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内在机制探析

2020-12-14 03:42乔德中任维德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大众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乔德中 任维德

〔摘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遵循自身的内在机制,它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精准化阐释、形象化展示、大众化普及、分众化强化、制度化建设等一系列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协同复合过程。其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原则和灵魂,精准化阐释是前提,形象化展示是基础,大众化普及是重要环节,分众化强化是策略,制度化建设是支撑和保障。这一系列要素协同发力,共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内在机制;协同复合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20)05-0007-0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十九届四中全会又进一步指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体现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全过程” 〔1 〕,再一次明确强调这一战略部署。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进行理论构建和理论创新,而且推进其大众化也至关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就是使表现为理论形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民群众之中落地生根,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仅让人民群众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不能简单等同为普及化,不能简单等同于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和政治宣传工作,不能就普及论普及,就宣传讲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包含普及化,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普及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有其自身的内在机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精准化阐释、形象化展示、大众化普及、分众化强化、制度化建设等是其重要的组成要素。在实践中,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为原则和灵魂,以精准化阐释为前提,以形象化展示为基础,加强大众化普及和分众化强化,并着力加强制度化建设。在一系列要素的相互影响和共同作用下,共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作为一项综合性、整体性的重要工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涉及指导思想、前提、基础、策略、保障等诸多要素。其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根本性要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和政治性,彰显社会主义的性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必须牢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2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人民群众凝聚价值共识、巩固共同理想的必然要求,也是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社会思潮、抵御西方“普世价值”错误观念、提升国际话语权的迫切需要,无论在理论认识上还是在具体实践中都必须坚定不移、不打折扣。毋庸置疑,如果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就难以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政治性和真理性。

如前文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它关系到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本质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认同、践行问题。“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3 〕105,它“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3 〕105。正因此故,无论任何时候、任何形势下,我们都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鉴于此,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务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和灵魂。

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而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根本性、全局性的原则,它既管方向,又管目标,不仅着眼于当前,而且着眼于长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是要立足于马克思主义鲜明政治立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研究和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发现、分析和解决培育与践行工作中的问题,去指导培育和践行工作 〔4 〕,确保精准化阐释、形象化展示、大众化普及、分众化强化、制度化建设不发生偏离、不迷失方向,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规范性、科学性、合理性、自觉性、可操作性及有效性。

二、精准化阐释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总体进程中,要引导人民群众精准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防止误读和错读,驳斥荒谬的观点,纠正不当的认识。因此,精准化阐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当务之急。

作为当代我国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简明扼要地表述为24个字的基本内容,但它的内涵却极其丰富,需要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及其整体性维度精准化阐释。一方面,就三个层面而言,它们各有侧重,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另一方面,从整体性维度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內容是一个整体,它“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 〔5 〕223,“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5 〕169。因此,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绝不能孤立地阐释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内容,绝不能忽视其整体性的阐释,要做到既注重阐释三个层面的内容,更注重阐释其整体性。

不仅如此,还必须注重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关系及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区别。首先,从历时角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又基于历史积淀和现实,进而弘扬、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5 〕164。其次,从共时性角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价值理念不同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它们都倡导“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但只是相应概念的话语形式相同,内涵却存在本质差别。例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民主”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实现方式,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和活动原则,是集广泛性、真实性、高效性为一体的民主形式;而在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民主”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以议会制、普选制、政党政治、利益集团政治为实现方式,以分权制约为组织原则和活动原则,是属于资产阶级的民主,缺乏真实性和效率。

由此可见,精准化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以及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关系,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区别,无疑有利于更好地理解、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和要义,也有利于驳斥荒谬的观点、纠正不正确的认识,进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要领,增强其精准性。唯此,才便于群众形成正确的理论认知,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理论认知上的大众化 〔6 〕。

三、形象化展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贵在知行合一,认知、认同是践行的基础,只有认知、认同才可能自觉践行。而无论是增强认知、认同还是践行,都离不开形象化展示。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而言,形象化展示是把深刻的、凝练的、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借助于浅显的、直接的方式展示给人民群众,旨在追求理论性与形象性的一致,致力于人民群眾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其大众化的要领,凝聚价值共识、共筑精神家园。因此,形象化展示就如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民群众之间的一条纽带、一座桥梁,通过探索丰富多彩的、形象的展示方法,赋予理论形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多的形象化意蕴。

为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走向深入,形象化展示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努力探索:

其一,借助于典型模范、公益广告、政治仪式、文艺产品、展示景观等具体的、生动的、可感的形象,使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被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

其二,立足于并紧密结合客观的、直观的、生动的现实,通过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图景,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的生动案例,通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直接成果,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人民群众在真切感知国家发展、社会治理进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三,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从人民群众的角度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非仅仅体现为宏观叙事,而且也内在地蕴含于他们的微观生活,即蕴含于现实真切、生动可感的日常生活。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日常生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赖以依存的实施场域。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务必立足于日常生活,循序渐进地融入家风、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城市文化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人民群众感知当下的生活世界及深蕴其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形成积极健康的价值追求和生活方式 〔7 〕。

四、大众化普及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总体进程中,使作为“理论武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知晓、大众认同、大众践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5 〕165大众化普及是重要环节。

(一)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新理论成果的普及

作为一种过程性的实践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就是“化大众”的实践过程。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凸显出鲜明的与时俱进意蕴。鉴于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总体进程中,必须注重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的普及,必须注重中央和地方颁布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政策、法规的普及,必须注重理论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研究动态和成果的普及,必须注重文学和艺术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创作及作品的普及。

(二)注重社会科学普及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 〔8 〕。作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就是采用人民群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普及社会科学的理论知识、传播先进的理念、弘扬优秀的文化,致力于提升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的社会实践活动。事实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与社会科学普及工作之间具有内在联系,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推进方式。换言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是因变量,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是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变量。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可以探索基于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实践逻辑。鉴于此,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务必注重社会科学普及工作。

(三)注重媒体的普及功能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总体进程中,媒体的作用不可轻视,尤其是对于媒体的普及功能,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一方面,要充分挖掘主流媒体的潜力。各级党委和政府主管的报纸、期刊、电视、广播、网站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普及的主舆论场,要自觉承担职责使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从形式、方法等多个方面创新,有的放矢地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不懈地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普及工作,武装人民群众的头脑,提升人民群众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要引入新媒体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及活动。当前,新媒体影响之广、信息传播速度之快也不容忽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一定要加强对新媒体正向的宣传引导,调动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发挥其普及作用。总之,要通过借助主流媒体与新媒体的协同联动、交流交融,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舆论阵地,把握舆论主动权和主导权,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

五、分众化强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仅要全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特别要抓好领导干部、公众人物、青少年、先进模范等重点人群。事实上,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总体进程中,作为整体的人民群众并非整齐划一,他们在利益诉求、思想认识、行为特点、知识水平、理解方式以及心理特点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客观上存在着群体的差异性,这就决定了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对于不同群体要区别对待,分众化强化。分众化强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分众化强化是策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是终极目标,二者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整体实践活动。

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而言,分众化强化的核心理念在于,“我们的阐述自然要取决于阐述的对象” 〔9 〕。为此,必须以分众化强化为基础,结合不同领域、不同部门、不同群体的具体实际情况,制订不同的方案和目标,根据社会角色、理论素养、利益诉求等群体特征,分群体、分步骤、分层次、有重点地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借助多样化的内容、方法、路径和平台,精准、高效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例如,对于在党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政治团体中承担特定公共职能的群体,应依据“价值性+政治性+担当性”的原则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农业、商业、服务业从业人员以及自由职业者等群体,应依据“价值性+务实性+奉献性”的原则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之,应分析各类群体的特征,针对不同群体的实际情况,在内容、表达形式、侧重点等方面作出区分,找准在不同群体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方法和路径。不仅如此,在考察不同群体的特殊性之后,还要进一步分析各类群体中个体的价值诉求和价值取向,将个体的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 〔10 〕。唯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分众化强化才能有的放矢,取得理想效果。

六、制度化建设

在一般意义上,制度化建设不仅包括自身的规则设计,而且涉及外部秩序环境建设。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而言,制度化建设强调两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自身的制度化即规则设计,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制度环境即外部秩序环境建设。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自身的制度化建设

作为一项综合性、整体性、系统性的重要工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不仅如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也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和复杂性的工作,任务艰巨、任重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鉴于此,必须以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的精神和久久为功的韧劲、耐心,分时期、分阶段、有重点、有目标地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保持其稳定性和连续性。制度化建设恰恰契合了以上要求。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而言,制度设计可以提供内源性的动力支撑。因此,要以制度设计为抓手,立足于长远规划、长远举措,系统推进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精准化阐释、形象化展示、大众化普及、分众化强化等方面的制度设计,通过制度设计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指导思想、重要环节、重点策略、基本途径、步骤、目标,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自身的制度化建设更多的科学性、具体性、可操作性。这样的制度设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贴近人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内在要求相吻合,可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借助于制度化建设的方式得以确立,促使其寓于具体的现实生活,循序渐进、润物细无声地内化为人民群众的价值理念和自觉行为,从而永葆旺盛的生命力和活力,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持续、稳定、长期地付诸于行,并取得实效。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制度环境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依赖于制度环境,制度环境作为外部秩序环境具有保障功能,有助于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基础。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制度环境建设应在以下两方面发力。

其一,应建立健全激励制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既需要制度设计的保障,也离不开激励制度的强化。激励制度包括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两种。正向激励有利于激发人们认知、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力,引导人们自觉遵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向激励是对于先进典型和模范的道义支持、精神鼓励、物质奖励,负向激励则是借助于制裁、惩罚的方式和手段,诫勉、规避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科学的激励制度有助于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激浊扬清、惩恶扬善的秩序环境。

其二,党和政府应充分发挥制度环境建设的主导和引领作用,从法理支撑、法治体系和政治法律制度入手,“用法律来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 〔5 〕165,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等一系列法规构成的党内法规体系,融入宪法、民法等一系列法规构成的国家法律体系,融入道德、风俗、习惯等一系列规范构成的社会规范体系,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提供政治保障、刚性规范,形成有利的制度环境。

〔参 考 文 献〕

〔1〕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9-11-06(01).

〔2〕陈曙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个元理论问题〔J〕.学习与实践,2013(08):63-67.

〔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4〕高 奇,周向军.马克思主义指导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18(02):5-11.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6〕马小芳.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四个着力点〔J〕.广西社会科学,2015(09):11-15.

〔7〕孙婷婷,骆郁廷.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象化〔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17(02):42-48.

〔8〕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02).

〔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53.

〔10〕王海建.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精准传播论析〔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17(01):69-75.

责任编辑 梁华林

猜你喜欢
大众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媒体技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影响研究
新时期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路径研究
大众化教育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探究
浅谈新时期群文辅导工作的特征
关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思考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