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社会实践课程的探索

2020-12-14 04:01吴江洲魏昕
科教导刊 2020年19期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吴江洲 魏昕

摘 要 社会实践课程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本文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社会实践课程“专业课程综合”为例, 介绍了该课程的培养目标、建设历程、教学内容、改革思路和实施成效,并提出优化课程的建设计划。

关键词 社会实践课程 旅游管理专业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07.029

Abstract Social practice cours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tourism management. Taking the social practice course "professional course integration" offered by the tourism management specialty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construction process, teaching content, reform ideas and implementation results of the course, and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plan for optimizing the course.

Keywords social practice course; tourism management major; teaching reform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教育部于2019年10月印发《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提出经过三年左右时间,建成万门左右国家级和万门左右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课程建设类型包括线上课程、线下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社会实践课程等。其中,社会实践课程是以培养学生认识社会、研究社会、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为目标,通过创新创业、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等活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的一类独立设置课程。[1]

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是与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具有共同的产业基础和相近研究领域的综合性应用型专业,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强的三大特点,[2]实践类课程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为实现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顺应行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从2011年起,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就开设了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的社会实践课程“专业课程综合”。通过多年的探索,该课程的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被湖南省教育厅认定为2019年省级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

1 课程目标

“专业课程综合”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第五学期开设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是在科学分析学校办学定位,明确专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通过对就业岗位进行调研与分析后,形成的一門以培养学生掌握现代旅游管理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为目标的社会实践课程。在2018年教育部颁布的《旅游管理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提出了旅游管理专业需开设旅游学概论、旅游接待业、旅游目的地管理等7门专业核心课程。“专业课程综合”正是在学生学完这些专业核心课程后,对学习效果的一次全面检验,并为后期的专业生产实习打下牢固基础。

因此,本课程开设的目的是全面检验学生在专业课程教学阶段的专业意识、服务理念和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获取和更新专业知识的自我学习能力、社会实践技能和创新创业技能,同时提升专业文案的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该课程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延伸教学,将课堂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突出专业的应用性;二是加深理解,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环节相印证,突出专业的服务性;三是能力提升,将认知能力与动手能力相统一,突出专业的创新性。

2 课程建设历程与教学改革重点

“专业课程综合”课程于2011年正式开设,至今已经历九个教学周期,累计授课人数近千人。课程的发展经历了从学习摸索到逐渐成熟,从单个授课教师到组建课程教学团队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课程起步阶段(2011-2014)。该阶段课程实施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以参观旅游企业等实践教学为辅的方式,实践教学仅占课程总学时的40%。教学进程以完成某一项专题性旅游产品设计(如旅游线路、旅游节事活动、旅游纪念品等)为目标来组织。

课程调整阶段(2015-2017)。在这一时期,随着学院产学研合作基地数量的增多,本课程与专业课程综合实习进行整合,全部调整为实践教学,以完成实习企业提出的某项工作任务为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行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改革创新阶段(2018-今)。根据多年的课程效果评估和教学经验总结,本课程重新调整为理论授课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但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重。同时,课程采取分学期分阶段的教学模式,使各个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相互渗透。

在实施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重点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如何依照行业发展需求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这就要求本课程要根据专业的特点和行业发展需求,将专业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锻炼、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水平。二是如何突出培养实践技能的核心地位。本课程要紧密围绕专业技能点提炼并整合教学内容,打乱章节的限制,将与技能点有关的理论知识点和分析方法相互结合,形成由几个模块式技能点组成的有机整体,各模块自称一体,又相互关联。三是如何完善课程教学改革框架体系。本课程的教学要做到以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为起点,进一步在教学内容、技能训练、考试与考核方法等多方面进行改革与尝试,逐步形成课程建设与改革框架体系。

3 课程内容与组织实施

本课程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为8学时,实践教学24学时,分大三两个学期开设。在大三上学期阶段,课堂教学在总结已开设专业课程重要知识点的基础上,围绕与旅游行业结合最紧密的三大版块(旅游产品策划、旅游节事营销策划、旅游app或小程序策划)来展开。在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带领学生下前往产学研合作基地、旅行社、竞争企业等进行实地调研,在三大板块中选择某一主题,完成策划作品并进行汇报。

在大三下学期阶段,教学内容围绕在旅游行业有广泛影响、与行业实践结合十分紧密的四大学科赛事的主题展开,即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和创业计划大赛、 “移动互联+旅游创意”全国大学生旅游创意大赛、湖南省大学生旅游专业综合技能大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当年四大赛事的参赛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任意选择其中一项赛事,提交参赛作品,通过以赛促学的方式做到将专业教育与红色主题教育、社会服务紧密结合。

在教學过程中课程采取“课堂讲授+任务驱动+小组合作互助“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虽然课时不多,但在教学组织与实施过程,仍突出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运用课前的情景导入、课中的课堂提问、小组讨论、案例介绍、课后的课程总结等教学方式,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任务驱动方面,采取的是任务布置、现场调研、小组合作、成果汇报、作业点评五部教学法,改变学生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探究、思考和应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前往实践教学基地,引导学生根据作业要求,在现场开展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对工作人员进行深度访谈,收集作业所需的第一手资料。

4 课程特色与实施效果

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组织形式,本课程的特色主要体现以下三方面:

一是构建 “立体化知识板块”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注重理论、方法和技能知识的综合运用,根据行业需求,围绕产品设计、活动策划、自媒体营销等专题进行教学模块化设置,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服务社会。

二是采取“223”特色教学模式。“2”是本课程作为采取上下两个学期分阶段开设,前后阶段课程的教学目标保持一致,形成有机整体;“2”是教学过程在学校课堂和多个产学研合作基地开展;“3”是教学考核通过授课教师、企业高管、学科竞赛评委三个途径进行评价。

三是做到“创新、创业、竞赛”三位一体。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红色旅游、挑战杯、移动互联等多项学科竞赛,挖掘学生创新潜能,推动思政教育、专业教育与社会服务的结合。

在课程实施效果方面,整门课程的教学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地位,教学模式先进,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在完成课程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综合能力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最直观的教学效果是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在四大学科竞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近五年来共获得国家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省级一等奖15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此外,学院产学研合作基地——中惠旅智慧景区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在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中成果突出, 2019年被批准为省级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

5 课程建设计划

本课程今后主要围绕教学设计、教学平台、教学团队师资队伍、一流和精品课程、教学 管理、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持续建设。主要内容包括:一是优化课程教学设计,保证课程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围绕目标达成、教学内容、组织 实施和多元评价需求进行整体规划,形成多类型、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

二是完善课堂教学和科研平台,增加优质实践基地数量。探索本科实践教学与高层次科研平台有机结合,将科研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紧密结合,优化和完善教学与科研互动机制。

三是推进教学团队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国际企业的对接,学习先进教学理念和行业经验,为教学团队争取更多外部支持与合作。

四是针对当前课程全部为线下教学的现状,启动教学专题网站和精品课程建设。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建立远程教学平台,推进教学资源的配套和网络教学平台的整合。

五是进一步建立健全课程教学管理制度,通过实行学院和教学团队两级监督机制和教学团队带头人负责制,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激励机制。

六是针对当前课程教学经费有限的情况,通过一流和精品课程项目申报、学院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争取合作企业支持等方式,保障用于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的物力和财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910/t20191031_406269.html. 2019-10-30.

[2] 王会战.应用型改革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研究[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47-51,62.

猜你喜欢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中实训课教学研究
旅游管理专业“3+3”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思考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有效教学的实践探讨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