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倩,罗娟娟,彭迳英,蓝惠兰
(广东省人民医院珠海医院,广东 珠海 519115)
气管切开患者颈部皮肤受自体或体外多种因素影响,容易发生湿疹性皮炎,也有发生压力性损伤的风险。我科于2018年9月收治一名持续气管切开患者,在住院期间颈部皮肤出现针尖样疱疹,疱疹周围皮肤潮红,有淡黄色渗液。该患者长期气管造口状态,对其创面皮肤做出湿疹性皮炎与压力性损伤的鉴别。
湿疹性皮炎支持点:针尖样疱疹;不支持点:颈部创面皮肤部位与固定气管套管扁带重合。压力性损伤支持点:颈部创面皮肤部位与固定气管套管扁带重合;不支持点:针尖样疱疹,固定套管的扁带松紧度适宜。通过鉴别与皮肤科医生的会诊相结合,考虑为湿疹性皮炎。
确定为湿疹性皮炎后,先使用地奈德乳膏与炉甘石来缓解临床症状,一段时间后药物敏感性降,改用水胶体敷料治疗,以下是护理体会。
患者女性80岁,因腹痛、腹胀伴恶心1年于2018年9月8日入院,诊断为气管造口状态、肺部感染、低蛋白血症、脑梗后遗症等,住院期间持续气管切开状态,痰液较多,呈黄白色黏痰,每天吸痰4~6次,每次约15~25 ml,感染指标CRP:11.16~31.46 mg/L,予罗氏芬抗感染治疗。该患者长期留置胃管,胃肠功能紊乱,予益君康调节肠道菌群,其白蛋白指标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26.4~31.3 g/L,间歇给予人血白蛋白静脉滴注。2019年4月11日患者颈部出现湿疹请皮肤科会诊后采取常规治疗,治疗一周后无明显改善,改用水胶体敷料,改善湿疹环境,二十三天天后患者颈部湿疹痊愈。
该患者为高龄孤寡老人,全身基础病较多,长期卧床,间歇鼻饲进食或胃肠外营养,出汗量大,常摇头摩擦颈部皮肤,右后颈部可见针尖样疱疹,疱疹周围皮肤潮红,表层脱皮,个别水泡破损,有淡黄色渗液。
有效管理渗液;促进基底皮肤组织更新换代;避免皮肤受到外源性压迫;维持舒适的个体环境。
全身与局部相结合;落实基础护理,勤翻身、勤擦身、保持皮肤干洁,避免使用刺激性清洁剂;保持房间通风良好,温度适宜。
(2019年4月11日)请皮肤科医生会诊,与炉甘石加地奈德乳膏交替外涂[1]。每天擦身三次,较常规多一次;两天更换一次气管套管绑带;双上肢给予保护性约束,避免患者抓挠颈部皮肤。
2.5.1 湿疹的护理
(2019年4月17日)一周后颈部湿疹无明显改善,与管床医生沟通后改进护理措施,予0.5%碘伏消毒湿疹处皮肤,再用灭菌用水清洗后待干,予水胶体敷料覆盖[2]。根据敷料卷边及变白情况,2~3天更换一次敷料。(2019年4月23日)针尖样疱疹干瘪,疱疹周围皮肤仍有潮红,但无脱皮现象,渗液减少,敷料变色范围缩小,约3~4天更换一次敷料。(2019年4月28日)颈部疱疹消退,基底皮肤仍有潮红,无渗液,根据敷料卷边情况,约每周更换一次敷料。
2.5.2 个体环境的护理
每天开窗通风,房间温度设置为25℃,擦身时水温控制在38℃左右[3]。避免使用刺激性清洁剂,避免皮肤褶皱处遗留水分[4]。每天擦身2次,2天更换一次床上用品,出汗较多时及时更换衣物。保持床单位及衣物的干洁,给患者提供舒适的个体环境。
2.5.3 气管切开处的护理
患者痰液较多,每天更换两次气管切开处敷料,如有污染严重随时更换,气管套管的绑带更换为棉质绑带,3天更换一次。
2.5.4 营养的护理
该患者经胃管鼻饲肠内营养液,每天四次,每次1 5 0 ml~200 ml,因间中有上消化道出血,禁食水期间,予体外静脉营养支持。根据病情需要,使用人血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
2.5.5 药物的护理
使用双歧杆菌调节肠道菌群;头孢曲松钠进行抗感染治疗,观察药物副作用。静脉抗感染治疗及体外营养支持期间,做好静脉通道(PICC)的护理,预防堵管、脱管、药物外渗。
湿性敷料针对湿疹的应用上再次得到了认证。该患者为高龄老人,免疫功能差;湿疹发生的部位位于颈部,皮肤松弛,褶皱多,透气性差,从而增加了护理难度。该患者较容易出汗,相对就延长了湿疹的生长时间,增加了湿疹的复发机率。在改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予以水胶体敷料局部治疗,加速湿疹修复。水胶体自身具有较强清创能力,吸收渗液物质,最后形成凝胶,保证创面湿润度,促进局部皮肤血液循环[5]。
通过改善影响因素,联合护理措施干预,水胶体敷料局部治疗,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舒适度[6]。做好气切患者颈部湿疹的护理的同时,应做好气管切开处的护理,减少被痰液污染。湿性敷料的使用减轻了皮肤的瘙痒;减少了护士对皮肤处理的工作量,结合生活护理,用药治疗,有效的促进了是湿疹的愈合;降低了湿疹的复发机率。