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明,刘苏槿,王文妍,王成龙,李 宁
(1.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妇产科,北京 102400;2.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北京 100029;3.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北京 100029)
临床实习是护生在接受护理教育中的最后一个关卡,其对护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临床带教老师有必要重视教育教学的规范性和严谨性。护理临床带教目前面临的挑战大致可分为几类:(1)护生知识层面和动手能力参差不齐。不同学历的护生基础不一,专科、本科护生理论基础较扎实,学习能力强,具有比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较强的接受能力与求知欲;而中专学历护生年龄小、基础薄弱,理论知识素养有限,学习积极性不高[1]。需要针对不同学历的护生制定不的带教方案,对带教护理人员的要求较高,同时增加工作压力。
(2)临床对护理工作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人们的经济意识、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改革临床带教方案,才能更好地满足患者生理、心理需求,培养出更高素质的护理队伍。
(3)人具有差异性,不同护生的临床特长也不尽相同。有的护生动手能力平平但及其善于与患者进行沟通,有的护生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但动手能力极强,做事严谨细致,有的护生则专业知识过硬,尤为爱好护理科研。临床带教时不可以“一刀切”的形式要求每一个护生都在所有方面上达到完美的成绩,更敏锐地发现护生的闪光点,并针对此大力培养,使护生能够成为该方向的优秀人才。
(4)现有临床带教模式无法适应新医疗形势的要求。传统临床护理带教模式多为护理人员口头讲解护理知识、实践护理过程中一边操作一边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2],导致多数护生学习效率、对于护理技能的掌握水平较低[3]。
教练技术突出特点为引导学习者跳出固有的习惯性思维,融入系统思维,看到自身在一个整体系统中的角色和作用,进而主动调整心态,找到自己的责任,进而产生进取的动力,不断激发自身潜能。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者应引导学习者认清自身目前的状态、不足,并引导其不断调整自己的状态和目标,凝聚自身力量,激发自身潜能,打开个人心扉。
(1)建立信任友好的关系。摒弃传统带教中与护生建立的上下级关系,建立全新的平等关系,通过教练传递给教员的亲和力安抚其对进入到新科室的无所适从,提高其在新科室进行集体实习的意愿。启发式提问是通过激发人的潜意识之中的目标,以及自己所思考的问题的原因,感觉,针对事件发生并且找出原因从而得到结果。带教老师在提问时尽量保持中立的心态,重点在于挖掘护生的思维,鼓励其独立思考, 例如:“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护理事件)的发生?”“你认为应当怎样把这次学到的东西应用于将来?”
(2)有效沟通。在实习期间随时沟通、提问、交流,采用收集到的合理的建议,随时调整实习计划。要了解到他们对实习及带教老师的期望值。对护生的所擅长的内容,欠缺的方面,乐意接受何种教学,哪方面的教学。对此次培训有何想法及建议。从而做出合理,易于执行的实习计划[5]。
(3)运用发掘心智模式。教练要引导被教育者看清自己内心的想法,了解自己的状态,发现自己的盲点,尤其是看到自己与目标的差距,客观看待这种差距,最终做出正确的选择[6]。重点也应放在帮助护生更好地认识自己这一层面上,不同的护生有其不同的心智模式,而发掘出心智模式可以帮助带教老师明确护生潜能所在,给予更正确的临床教学。
(4)观察与运用直觉。带教老师应具备良好的观察力,捕捉到护生的各种肢体语言所表达出的信息。如护生在与带教老师交流时,双臂紧抱,带教老师就要考虑他所表达的意思可能是学员存在疑问。直觉上自己的教授内容、培训方法是否存在不合理性,从而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调整,最终达到培训目的。
(5)不同程度的倾听。倾听教练应具备的基本素养,良好的倾听者可以引导和鼓励诉说者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使诉说者感到被认同和理解,进而得到鼓励。就教练技术中的倾听技巧而言,分为三个层面:倾听事实、倾听感受、倾听意图。倾听事实即指教练要听进对方的想法。倾听感受即充分感受对方,可以利用提问的方式与被教练者进行沟通[7]。倾听意图即需要教练时刻思考“最大限度地发挥对方的潜能”。
(6)给予反馈和支持。学会使用魔力提问法和快速成长模式,从辅导、咨询及教练技术三者之间的区别开始。身为教练,主要的作用并不是直接帮助教员,而是授之以渔,引导教员挖掘问题的本质,鼓励、指导教员的的表现,使其更高效率地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对自我有更明确的认知。目前教练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使用并不普遍,但可发挥巨大的作用, 它能帮助护生看清自己的心态,固有信念和处事模式。适当的给予肯定及鼓励, 从而改善自己的综合素质。
(7)拓展思维,发展创新。“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是潜能的构成部分,又极大地开发了潜能。护生作为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头脑灵敏的年龄段, 带教老师应引导护生针对临床问题发散思维,鼓励护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甚至根据护理过程中的问题做出科室的特色发明,申请专利,以适应新型医疗护理的发展。
(1)可以通过教练技术获得持续化的自我学习和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带教护理人员以身作则,在护理临床和护理科研两方面不断深造、提升自己,潜移默化对护生造成影响,使非高学历护生渴望进一步提升学历和自身素质、高学历护生在此基础上对护理科研做出卓越贡献。
(2)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将合适的人才放在何时的位置。可以尝试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传统带教模式下每一位护生必须面面俱到的规则,在其他方面不低于及格线的情况下,重点培养护生的特长方面,更合理地分配岗位。例如在实习过程中,可以更多安排性格开朗热情的护生跟随主班老师,而机敏、动手能力强的护生将更多实习时间分配于跟随治疗组老师。
(3)协助并支持护生订出实际行动步骤,取得更好的成绩。以实习目标为总参考,制定出更详细的学习任务,例如“在科室学习的第一天至少需完成以下小目标:独立听胎心一次、独立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一次”等,通过小目标的确立和完成不断提高护生在临床工作的满足感,激发其对护理工作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