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外代表人士学习行为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20-12-14 04:17康家玮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学习行为教育培训

康家玮

摘 要:新时代加强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养工作是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应从党外代表人士学习行为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出发,采用实证调研、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探寻深化教育培训改革、提升党外代表人士学习成效的路径。

关键词: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学习行为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20.03.018

[中图分类号]D613;G7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339(2020)03-0105-08

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重在优化以政治共识教育为核心、以文化认同教育为基础、以能力素质培养为重点的教学布局。党外代表人士参加教育培训的过程也可以看作为一种学习行为活动,是在特定情景下学习活动的具体化和现实化。这种学习行为表现出学习者具有自觉性、系统性和目标性,在知识经验获得、沉浸体验①、能力形成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且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养成的学习方式和习惯将影响其一生。

为更好地把握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的规律和特点,课题组从党外代表人士的学习行为角度着手,对S省社会主义学院开展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进行长时间跟踪调研,现将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梳理如下。

一、调研对象基本情况

课题组针对S省社会主义学院2019年开设的7个党外代表人士培训班,先后随机向200名学员发放问卷200份,有效收回185份,回收率为92.5%。问卷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掌握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二是了解学员培训学习的心理和学习行为;三是对学员学习影响因素的分析。

从调查对象分布看,参加培训的党外代表人士年龄段主要集中在46至50岁年龄段之间,学员身份主要为民主党派各级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县处级干部、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宗教界人士、高校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等。从学员学历看,普遍受教育程度较高,本科及以上学历占50%,硕士、博士学历占25%;一些宗教界人士虽未取得国民教育较高学历,但在某一宗教学术领域有较高造诣。

二、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学习行为特性构成

党外代表人士参加教育培训的学习过程表现出一定的学习行为。学习行为是指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下,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构成及行为发展变化方面的规律,包括群体性学习特性和个体学习特性等两个方面。群体性学习特征是指在一定学习环境下学习者共同具有的行为特征,如学员群体的学习意愿、动机、学习方式、方法等及其对学习资源和教学人员的共同需求。个体学习特性是指同一学习环境下,学习者个体在学习风格、个性、学习偏好、行为动机、态度、活动目标等方面表现出的个体差异。学习行为的群体性特性和个体特性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一方面,对个体学习特性的分析以群体性特征的分析为基础;另一方面,对个体学习特性的分析也可以促进对群体性特性分析的细化和深入。

研究党外代表人士参加教育培训学习行为特性,可以更加深入了解党外代表人士学习效果,也对教学工作给予有效反馈。人类行为学家Alfred Espina认为,每个人天赋秉性与习得的知识各不相同,所以每个人都有独特的行为特征,但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知识加以塑造和改变,以适应所生存的环境,达到和谐共处。他提出教育是获取知识和塑造灵魂的首要途径,这是对控制社会行为、把握社会发展最有效的方法。课题组认为,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中的学习行为除符合成人学习的一般特点外,还包含着与其教育背景、职业环境、价值理念等相关的鲜明的学习特征,进而形成一套适合的学习行为系统。学习行为系统则是由行为主体在需要、刺激、动机条件下,按照一定的学习规则使用合理的工具(资源),把客体(课程)转化为学习结果。学习转化的过程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促进学习活动内化和外化相结合,即内化將学习活动中知识、理论融入学习者的头脑之中,引导学习者对外界客观认识;外化则内化认识促进学习者认知理念和行为方式的改变。为便于理解和认识,我们将党外代表人士的学习行为特性分为学习意愿及态度、学习过程及方式、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及结果等四个方面。

一是学习意愿及态度。对学习意愿及态度的分析主要是为了了解党外代表人士在教育培训过程中选择性参与学习活动的倾向。而学习态度会随着学习者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适时做出调整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本课题是从学习动机、学习主动性、自觉性等方面来考察党外代表人士的学习态度变化及特点。二是学习过程及方式。学习过程及方式可以看作学习行为系统的行为规则和方法。对学习过程及方法的分析,可以更加确切地了解党外代表人士在教育培训中如何实现学习行为目标。学习过程及方式方面的学习行为具体表现为学习计划、学习途径和学习方法偏好等行为活动。三是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包括学习的物理环境和社会化环境。物理环境强调学习活动发生的硬件条件,社会化环境则强调学习者所在的群体及其群体规则。对学习环境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党外代表人士对物理环境的敏感性和适应性,也有助于了解学习环境对学习行为的影响。四是学习内容及学习成果。学习内容和学习成果属于学习行为系统中的行为客体和行为目标,研究学习内容及成果是对学习者选择学习内容、设置学习目标、强化学习效果等具体行为活动特点的总结。

三、党外代表人士学习行为特性分析

(一)学习主动性高,具有较强的学习计划性

为了解党外代表人士的学习主动性、学习主动性与学习行为之间的关系,课题组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分析结果可知(见图1),58%的被调查者能够自觉主动进行政治理论学习,22%的被调查者会根据自己需求,有针对性的学习,16%的被调查者能够主动学习,偏好启发性的学习内容,只有4%的被调查者认为会主动学习,但缺少计划性。这些学员将教育培训中的学习与需求、责任感和求知欲结合紧密,运用所学政治理论知识进行个人思考,正如韦伯所说,“一切有伦理取向的活动,都遵循两个准则。一是信念伦理,另一个是责任伦理”[1]。教育培训中的学习,让学员对其发挥的社会价值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促使其学习意愿变得较为强烈,学习主动性随之提高。

党外代表人士具有较高的政治学习主动性,表现在行为上显示出有较强的学习计划,能够主动按照学习计划进行学习。这是因为党外代表人士比较关心个人及所代表群体的生存发展环境变化,会带着对经济社会的思考,期望与国家、社会进行良性互动,政治参与意愿和热情较高。这让党外代表人士无论在承担特定社会角色还是在培训学习时,均表现出比一般成人更加强烈的学习意愿。参加教育培训不仅是党外代表人士加强自身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渠道,也是提高其参政议政能力水平的有效途径。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党外代表人士参加教育培训也是一种非正式的政治决策参与过程,在教学互动交流环节给予他们政治引导,可以提升学习效果,增强他们政治学习的热情。

(二)学习动机现实,学习内容偏好实用性

学习动机是激发并维持学习活动的源泉,难以直接观察到,但对学习行为有较大影响的一种复杂的内部干预力量。党外代表人士在教育培训期间的学习动机比较实际和现实,是为了获知与自身工作生活相关的方针政策的解读,在政治引导下逐步适应社会环境等变化,努力提升自身参政素质能力。所以,党外代表人士在教育培训中的学习不是漫无边际地对知识的储存,而是为了了解政策内容、正确把握政治方向,并以个人的身份角色、知识技能、社会影响等参与政治实践,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美国学者D.A.库伯认为,成人学习动机整体上受到四个因素的影响:成功——想做成功的人;意愿——希望体验一种能对学习选择的感受;价值——希望学习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乐趣——希望学习过程令人愉快[2]。调查结果显示,当党外代表人士带着问题参加培训时,其学习效果最好。通过调研学习动机发现(见图2),34%的被调查者是为了工作需要,27%的被调查者是为了个人发展需求,22%的被调查者是为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17%的被调查者是为了提升素质能力。可见,党外代表人士群体学习需求不同于其他成人,从工作需要、个人发展来说,更加渴望获得“有用”的知识。党外代表人士在有限的教育培训时间里学习,其要求是“学以致用”,能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帮助或启发。对他们而言,参加教育培训不仅是能够掌握当前政治理论与统战政策,还有对自我参政能力的提升要求,希望为解决工作(社会)问题提供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党外代表人士希望将学习成果更直接地应用,倾向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活动,以及对他们工作生活有意义的学习,如提升能力素质、参政议政、满足求知欲以及建立社会交往网络等。

(三)学习方式途径多元化,以经验式学习交流为主

为摸清党外代表人士参加教育培训的学习途径,课题组做了相关有效来源调查。根据统计结果可知(见图3),学员互相帮助、培训辅导、自我思考、实践锻炼、互动交流等是党外代表人士参加教育培训的主要学习方式。其中,培训辅导、实践锻炼、学员相互帮助、自我思考、互动交流依次占到被调查者的32%、21%、19%、18%、10%,培训辅导仍是党外代表人士参加教育培训学习最主要的方式;学员注重实践、思考、交流等,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党外代表人士更侧重于经验式学习。

四、影响党外代表人士学习行为的主要因素

教育培训学习行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学员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员所具有的认知的、情感的、社会的特征都将对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产生影响。党外代表人士参加教育培训过程中,其学习动机、学习策略、注意力、学习压力等,构成了影响学习行为的主要因素。党外代表人士在教育培训中的学习行为受到个体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个体因素包括学习者的生理素质和心理特征,最主要是个体的心理特征,即学习者的认知品质和非认知品质。外部环境因素又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社会环境。学习者正是在社会环境中通过学习实现个体社会化的。对学习者最有影响的社会环境就是与学习内容直接相关的认知环境。个体心理特征和外部环境两个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学习行为,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学习行为的相应变化。

(一)党外代表人士学习行为的个体因素分析

生理因素。一般而言,学习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感知能力等逐渐趋于下降。美国心理学家古德伊洛夫在其专著《发展心理学》中实验证明,60岁以上的人学习能力才逐渐衰退,但是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趋于上升时期[3]。对党外代表人士来说,他们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记忆、理解和消化所学的内容,而对知识意义建构更为擅长。

智力因素。在学习思维方面,党外代表人士理解问题和逻辑思维能强,偏好于讲授内容的抽象性和理论性,并由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向辩证逻辑思维发展;他们观察事物的目的性和系统性强,并能掌握事物本质属性的细节特征,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和概括性;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独立性更强;注意力稳定,集中注意的范围也较大。党外代表人士的这些智力特征使其倾向于独立学习。此外,黨外代表人士自身的工作经验和生活经历,会让他们更倾向于独立作出判断,会对教师的观点持有不同意见,或直接对教师观点提出交流探讨。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经发生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是学习行为的因,学习行为是学习动机的外在表现。学习动机通过影响学习行为进而对学习效果产生影响。学习者对知识价值的认识(知识价值观)、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学习兴趣)、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识(学习能力感)、对学习效果的归因(成归因)都会影响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对学习行为的影响具有四个特征:一是启动性,学习动机具有发动学习行为的作用,能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二是方向性,学习动机不仅能启动学习行为,还能指导行为朝向特定的目标;三是强度,学习动机在启动行为和指导行为方向的同时,也决定着学习行为的强度;四是持久性,个体行为在某种活动上维持时间的长短状况,与学习动机密切相关。由学习动机发动的学习行为,在达到学习目标之前通常是不会终止的。因此,党外代表人士参加教育培训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活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推动和维持这两个方面,而其学习动机是激发他们学习热情的内在动力,并决定其学习行为。

2. 优化班次设置。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班次大致分为综合性班次和专题性班次。综合性班次要着重通用能力的培训和培养,而专题性班次则着重专门知识和业务能力的培养。

3. 做好分类别、分层次的教育培训。作为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的主阵地,社会主义学院应该从统一战线工作角度寻找和突出自己的培训特色,可以根据当地统一战线工作重点,进行班次分类设计,优化学员参训集中度。同时,也要适应基层教育培训工作实际,因地制宜选派教师参与基层统战工作的宣讲、培训等。

(二)优化教育培训内容

教育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一定的教育培训内容,包括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要提高党外代表人士的学习成效,必须在优化教育培训内容上下工夫。

1. 做好培训需求调研。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党外代表人士的成长规律,认真做好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需求调研,找准培训期望目标和现实情况之间存在的差距,以促进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精细化。当前,掌握教育培训工作的需求有很多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集体座谈法等,而观察法和数据分析法也很重要,对有丰富教育培训管理经验和一定学术背景的社会主义学院教学管理人员更有帮助。在开展教育培训需求调研时,包括问卷调查法在内的“白描”式第一手资料,可以为我们分析学员需求得出客观的基本判断,为教学内容设计明确方向。

2. 根据培训班次匹配适合的教学内容。培训内容应与培训具体班次类型相结合,教学内容的主体部分应该是由班次定位和培训目标决定的。因此,应根据党外代表人士的需求和对培训的预期目标,科学设置培训内容。例如,综合性的培训班着重一般性政策理论知识和素质能力的培训,综合性的进修班着重政治理论提升,专题性的研讨班着重专门知识和能力的提高等。同时,根据班次学制合理设置教学内容,例如学制较长的班次可以按照基础理论——问题前沿——专业实务的逻辑来设置教学内容。

3. 增强教育培训内容的学理性。培训需求通常是用日常语言表述的,而培训内容都是与一些学科相关的,需要用学术概念、学科术语等学术语言来表达。因此,在进行培训内容设计时,就要在日常语言表达的培训需求和学术语言表达的培训内容之间建立起一种联系和转换,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宗教学、经济学等多种学科基础性理论。事实上,日常语言表达的培训需求与学术语言表达的培训内容之间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这就需要我们通过教学内容的设置来建立一种逻辑关系。可以说,培训需求、培训内容与专业学科专题讲授三者之间是有转换和对接的,培训内容是学科概念具体化出来的培訓需求。

4. 教育培训内容的设置要突出主干课程特色。教育培训内容的配置要有主次之分,即需要主干课程和辅助课程的结合,突出教育培训的主题。主干课程是围绕教育培训主题而展开的课程,如在多党合作专题中,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历史、参政议政等都是主干课程;辅助课程是在主干课程之间补充的有关时政热点课程、实践课程、现场教学等。课程的单元块的设计要体现逻辑性和相关性,以拓展对主题认识的广度和深度。

5. 注重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和体系性。教学内容中各个教学单元要实现模块化,每个模块应体现其教学目的和目标,而模块内部要有内在的逻辑性,表现为一定的逻辑结构,需要一个专业学术团队来完成。社会主义学院开展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的优势,不仅体现在拥有丰富的统一战线资源,还拥有富有培训经验的科研力量。应当发挥科研的基础性作用,打造一支科研能力强、学术水平高的专职师资队伍,为团队式课程研究开发奠定基础,推动用学术讲政治持续发展。建立课程设置与课程开发工作机制,确保课程开发的系统性、实效性和科学性。

6. 促进共识教育具象化。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提升学员的综合素质能力,坚定政治方向,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共识教育是让党外代表人士通过听讲授、观摩、体验等方式多次接触、多次感受,以政治引导促使他们在脑海形成“画好同心圆”的概念。这不仅是由感知、记忆获得的结果,也要经过学员的思维加工、抉择取舍而形成的,是政治理论具象化融入脑海的一种产物。共识教育不是用简单说教就可以实现的,更是需要挖掘深层次的历史内涵、优良传统和工作实践,应用现代政治哲学和政治伦理方面的研究成果,增强说服力和认同感。在教育培训过程中,应重视加强党外代表人士态度、价值观和信仰层面的教育培训,主要有认知和选择两个层面。首先,要从认知层面掌握规律,弄清楚当前各种相互冲突的价值之间的关系和优先性。其次,要在冲突的价值之间做出选择,表明政策方针的方向,引导学员站稳政治立场。知道是认知问题,选择是态度问题,但前提是认知的方向要正确。在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中不可只泛泛讲政策性、原则性的知识,而忽视联系现实问题和工作实际,应将政治方向的辨别方法传授给学员,使他们获取辨析相互冲突价值的处理能力。

7. 线下和线上相结合,发挥信息网络化的优势。由于模块单元的课程规模所限,不可能把某一主题的所有课程都纳入课程教学中,可以采取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来发挥信息网络化的优势。如课堂讲授内容不够,可以使用网络在线课程补充。比如,围绕某一个模块单元,可安排3—5次课堂专题讲授,同时将一些拓展课程安排在线学习。

(三)创新教学培训方式方法

《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指出,应当加强教学方式方法研究,综合运用讲授式、研讨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方法。目前,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常用的方式方法有专题讲授式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讨论式教学、结构化研讨、现场教学、小组研讨、学员论坛、读书交流、实地调研、课题研究等。

1.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培训方法。在教育培训设计时,考虑使用的教学方法要兼顾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和参训人数等,在方法和技术的选择上,应不拘一格,以培训效果为导向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同时善于从其他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中学习借鉴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

2. 教学培训的方式方法应与班制等因素相适应。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的方法要与教育培训的内容相统一。各种教学形式和方法,都各有其特点和优势,有其适用的情形与范围。如对理论的阐述,可以运用讲授式;对新鲜经验的体会总结和提炼,可以采用案例式、研究式和体验式;操作和应对层面能力的提高,可以采用模拟式教学,进行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培训方法的选用与班次设置、培训目标、培训人数存在一定的关系,如短期班课程可以以训练为主,一个月及以上的长期班次可以开展实证课题研究,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培养研究能力,以研究促进学习。

3. 教学培训方式方法应用应侧重于提高学员的思想认识。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不能只追求方式方法的多样化,最终是要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学员思想认识,思想深度和启发性才是根本。因此,在教学培训方法的选择中,一要围绕主干课程配置适合的教学方法,突出教育培训的主题思想;二要考虑每种形式教学背后所阐释的思想深度,合理匹配教学方式和方法,使培训内容在匹配的恰当方法中得到展现和体现。

4. 发挥学员集体学习的优势,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充分发挥党外代表人士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主动性,实现学学相长。通过举办学员论坛、学员沙龙等活动,让学员相互交流、相互促进。

5. 适应信息网络背景下的在线课程。面对信息互联网时代在线学习方式对传统讲授方式的巨大冲击,可以“借力”运用在教育培训过程中,适度改变一些教学的模式,促进学员自我学习的主动性,适应在线教育学习模式,像一些基础性、常识性的课程可以让学员在线听课学习和完成作业,然后在课堂讲授过程中解疑释惑,或者组织专门研讨集中回答学员的问题。

(四)严格教育培训管理

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管理包括学员日常学习纪律的管理和日常生活的服务,这不仅是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顺利实施的保障,更关乎教育培训质量、效率和效果。

1. 严格执行有关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规定。根据中央和国家有关教育培训工作的规定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进一步完善学员参训管理办法等制度,严格加强对学员在教育培训期间的管理工作。

2. 加強学员管理队伍建设。社会主义学院普遍实行的是班主任带班管理制度。班主任主要负责学员参训期间食宿、听课和班组活动等培训保障问题,而教学内容设置和教学成效的评估另有专人负责,某种程度上造成了教学方案制定者不参与方案实施,也不了解课堂和课程效果的情况。建议实行培训管理队伍的专职化分工,让培训管理人员参与整个教育培训过程,包括班次设置、课程内容设置、师资配备教学组织、教学方式方法选择、学员日常管理和服务、学员考核和培训评估、学员回访和校友联系等,做到教育培训管理专职化。

3. 发挥学员在自我管理中的主体性作用。参加教育培训的党外代表人士普遍在某一行业或某一领域中承担着管理者的角色,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成立班级委员会,有助于协助班主任做好学员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教育引导学员增强自主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学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德]马克斯.韦伯.马克思·韦伯社会学文集[M]. 阎克文,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20.

[2][美]D.A.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与发展的源泉[M]. 王灿明、朱水萍,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41.

[3]李晓东.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143.

责任编辑:张淑瑛

猜你喜欢
学习行为教育培训
大数据思维下教学过程数据分析及应用研究
基于学习行为数据的在线学习时间规律探析
网络远程教育学习行为及效果的分析研究
关注学生的“学”,从设置学习活动开始
美国职业安全教育培训方式对我国的启示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注重教育培训 保障职工安全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浅析“胡格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学习行为
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