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采凤
摘 要: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在汉语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渗透可以促进小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同时也可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对于中华民族而言,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命脉。因此,教师应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以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并使小学生获得传统优秀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语文教学 中华传统文化 渗透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2.004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传统文化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不断渗透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鼓励小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文化素养。本文主要分析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传统文化内涵与当前文化传承现状
1.中华传统文化内涵
56个民族创造的文化成就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也体现了人类文明。它也是中华民族在千年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命脉。与世界上其他文明相比,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更具特色。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我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中心,在数千年来的意识形态和民族融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多种文化体系。通过各种思想流派的融合,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更大的包容性和多样性,同时也实现了中国五千年历史中各种优秀文化和意识形态价值的融合。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圣贤给我们留下了文化和精神的宝库,思想道德教育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本质。
2. 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
在中国现代文明的发展中,由于历史和现实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传统文化的传承存在缺陷。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许多人质疑传统文化的合理性。特别是在教育领域,传统文化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在小学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小。对于当代小学生来说,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和继承并不乐观。小学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自然会对任何新事物感到好奇,应该对祖国的优良传统文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但是,从小学教育的现状来看,在小学语文教育实践中还没有实现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就还没有真正实现小学教育的有效融合。根据相关的统计调查,发现中国许多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非常有限。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传统文化教学往往以原文为基础。小学生无法充分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有鉴于此,从理论上讲,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地与传统文化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搭建起桥梁,能实现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来说,通过语言实践活动来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能力就是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涉及小学生语言的应用、语言思维的提升,同时也涉及审美能力及对文化理解能力提升等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断渗透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必须要求。
我国当前正处在核心价值观贯彻落实的关键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给予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我国古代先贤的智慧和价值观念,蕴含深刻哲理的道德价值观念,在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小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不断提升小学生鉴赏和感受美的能力,实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
三、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1.深入挖掘教材资源的传统文化
在学校教育中,教材是教育开展的主要工具,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材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鉴于此,要想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要以小学语文教材为主,深入挖掘、梳理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资源,通过语文教材的高效利用来引导学生走进传统文化的世界。例如,在我国广为流传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这则故事不仅将司马光的智慧、淡定、从容充分体现出来,而且司马光敢于打破传统思维禁锢的品质,面对物质和生命能够进行正确判断和认知的品质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在进行这一课程教学的时候,由于人教版教材属于白话文,因此教师可以对照部编版文言文教材的内容,让小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文言文进行感受,鼓励小学生对照两个版本的课文理解文言文的表达方式,这样不仅实现了教材内容的挖掘,同时也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呈现。
2.以课外拓展为主丰富课堂传统文化
语文教学中为了实现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有效渗透,实现小学生文化素养的有效提升,教师不仅要深入挖掘教材资源,还要以课堂教学为基础找出合理的切入点,在课堂中展示更多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理解能力的传统文化元素,以此来有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例如在学习《司马光》一课之后,很多小学生会对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产生浓厚兴趣,借此机会,教师可以向学生更多的讲述蕴含中华传统美德的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也可以鼓励小学生将自己掌握的小故事在班级上进行分享。例如可以让学生讲述孔融让梨、刻舟求剑等小故事。通过对这些话题故事的拓展,不仅能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培养,同时也能让学生扩展阅读,积累大量知识。而且中华传统的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让小学生对世界的认知更加深刻,让学会具备基本的明辨是非的能力。
3.以主题活动带给学生体验感
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安排主题活动,通过活动来积极引导学生产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感受传统文化的美。例如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语文学习后,小学生往往会积累一定的古诗词知识,鉴于此,教师可以在班级或者学校开展以古诗词为主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古代诗人的装扮来参与比赛,这样能够为学生营造古色古香的情景,让小学生切身体会到古人创作诗词时的情形。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小学生开展软笔书法的练习,软笔书法艺术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优秀的一种传统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汉字的正确书写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小学生初次接触漢字,对其字体结构的认识比较少,在汉字书写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笔画、笔顺以及书写等多种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应该重视钢笔字和毛笔字的练习教学,而且可以针对一些高年级小学生专门开设书法教学课程。尤其是要对毛笔字的书写练习给予高度重视,毛笔字书写练习不仅能够让小学生的耐心得到锻炼,同时也能够让小学生在认真的书写过程中充分感悟到汉字的魅力所在,从汉字的每一个笔画中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始终坚持“写好字,走好路,做好人”的基本教学理念,将做学问和做人结合起来,教育学生要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通过这种方式来逐步培养小学生对书法和汉字的热爱,进而全面提升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也能得到有效培养。
综上所述,小学生本身的知识面非常有限,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也比较浅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家长要对小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带领小学生共同探索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轨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断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才能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也能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小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谈永康《培养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小学语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初探》,《小学教学研究》2019年第1期。
[2] 王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发与实施》,《品位经典》2018年第3期。
[3] 滕喜红《多点渗透,整体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础教育论坛》2018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