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族音乐具备较强的民族特征,彰显着民族的主要特色,并且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民族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涵盖较多的民族文化知识,并且体现着各民族人民的生活习性和文化风格。在音乐实践过程中,不仅要继续延续和突出民族风格,更应保留和加强文化底蕴,保持二者的有效统一,这样才能不断拓宽民族音乐的发展空间,实现对传统民族文化的有效发扬和传承。
关键词:民族音乐 音乐风格 文化底蕴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2.034
民族音乐发展历史较为悠久,是本民族艺术形式的高度升华,也是本民族人民艺术品位的有效提炼,是广大人民群众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但是,对于不同民族的民族音乐而言,其所具备的音乐风格以及所蕴含的文化底蕴也就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就应加强对其的研究,确保彰显更多不同种类风格的民族音乐,充分反映出人民群众的愿望,这样就给民族音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思路。本文就针对民族音乐的风格及文化底蕴展开具体的分析与讨论。
一、民族音乐的主要风格
民族音乐是各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不同种类优秀文化的大集合。不同种类的民族文化之间既具备一定的相似性,又各具特色。其中,较西方音乐文化不同的是:民族音乐更加突出“勤劳”“质朴”“宽容”等特征,这样就给社会的稳定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并且给人民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下面,笔者就针对民族音乐的主要风格展开具体的分析与讨论。
1.音乐形式
针对民族音乐而言,其主要可分为:民间歌曲、民间器乐以及民间说唱音乐等多种音乐形式,并且各音乐形式还与民族舞蹈等艺术形式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其中,从音乐的构成来看,民族音乐主要就是以五声调式为基础,并且更加注重音乐的横向进行。民族音乐在演奏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单旋律或者单音体系,很少会用到和声。而所有的艺术形式往往都是以审美为主要衡量标准,对于民族音乐而言,也具备同样的审美要求。由于民族音乐具备较强的民族特征,故其在艺术风格上,就更加讲究旋律的韵味,并且有时还会使用到加花或者变奏等手法,这样就更加突出了民族音乐特有的民族性和艺术性,以此就会给人们呈现出更多美的感受。
2.节奏旋律
节奏和旋律是构成音乐的两大主要要素,尤其是对于民族音乐这种较为特殊的音乐形式,节奏和旋律更是关键。其中,节奏一般就是为情绪而服务,而旋律则决定了音乐的主要基调。若想要营造一种较为紧张的氛围,就可使用短促的節奏,如果想要营造一种较为舒缓的氛围,就可采用较为悠长的节奏,确保通过控制节奏的长短来给听者提供不同的试听感受。其中,对于民族音乐的旋律而言,一般都比较自然和圆润,而为了确保整个乐曲具备较强的生动性,一般都会添加各种装饰音,或者采用变奏的手法来实现对节奏的美化,这样就能呈现出更加活泼的音乐风格。此外,对于不同的民族,民族特征和发展背景的不同,其所采用的节奏旋律也就不尽相同。对于性格较为乐观的民族而言,其的民族音乐就较为活泼,而对于性格较为沉郁的民族而言,其民族音乐就具备舒缓的特征。因此,节奏旋律也成为区分不同民族音乐风格的要素。
3.音调和音色
音调主要就是指声音频率的高低,并且有高音和低音之分。其中,音调的不同,所代表的思想感情也就不同。一般来说,高音都代表着喜悦、兴奋和自豪,而低音一般都代表着沉郁和忧愁。其中,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而言,其通过民族音乐所表达出的民族情感也就不同。例如:蒙古族人民的生活环境大都在草原,且整个民族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较为曲折,故蒙古族音乐的音调多以低音为主,这样也从侧面表达出了蒙古族人民忧伤细腻的情感。
4.展现民族生活的歌词叙事
民族音乐并不是凭空编造的,而是基于一定的生活背景和民族特色,通过具体的事件完成对情感的表达。因此,不同民族的民族音乐大都彰显了各个民族特殊的生活情境。
譬如:藏族音乐中就展现了藏族人民特殊的高原生活,并且音乐中也展现了藏族农业生产生活的各个场景,是藏族人民生活的具体体现。因此,民族音乐也就展现了不同民族的生活。
5.运用民族乐器进行音乐伴奏
要想呈现出更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有时还需要相应的民族乐器进行辅助,这样所呈现出的作品才会更具感染性。其中,不同的民族,往往也有着属于自己的民族乐器。而在民族音乐中运用本民族特有的民族乐器,就会更加突出本民族音乐的民族特征。而当前有些民族在设计民族音乐时,也都应用了特殊的民族乐器,像马头琴、琵琶、二胡等,这样也就使得整个民族音乐具备较强的审美性。
二、民族音乐的主要文化底蕴
1.和谐统一的音乐表达手法
民族音乐的本质就是以音乐的形式,给人们的生活增添更多色彩,确保不断激发人们心中的民族情感。因此,民族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充满了人们对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的表达。而较西方音乐不同的是:民族音乐具备和谐统一的音乐表达手法,且多用变奏、起承转合的音乐手法,来传递出和谐、忍耐的感受,这样人们就能感受到音乐的美,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其中,从音乐结构的角度来看,民族音乐更加讲究均衡、对称和平稳,确保各个因素的和谐统一。
譬如:《春江花月夜》这首乐曲中绝大多数的乐句都比较对称,并且在乐曲的结尾处还运用了“鱼咬尾”的表现形式,给人们营造了一种更加和谐宁静的意境,这样人们听起来就更舒服。此外,民族音乐还实现了刚柔并济,将情感描述得恰到好处,以此给人们呈现出更多美的感受。
2.虚实结合的意境
虚实结合是当前音乐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只有营造出虚实结合的意境,整首音乐作品才会更具魅力和感染力,才会吸引更多的听众。其中,民族音乐不像其他西方音乐,或者其他雕塑等艺术作品一样,其所具备的民族特征,使其具有一种特殊的意境,而这些意境并不是通过某一具体物象表达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和所营造出的氛围所体现的。故要想感受到民族音乐所体现出的虚实结合的意境,不仅需要听众感同身受,而且还需要听众具备一定“悟”的能力,能够在感悟过程中,摆脱技术的困扰,把握音乐的本质,以此感受到民族音乐所营造的“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意境。
3.民族道德
社会是由每个个体组成的,而每个个体的行为又构成了社会的基本伦理道德规范。其中,民族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音乐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反映了整个民族特有的道德规范要求。因此,民族道德成为民族音乐所具备的主要文化意蕴。
4.民族生活常识
民众在生活实践中会积累大量的生活常识,而常识的大量累积就会逐渐演变为民众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其中,民族音乐的创作并不是凭空想象的,也不是无根无据的,而是主要依靠民族特有的文化底蕴和民众所具备的生活常识构成的。因此,民族音乐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该民族民众生活的主要习惯,反映出了该民族的主要习俗。
不断研究与分析民族音乐的风格及文化底蕴,对于实现民族风格与文化底蕴的有效统一,更加凸显出民族特色以及有效实现对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就可从音乐形式、节奏旋律以及展现民族生活的歌词叙事等方面实现对民族音乐民族风格的描述,并从和谐统一的音乐表达手法、虚实结合的意境以及民族道德等方面实现对民族音乐文化底蕴的详细阐述,确保从民族文化出发,在民族文化基础上打造更加多元化的民族音乐,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民族风格,并不断增强民族音乐的文化底蕴,从而更利于促进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晓梦《民族音乐的风格及文化意蕴探讨》,《中国民族博览》2020年第24期。
[2] 梁佳宁《探究我国民族风格音乐创作中的和声运用》,《大观(论坛)》2020年第9期。
[3] 张曼《民族音乐的民族风格与文化底蕴》,《四川戏剧》2020年第6期。
(司元姣,女,1992年生,助教,工作单位:河南护理职业学院,研究方向:音乐与舞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