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德育教育中传播的方法

2020-12-13 13:25白艳霞
关键词:德育教育传统文化

白艳霞

摘 要: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国民道德建设的根基,也是法制建设的保障,因此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成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教育部将传统文化与道德教育融合,通过传统文化中的美德来教育小学生,培养小学生优良思想道德的同时,也使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本文简单介绍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德育教育的内涵,分析了我国传统文化在德育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并从学校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氛围三方面分析了目前我国小学传统文化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策略,促进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传播和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 德育教育 传播方法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07.030

一、传统文化和德育教育的内涵

传统文化包含了我国古代人民的生活方式、风俗风貌、价值观等内容,影响着当代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文化习俗和情感认同,也凝聚着我国民族普遍接受的道德规范和三观取向,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核心“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一直是我国人民遵守的行为、思想准则,实践证明,这些传统美德历久弥新,能够促进现代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使其成为遵守道德和法律的现代君子。党的十八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中华民族基因和血脉的高度,并提倡通过传统文化来规范现代人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举止,使其成为现代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育的全称是政治理念和道德修养教育,德育包括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面的教育,目前,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是在学校。学校德育是指根据学生的思想道德情况,因材施教,对其道德思想进行良性影响和教育,使其能够约束自我行为,提高三观境界。

二、传统文化在德育教育中应用现状

2017年颁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实施一年后,教育部针对小学生传统文化在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情况展开了一项问卷调查,主要涉及小学生对传统文化德育的态度、学习现状等,调查问卷结果如下:

首先,小学生对传统文化德育普遍持认同态度。其中30%的小学生表示对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有一半左右的小学生表示对传统文化感兴趣。关于是否应该将传统文化纳入小学生思想道德课程中去这个问题,95%的小学生持肯定意见,这充分说明我国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高涨,对传统文化充满兴趣。

其次,小学生对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作用持肯定态度。约有90%的小学生认为传统文化能够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对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都有极大的积极作用,这从一个侧面也表现出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最后,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抱有绝对的信心。86%的小学生认为传统文化不会随着时代发展而没落,反而会受到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认可,传统文化应该从小学生开始传承和弘扬。只有极少部分小学生认为传统文化会被时代淘汰。这也说明小学生勇于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决心。

三、传统文化在德育教育中传播存在的问题

1.缺乏系统性

传统文化纳入我国小学德育教育时间比较晚,传统文化在德育教育中尚未形成完善的教学系统。例如在教材方面,很多小学的德育教育教材还来不及更新,使用的仍然是陳旧课本,难以让学生真正了解传统文化内涵。同时小学教师也没有形成系统教学观念,甚至对传统文化存在偏见,认为传统文化是过时的东西,不懂得深挖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教研流于表面,将传统文化教学当作思想政治教育的附属品,没有用心讲解传统文化内涵,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上的传播困难重重。

2.教学方法单一

由于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没有形成教学体系,导致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教学方法单一,对教学内容的延伸有限,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老生常谈,尤其是传统文化中的很多品德精神都是比较抽象的,小学生难以弄懂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听课效率大打折扣。而且大部分学校教师采用语言讲解一种教学方法,缺少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互动教学等新型教学方法,使得教学方法单一,小学生的听课效率较低。

3.传承传统文化的德育教育氛围不足

如上文所言,德育教育主要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目前按教育部政策要求,各地小学都积极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和德育教育,可是尚未形成系统性的教学体系,传统文化难以深入小学生内心。同时社会和家庭德育教育缺乏传统文化学习氛围,当代人追求与传统文化无关的潮流,家庭只关注学生的语数外文化课成绩,自然难以形成传统文化学习氛围,使得小学生难以在社会和家庭教育中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

四、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的传播方法

1.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内容

首先,学校领导和教师要提高对传统文化德育教育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中的传统美德的教育价值和时代精神,只有认可了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教师和学校才会完善相关教材、教学大纲和教学设计,构建传统文化德育教育的教育体系,并制定传统文化课教学目标、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只有建立了系统的传统文化教学体系,学校传统文化德育教学才能事半功倍,才能吸引小学生努力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小学生的良好道德观念,为小学生的个人发展奠定思想道德基础。

其次,创新教材,使得教材更能融入传统文化的德育教育中。目前,互联网上有很多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频,可以将这些视频制作成为多媒体教材,用图片和视频的方式呈现给小学生,多媒体教学本身就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让小学生了解传统文化。

最后,重视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传播方法,应覆盖家庭和社会德育教育。由于社会和家庭没有形成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但是可以通过网络覆盖,即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快手等自媒体来提高社会、家庭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进而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

2.开展主题鲜明的传统文化实践活动

为了提高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可以多开展各类主题的传统文化实践活动,例如“民无信不立”的诚信主题活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孝道主题活动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勤俭主题活动等,开展这些活动首先要讓小学生明白此次活动主题是什么,内涵是什么,如何通过实践来体现主题内涵。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孝道主题活动为例,要先让小学生明白孟郊《游子吟》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句话的意思,即要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然后确定实践内容,可以是为父母做饭、打扫卫生等活动来体现小学生对父母的孝道与感恩,从而让小学生真正体会“孝”在传统美德中的意义。

3.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联动营造良好氛围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而言具有和学校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因此在传统文化学习过程中,小学生的父母要勇于承担这份家庭教育责任。一方面可以让家长配合学校的传统文化学习计划和方案,让小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培养小学生优秀的品德。另一方面,家长作为社会成员,在培养小学生传统文化的同时,自己也在潜移默化地学习着传统文化,接受着德育的熏陶,使得传统文化德育风气从家庭扩散到社会,在社会上营造传统文化德育的良好氛围,家长从传统文化的受益者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具体方法是学校布置传统文化学习作业,让家长督促小学生完成,作业内容可以是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是家长和小学生合作完成。例如表演传统文化经典故事、家庭古诗词朗诵比赛等,在家长的带领下,小学生能够更快地融入到传统文化学习中去。

我国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传承千年而不衰,就是因为它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其内核中所展现的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一路走来的原动力,永不过时,因此,传统文化应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德育教育是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的一个契机,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让小学生耳濡目染传统文化中的高尚品质与精神,从小学习传统文化中“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核心思想,并努力践行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核心的传统美德,用传统美德规范自己的言行,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使自己不仅成为传统文化的受益人,也使自己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努力扛起传统文化传播的大旗,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尽一份力。

参考文献:

[1] 薛庆超、薛静《习近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行政管理改革》2017年第12期。

[2] 张岂之《努力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人民日报》2019年第9期。

[3] 李一飞《学校如何传承、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内蒙古教育综合版》2017年第4期。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传统文化
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方法的研究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