售货员与顾客等不同角色模拟购物活动,学生在购物的过程中认识“元、角、分”,同时,加深了对小数的初步认识,学习了小数的加减法与乘除法等方面的计算。这样的超市购物的生活情境的构建实现了“寓教于乐”,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学习活动之中,直观化、生活化的情境更能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生激发数学学习思维活力的“起点”。但令人遗憾的是,传统数学课堂上,学生质疑已走向了误区,有的学生无疑可质,有的学生不敢质疑,而教师在这样的传统课堂上未能准确把握提问的契机,或者本身就缺乏提问的艺术,导致数学课堂上的提问陷入了误区,或是问题多于空洞,或是难度过大或过于简单等。数学新课程倡导教师着力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平等、民主、和谐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求新求异,以保护好学生质疑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比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后,教师就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从比的基本性质出发,大家还会想到其他什么性质?”“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张开了想象的翅膀,思维活力迸发,有的说想到了分数的基本性质,还有的说想到了小数的基本性质等。事实上,这样的基本性质问题确实存在相互联系,当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基本性质的不同点,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辨析,从而强化数学知识的联系与转化,让学生实现数学学习的“再生长”。
数学新课程鼓励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体验“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哲理,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以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真正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构建的贴近生活的现实情境中去感受数学的实用性。比如,教学“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后,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去想一想现实生活中遇上如制造圆柱形烟囱、圆柱形通风管与圆柱形下水管道等所需材料的面积时,本质上就是利用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的构建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寻找数学知识的热情与兴趣,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需强调的是,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的途径是多元化的,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开展系列性的数学学习活动,如开展数学学习小游戏,开展数学学习小调查、访问,开展数学学习的实际测量。比如,让学生利用比例的相关知识去测量自己家楼房的高度、测量一棵大树的高度、测量电线杆的高度等。学习“利息”的有关知识后,让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到银行去存钱,让学生在实际问题情境中学习到利息、利率、利息税等相关知识,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总之,数学教学应回归学生的生活,教师应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从数学教材(文本)实际与学生数学学习的实际出发,努力挖掘日常生活中数学学习的有效素材,为学生构建数学学习的有趣的生活化情境。倡导学生努力去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鼓励学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运用数学的态度去观察、去分析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用数学的眼光去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力求让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真正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和魅力,以激发学生亲近数学的强烈愿望,让学生不断提升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