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中关于传统文化教学的思考

2020-12-14 06:19朱慧琳
关键词:传统文化策略小学语文

朱慧琳

摘 要:本文是基于小学语文课堂中关于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首先分析了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强化學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活跃语文课堂的氛围。其次分析了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构建良好的文化情境,加强经典文学的诵读,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资源,拓展延伸课外传统文化知识。通过将传统文化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之中,能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文素养,让学生能够真正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传统文化 策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都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根本。尤其在近几年的课程教育体系改革与创新环境下,传统文化教育更加受到重视。小学语文是涵盖语言、文学和文化的重要学科,因此语文教师要加强教学内容的完善和优化,将语文知识点与传统文化充分融合,构建出充满浓郁文化氛围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去进一步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归属和认可感,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文素养,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传承并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一、小学语文课堂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1.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可以说,小学生是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承载着民族繁荣昌盛的希望。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下,教师过于注重对学生的知识灌输,以提升学生学习成绩为教学目标,忽视了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导致一段时间的传统文化继承出现断层。尤其在经济和科技日益发展的阶段,很多外来文化因素、不良网络信息等,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所以,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2.强化爱国主义精神

由于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始终追求提高分数,导致教师的教学模式比较僵化,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只是学习相关的知识,或者训练语文能力。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蕴含着深厚的底蕴和人生哲理,以及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这对学生的学习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时还能实现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更加符合当前教育的要求。

3.活跃语文课堂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效率能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为学生营造出充满人文气息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使他们乐于了解历史文化并背诵古诗词,强化对文学经典的传诵,从而促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逐渐塑造学生美好的思想道德与人格品质,最终达到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

二、小学语文课堂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1.构建良好的文化情境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教师要构建良好的文化情境,帮助学生感知传统文化,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度和归属感。比如,语文教师可以在从汉字入手,为学生引经据典,说文解字,有效增强学生的识字能力和水平,帮助学生积累汉字,此外,能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传统文化,认识到中华优秀且灿烂的文明,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以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再如,部编版语文教材中《传统节日》识字一课,需要学生正确读写“张贴”“龙舟”“热闹”等词语,加深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激发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家国情感。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围绕端午节,引导学生学习“过端午、赛龙舟、粽子艾香满堂飘”等汉字,并且为学生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学生去感悟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而掌握传统节日的民俗,促使学生高度重视我国的传统节日。

2.加强经典文学作品的诵读

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广泛,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智和思想尚未成熟的时期,所以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循序渐进的引导过程。因此,语文教师要将传统文化教育贯穿到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尤其要加大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诵读力度,让学生在朗读之中感悟传统文化。可以说,诵读记忆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最佳手段,也是学生体会传统文化魅力的最直接方式之一。如果学生将古诗词句熟烂于心,教师稍加点拨和指导,就会起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比如,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题西林壁》一课,语文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反复诵读古诗,去感受庐山的优美风景,领会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富有哲理的诗句,促使学生从中获得启示。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边诵读古诗边思考诗人从哪些角度看庐山,并且为学生补充其他关于庐山的古诗,例如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朱元璋的“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毛泽东的“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等,从而让学生积累优美的古诗词,领悟古诗和谐的韵律美,造就学生良好的文化底蕴。

3.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资源

在新课改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已经成为广泛的共识,小学语文教材中也适当增加了一些传统文化的知识与文章。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使学生在学习具体的语文知识同时,感知其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不断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让学生能够从中汲取思想养分,比如人生智慧、道德观念等,受到熏陶和教育,逐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比如,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纸的发明》一课,学生不仅需要理解课文内容,还要知道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了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蔡伦认真观察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语文教师可以进一步挖掘造纸术的相关知识,比如让学生根据其他阅读材料,填写造纸术的发展过程,或者讲述其他文明地书写载体,促使学生更为全面地感知古人的智慧,充分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4.拓展延伸课外的传统文化知识

传统文化教育还需要语文教师将关注点延伸到课外,逐渐打开学生的视野和文化见识面。因此,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科学地选取课外知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地理解所学的课本知识,还真正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弘扬。

比如,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草船借箭》一课节选自《三国演义》,主要表现了诸葛亮才智过人。学生在阅读中能够认识到周瑜的狭小气量,以及诸葛亮的运筹帷幄、神机妙算。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故事情节拓展延伸,并推荐学生去阅读《三国演义》,让学生更为全面地认识小说中人物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阅读名著、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甚至,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名著阅读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尝试去阅读《西游记》《水浒传》和《红楼梦》等古代名著,逐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和审美素养,让学生在阅读之中获得思想的熏陶和观念的引导,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堂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文素养,让学生真正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语文教师通过将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充分融合,为学生精心设计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案和计划,将传统文化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之中,使传统文化氛围弥漫在整个语文课堂之中,让学生深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接受正确思想和美好品德的影响、熏陶,不断健全学生的人格,塑造学生高尚的情操,真正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朱小利《关于小学语文课堂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语文课内外》2019年第10期。

[2] 顾悦梅《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及思考》,《学周刊》2019年第33期。

[3] 周丽《融合传统元素,优化语文课堂—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分析》,《小学生:教学实践》2019年第1期。

[4] 施超华《教学渗透  有效拓展  课程推进—小学语文教育浸润传统文化的思考与实践》,《语文世界(教师之窗)》 2018年第Z1期。

[5] 刘龙凤、徐丽丽《简析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的渗透策略》,《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9年第4期。

[6] 邓衔平《浅议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课堂内外·教师版》2018年第4期。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策略小学语文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