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辉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历经几千年仍然光辉璀璨,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国学经典。孔子和老子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中国文化代表人物。据调查,全球已经超过140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孔子学院,这代表着我们国家的国学经典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人士的认可。近几年来,国学经典不但出现在初中的讲堂上,还在电视上频繁出现,让大家都潜移默化地受到国学经典的熏陶。
关键词:国学经典 初中语文 整合教学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2.007
初中时期的同学处于逐渐形成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时期,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对健全他们的人格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如此在国学经典的熏陶中,同学们可以陶冶自身的情操,通过了解我们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所以在初中这个重要的时期,应该注重引导他们去学习国学经典。根据现实的情况来看,将国学经典与语文教学融合在一起,可以拓展同学们的知识面,对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如何切实发挥其有效性,仍然是我们需要探讨的课题。
一、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相融合的重要性
1.拓展同学们的视野,丰富语言知识
将国学经典与语文讲授相结合,可以丰富文化知识,语文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一门语言,更重要的是学习它承载的历史文化。由于语文牵涉的内容非常广泛,但是课本上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少,仅仅依靠讲堂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课下通过大量的阅读不断积累自己的文化知识,这样对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2.让同学们学会诗意的生活
我们国家的文化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历经数千年,具有非常厚重的文化底蕴。经典著作就是我们国家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通过诵读这些经典可以深入感受到经典的魅力,并且深深被它所吸引。它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让人们在诵读之后,可以对这个世界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语文的学习是离不开国学经典的,因为有很多语文知识都是从國学经典当中而来的,因此不能把他们当作独立的个体。
二、国学经典与初中语文的融合措施
1.深入教材,在语文的学习中不断渗透国学
在初中语文的教材中或涉及唐诗、宋词、元曲等很多国学内容,内容丰富并且种类也非常多,这样的教材安排可以让同学们更加深入的了解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从而增强自己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老师在对这些内容进行分析的时候,除了讲授一些重点词句,让同学们掌握这些词句的含义之外,还要注重他们对文字背后更深层次的东西进行剖析,让他们感受文字背后蕴含的情感,这样可以拓展同学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
2.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来渗透国学经典
由于国学经典本身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对于初中时期的同学们来说,他们受年龄的限制,不论是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是有限的,并且他们缺乏生活的经验,而国学经典却是一个个艺术家经过千锤百炼而创作出来的。老师作为同学们学习生活中重要的指引者应该适时加以指导,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同学们的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采取合适的讲授方式来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学习和了解国学经典。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将国学经典与初中语文将结合可以有效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且随着《朗读者》的播出,将诵读国学经典推向了一个高潮,学校和老师应该抓住这个时机引导学生诵读,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要将国学经典融入语文的讲堂中,从而不断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参考文献:
[1] 周艳红《探讨国学经典诵读和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结合》,《新课程学习:上》2015年第3期。
[2] 陈军令《成才视野下国学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有效结合的探讨》,《成才之路》2015年第9期。
[3] 马琳萍《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一体化策略研究》,《时代教育》2015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